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内循环 健康养殖

2018-01-17 22:49陈远雄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18期
关键词:槽体养殖区养鱼

陈远雄

池塘内循环健康养殖是将传统老旧的池塘养鱼方式改变成集中在流水槽里进行养殖的新模式,其优势在于养殖鱼类始终在溶解氧高的流水中生长,养殖的鱼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单产高,饲料系数低,生产管理方便,起捕鱼方便,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绿色的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通常会比粗放的传统静水池塘养鱼增产1~2倍,大大提高鱼产量、产值,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1.基本原理

其原理是利用动力学,通过增加动力设备,借助外力推动池塘内的静水,使池塘静水流动起来,变成循环的微流动水,再通过污水处理系统带走饵料残渣和鱼粪便等残渣杂物,从而达到调节净化水质、增加池塘水体溶解氧、改善池塘水体环境、提高饵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发育的效果。大量养殖案例证明,池塘内循环水养鱼养殖密度大,成活率高,饲料利用率高,方便养殖管理,适合于高密度池塘养殖,经济效益颇高。

2.池塘选择

池塘建在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地方,水源长年不枯竭,水质良好,土质保水性好、有硬度且透气。面积最好在20~50亩,水深一般在1.5~3m。池塘形状以长方形东西走向为佳,长宽比2∶1~3∶2为最佳。

3.功能分区

池塘内循环养殖总体可分为操作平台区、槽体养殖区、饵料粪便区、水质净化区4个区域。

操作平台区:2~3m宽,5~6m长,10~20m2面积,主要用于安装配套设备,如电动机、推水机、投料机等日常投喂管理设备。

槽体养殖区:单个槽体4~6m宽,20~25m长,80~150m2面积,建并排长方形养鱼槽,建设槽体总个数可根据池塘面积大小而定,一般1m3水体可产鱼60~90kg。

饵料粪便区:2~3m宽,5~6m长,10~18m2面积,建于槽体养殖区的后端,主要用于集中搜集鱼的残饵粪便,以便安装排污设备后进行集中排污。

水质净化区:6~8m宽, 10~15m长,60~120m2面积,建于槽体养殖区的前端,主要用于供给槽体养殖区新鲜水体。

4.槽体建设

养鱼槽体顺着南北方向建设为最佳,养鱼槽体建设土建材料可以选择砖砌水泥墙(经济耐用)、玻璃钢(成本高)、PVC材质(不耐用)、不锈钢(成本过高)等材质。鉴于经济实惠,建议采用砖砌水泥墙来建槽体。

养殖槽外10%~20%的面积种植荷花、空心菜等观赏水生植物,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调节养殖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指标处于良好水平,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实现水体生态良性循环。

5.设备准备

池塘内循环生态养殖需要配备动力系统、推水系统、排污系统、投喂系统、机电系统、物联网系统等设备系统。

动力系统:配置合适数量和功率的电泵,起到提水作用。

推水系统:配置推水装置,推动池塘水体微流动,使整个池塘水体形成微循环流动。

增氧系统:配置合适数量增氧机,适时增加水体溶解氧。

排污系统:配置排污装置,及时搜集带走残饵和鱼粪便等废物残渣,减少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投喂系统:配置自动投喂饲料机,定点、定时、定量投喂鱼饵饲料,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机电系统:除了配置安装电源外,最好配备一台备用发动机,保障不间断供电。

物联网系统:安装物联网,对养殖过程实现智能化操作和监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6.养殖鱼类

池塘内循环养殖鱼类有草鱼、鲤鱼、鲫鱼、鲈鱼、黄颡鱼等,选择喜欢流水的鱼养殖效果更好,不宜养殖凶猛鱼类,如黑鱼等,可套养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用于初步净化水质。投放养殖鱼苗规格以50~100g为宜,放养密度可根据槽体内水体面积、鱼种、计划产量等因素来定。例如:一个长22m、宽5m、深2.5m、面积110m2的养鱼槽可以投放6万尾鲫鱼苗,是普通养殖的50倍,每立方米水体产量超过100kg,是传统养殖的4~5倍,每个养鱼槽年收益10万元左右。池塘内循环养鱼可以大大提高养鱼存活率,通常预计存活率在85%~90%。槽外还可以套养对虾、黄颡鱼、匙吻鲟、罗氏沼虾等。

猜你喜欢
槽体养殖区养鱼
某“U”型薄壳渡槽结构对弹性模量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一种防磕碰的新薄型橡胶齿模具
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江苏近海紫菜养殖区的空间扩张模式研究
长荡湖围网养殖区长时序时空演变遥感监测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电解槽槽体安装技术分析
BF-8型浮选机不锈钢槽体工业制作工艺研究
养鱼记
秦皇岛筏式养殖对水动力和污染物输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