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乡村的思考

2018-01-17 14:25侯满平刘平辉
新农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重构农业生活

文/侯满平 刘平辉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制定了乡村振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明确提出: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未来乡村长什么样?

农业系国之根本。乡村振兴很难再以传统小农为继,需要农业现代化,需要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建设,更需要适度规模经营的广泛推行,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要让农业的生态自然价值与经济价值得到提升。农业的发展将以园区的形成为特色。

农民将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长期以来,农民被贴上了特殊的标签。现代新农民将要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新农民是有知识的现代技术人员,也是会经营管理的能手。其不是只会靠体力种田的传统农民,而是会运用现代科技来发展现代农业的职业者。

未来乡村系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而不再是传统的农村。在乡村中生活居住者不一定都是纯农民,而是新时代的各种居民。乡村将是人类生活的美好场所,是生态环境更加优越于城市的生活居所1侯满平,新三农内涵探析,高科技农业杂志,2014。

如何构建乡村?

空间重构:乡村空间重构,即通过优化镇村空间体系,重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是实现乡村地域空间的优化调整乃至根本性变革的过程。建立统筹城乡的乡村空间体系,依据村发展规模、空间分布、地域功能、交通干线网络,构建镇村空间集聚轴线和结构网络,形成中心镇—重点镇—中心村(社区)三级乡村聚落体系,加强乡村地域系统在空间上、功能上的有效衔接和相互支撑。重构村落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优化重构宜居适度的乡村生活空间。对农业土地经营的细化现象,进行土地规模经营整理,形成适合适宜的现代农业生产空间,并优化重构集约高效的乡村企业生产空间。

经济重构:以产业培育为核心重塑乡村经济发展新动力是乡村发展的根本问题。充分利用和吸收新的经济发展要素,深化农业农村政策制度改革,创新农村产业经营管理方式,改造活化乡村传统产业、积极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是乡村经济重构的必由之路。重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强调农业结构调整,要随市场需求调整,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品种(质)结构,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疫体系建设。乡村产业的培育应立足于城乡地域系统的差异和乡村地域的多功能价值,积极探索农业与互联网产业、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推进养老产业、养生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等乡村经济新业态。

社会重构:随着城镇化推进及现代工业文明与城市文化文明的传播,传统乡村社会的民俗文化及血缘宗族关系被打破,传统农村面临解构与衰败。要完善乡村组织治理体系,培育新型乡村发展主体。充分发挥村民治理主体的自治功能,促进村委会、经济行业组织、公共服务组织与群众团体等乡村多元化组织结构体系的形成。保护特色乡村文化景观,提升乡村文化功能。保护传承并利用好乡村遗产文化景观,留住乡愁2龙花楼,屠爽爽。论乡村重构,地理学报,2017。

怎么建设现代乡村?

乡村建设需运用现代化技术及信息化手段,吸取传统乡村建设的精髓,走创新的复合建设之路,具体景象如下:

(一)建设就地城乡化

农村人口不向大中城市迁移,而是以中小城镇为依托,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发展社会事业,提高自身素质,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农民进城仅仅是城市化的一种表象,它的实质则是农民职业非农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和思想观念现代化。诸如“中国第一村”—华西村,不论从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是思想观念,都不得不承认他们已经是城镇化了。

(二)环境优越化及景观化

在进行乡村规划建设时,无论是做规划还是建设都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在原来的背景下,要做好环境景观规划,做好环境建设与维护,做好水土保护工作,对有污染的地段做好去污处理或防护,前期应做好高密度的绿化建设,创设山水田园大环境。规划建设区域内不应设置工业项目,交通规划建设要人性化,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方便又安全,让人们处于美妙的景观环境之中生活及工作,不用长途远足就能享受到美景。

(三)建筑本地化

建筑风格是城乡建设最重要的问题,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建设风格已严重病变,新的洋盒子包围着老的空心村,失去了传统中国的乡村风格。乡村建筑可分不同级别不同层次进行,条件好的大中城市乡村郊野应该尽量考虑生态化的传统风味更浓的砖石木结构建筑,尽量少建高层,按南北东西不同地区,考虑吸收当地古朴的民居精华元素,少用钢筋水泥架构。如江西赣南及福建地区的乡村郊野建筑可考虑围楼元素,西南地区多考虑干栏式建筑元素,中西地区的郊野建筑可考虑徽派元素,北京及周边郊野的建筑多考虑四合院式结构,山西周边地区郊野建筑可借用晋派建筑。

(四)生活工作休闲化

乡村的背景本系自然化的主题,规划建设也不应该再走城市化的老路,一切要休闲生活,包括工作场所也应休闲化。主要从建筑风格及内部装修上体现乡村化,生活居住的开阔,非高楼,多低层,多与自然环境接触,居住楼要与山水相邻,路面少水泥硬化,环境景观多样化、生态化。

生活区空旷舒朗,出门有自然景观,但又不失便利,教育设施设配齐全,医疗机构社区化,交通出行方便,商场发达,文化机构及银行电信服务机构配套。特别是社区垃圾处理系统要现代生态化。工作环境非城市化,工作场所设置休闲化,吸引一些重室内工作的办工机构前来创业,同时也解决社区就业问题,提供一种现代化生态式的人文关怀的工作模式。社区一切建设及服务要充满人性化绿色生态化,倡导建设一种新世纪的生活及工作空间,实现乡村田园牧歌式生活及工作模式。

(五)农产品的无公害化及即产即销

乡村生活餐桌上食品的供应安全无公害化,最低要求系绿色化,能达到有机化更佳。乡村地区要留足能支持在其中生活、工作及其紧邻城镇的部分人口餐桌食品供应的可用于种养所需要的无污染耕地,能种出无公害或有机农产品;同时,又能使农产品即产即销或地产地销,不至于产生季节性滞销,最好的办法是在乡村农业走休闲农业或乡村休闲之路,打造家园式的乡村休闲农业,或以家庭农场、庄园或者国家农业公园的形式来解决农业问题。

(六)能源的绿色化

乡村郊野地区要承载一定的人口居住,必定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为确保环境不受能耗污染,应采用绿色清洁环保能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水力发电、地热、废物利用等。从建筑学角度考虑与自然地带气候相适应,向自然要能量,建筑本身要科学现代化,做到自身能冬暖夏凉。生活在其中的人尽量使用节能车,少用汽油动力车。

猜你喜欢
重构农业生活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长城叙事的重构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生活感悟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