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

2018-01-17 11:00陈雅芳洪燕蝶
中外医疗 2018年31期
关键词:抢救效果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陈雅芳 洪燕蝶

[摘要] 目的 評价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先后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急诊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全程优化急诊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诊到接受对症治疗的时间为(32.15±4.22)min,短于对照组患者的(39.58±4.35)min(t=8.840;P<0.05),抢救成功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3%(χ2=4.960;P<0.05),存活患者治疗后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91±4.02)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30±4.15)分(t=5.479;P<0.05),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为(52.91±5.66)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30±5.71)分(t=5.929;P<0.05),随访3个月、6个月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80.26±3.88)分、(83.85±4.02)分,高于对照组的(75.39±3.81)分、(79.40±3.92)分(t=9.002;,6.116;P<0.05)。结论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效率,改善患者抢救效果,促进患者早期回归社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抢救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11(a)-013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full-time optimiz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in the rescue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108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August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emergency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whole process to optimize emergency nursing. The rescu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assessed. Results The time of receiving symptomatic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2.15±4.22) min, which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39.58±4.35) min (t=8.840; P<0.05), and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was 94.44%.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83.33% (χ2=4.960; P<0.05),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of the surviving patients 1 week after treatment was (13.91±4.02) points,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8.30±4.15) points (t=5.479; P<0.05), the daily living ability (ADL) score at discharge was (52.91±5.66)points,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6.30±5.71)points(t=5.929; P<0.05). The Fugl-Meyer scores at 3 months and 6 months were (80.26±3.88)points and (83.85±4.02)points,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75.39±3.81)points and (79.40±3.92)points (t=9.002,6.116;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ull-time optimiz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in the rescu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scue efficiency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rescue effect of patients, and promote the early return of patients to society.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Optimiz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throughout the cours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Motor function; Rescue effect

急性脑梗死为我国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病变,是指脑部突然供血障碍所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由于该疾病起病突然、病情进展快,因此强调发病后尽早接受治疗[1]。长期临床实践发现,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时机除与患者发病后的就诊情况有关外,还与急诊护理存在明显相关性[2]。高质量的急诊护理能够为患者获取更多有效的抢救时间,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3]。全程优化急诊护理为近年来临床上应用的一种新型急诊护理模式,基于上述实践经验,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种急诊护理模式在急诊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急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②发病至就诊时间未超过4.5 h。排除标准:①疾病复发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根据先后入院顺序将10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2.09±4.38)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2.15±4.30)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在获取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即急诊护士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协助急诊医师对患者实施抢救。

1.2.2 观察组 对对照组实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优化院前抢救护理: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医务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出诊,与拨打急救电话的人或患者家属通话,了解患者状况,指导患者家属采取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如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将患者体位调整为卧位等,到达现场后,护理人员立即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和低流量吸氧,为患者建立两条有效静脉通路,协助医生进行病史采集,做好患者家属的情绪安抚。搬运患者时,保持动作轻柔,急救车上,使患者体位保持仰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与院内取得联系,介绍患者状况,便于院内做好抢救准备。②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先抢救后挂号的绿色急诊通道,急诊医护人员在救护车要达到前做好急诊准备,患者达到后立即将患者送至抢救室,院前医护人员与院内医护人员做好交接。③优化院内急诊护理:入院后若患者意识清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做好安抚工作,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获取配合。向患者家属介绍抢救过程,要求患者家属在相关文件上签字,配合临床抢救给予患者后续急诊护理,直至患者抢救成功,住进普通病房。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接诊到接受对症治疗的时间、抢救成功率、存活患者治疗后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及随访后3个月、6个月的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标准[4]:评价工具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共包括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手肌力、步行能力8个评价维度,評分范围为0~45分,0分无神经功能缺损,1~15分为轻度缺损,16~30分中度缺损,31~45分为重度缺损。

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标准[5]:应用BI指数量表的ADL项目评价,共包括进食、轮椅与床位间的移动、个人卫生、上厕所、洗澡、平地行走、穿脱衣服、小便控制、大便控制、上下楼梯10个评价维度,评分范围0~100分,日常生活能力优、良、可、差的评分范围依次为>90分、70~90分、55~69分、<55分。

运动功能评价标准[6]:评价工具为Fugl-Meyer评分量表评价,该量表中共包括50个项目,其中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项目共33个,下肢运动功能评价项目共17个,每个项目均采取0~2分三级评价,总分100分,满分无运动功能障碍,96~99分为存在轻度运动障碍,85~95分为存在中度运动障碍,50~84分为存在明显运动障碍,<50分为存在严重运动障碍。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描述形式分别为(x±s)、[n(%)],组间差异检验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接诊到接受对症治疗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接诊到接受对症治疗的时间为(32.15±4.22)min,短于对照组患者的(39.58±4.35)min(t=8.840;P=0.000)。

2.2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4.44%,较对照组患者的83.33%高(P<0.05),见表1所示。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观察组出院时的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2.5 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6个月的运动功能比较

两组中存活患者均获得为期6个月的有效随访,观察组患者随访3个月、6个月的Fugl-Meyer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见表3所示。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治疗时间窗,通常为发病后3~6 h,在时间窗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多能获得良好预后[7]。然而现阶段我国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多在院内进行,院外接诊这一过程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治疗延误,甚至会对患者预后产生显著影响[8]。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还很难实现急性脑梗死院外对症治疗,因此探索能够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外急诊时间的方法十分必要。近年来,一部分实践研究通过完善急诊流程和急诊护理模式为急性脑梗死的抢救治疗获取了更多时间,引起高度关注。如马丹等[9]的研究对1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137例患者就诊到静脉注射开始溶栓的平均时间为(51.91±6.16)min,明显早于国际推荐的60 min,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护理满意度为100%。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马丹等得出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以缩短患者就诊到静脉注射开始溶栓的时间,改善患者抢救效果。

该研究结合其他医院的优秀护理实践经验,对该院急诊护理模式进行优化,制定了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模式。对该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发现,观察组患者接诊到接受对症治疗的时间为(32.15±4.22)min,明显短于接受急诊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39.58±4.35)min,抢救成功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3%,治疗后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低,出院时的ADL评分较对照组高。与上述马丹等的研究结果高度相似。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出,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效率,改善患者抢救效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发现,观察组患者随访3个月、6个月的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尽早回归社会生活。分析得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为: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模式除对常规急诊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措施进行优化外,还将急诊护理贯穿于患者院前抢救、院内治疗前中,能够满足疾病抢救对护理的需求。且该护理模式下,急诊护士明确分工,工作积极性高,护理服务针对性强,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护理目标,最大程度的缩短患者院前抢救和护理时间,为患者后续院内抢救治疗获取更多黄金时间,降低患者治疗时间窗错失率,故能够获得满意的实践成果。

综上所述,该研究得出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急诊抢救效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在改善患者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其他医院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秋玲,王維花.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4-6.

[2] 梁俊华,李娟.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8):75.

[3] 曹美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6):33-35.

[4] 张元明,邹忆怀,耿昌,等.化痰通腑法对急性脑梗死病人Hcy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6):654-656.

[5] 兰恒群.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死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药,2016, 20(9):1803-1806.

[6] 衣永尚,王帅,孙启栋,等.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8):24-25.

[7] 杨琼,王普清.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3):1834-1836.

[8] 王云,贾亚平.急诊诊治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8):38-40.

[9] 马丹,侯丽,蔡媛媛.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8):756-758.

(收稿日期:2018-08-05)

猜你喜欢
抢救效果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急诊冠脉介入术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