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螟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2018-01-18 01:16
中国果菜 2018年1期
关键词:心叶赤眼蜂甜玉米

司 洋

(锦州农业科学院,辽宁锦州 121017)

甜玉米是欧美、韩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主要蔬菜之一。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甜、鲜、脆、嫩的特色而深受各阶层消费者青睐。甜玉米含有较多的糖类、食物纤维、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类胡萝卜素及谷甾醇。经常食用甜玉米,对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甜玉米籽粒含糖量比普通玉米高出10倍左右,可加工成甜玉米罐头或以鲜果穗上市,炒菜生食均可。种植甜玉米的经济效益较好,推广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然而由于甜度高,甜玉米从出苗到成熟都易遭受虫害,主要害虫是玉米螟。玉米螟,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位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影响甜玉米的商品率。针对害虫的生活习性防治害虫,是高效种植玉米的一项重要工作。

甜玉米玉米螟主要以幼虫为害,在甜玉米心叶期,幼虫食其心叶,造成心叶呈“花叶”状。抽穗后蛀茎食害,造成甜玉米茎空洞,无法抵御大风,直接影响产量。如果蛀食到雌穗嫩粒,将会直接导致甜玉米霉变,降低产量和质量。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一般发生年春甜玉米可减产20%,大发生年减产超过40%。因此,必须提高警惕,通过多方面的研究、采取相关措施来防治甜玉米螟。

1 甜玉米玉米螟发生规律

甜玉米玉米螟在当地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甜玉米秸秆及根茬内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成虫将卵产在甜玉米叶背中脉附近,每块卵20~60余粒,每个雌虫可产卵400~500粒,卵期3~5d。幼虫5龄,历期17~24d。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并随风扩散或爬行扩散,钻入甜玉米心叶内啃食叶肉,只留表皮。幼虫在1~3龄时,大都聚集在心叶喇叭口的地方,对甜玉米进行食害。发育到4~5龄时,开始逐渐往下爬,蛀食雌蕊。当幼虫长熟之后,开始在甜玉米植株中进行化蛹,为期8d左右。

2 影响甜玉米玉米螟发生的主要因素

2.1 虫口基数

虫口基数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玉米螟对甜玉米造成危害的程度。虫口基数越大,造成的危害越大。

2.2 温湿度

甜玉米玉米螟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生长迅速。适宜温度为20~30℃,湿度为60%。因此,在每年6~9月,甜玉米玉米螟的发生最为严重,需要做好防控措施。

2.3 甜玉米品种

在甜玉米玉米螟的危害中,甜玉米品种的选择是主要因素之一。甜玉米品种不同,所受到的玉米螟害的程度也不一样。甜玉米种子组织中先天存在一些抗螟物质,成虫将卵产在含有抗螟因素的甜玉米品种上,孵化出的幼虫会被直接杀死。因此,为了避免玉米螟害的加重,需要谨慎选种。

3 甜玉米玉米螟的防治时期

玉米螟防治时间应在3龄之前,最佳时间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该时期幼虫集中在心部,可以进行灌心,集中杀死,时间大约在7月上中旬。5月以后,玉米主产区气温逐渐回升,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或偏多,对玉米螟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较为有利。6月中下旬,北方春季玉米主产区一代玉米螟发生发展气象等级较高。6月中下旬玉米螟越冬幼虫进入产卵阶段,一代幼虫陆续孵化危害,北方春玉米也将陆续进入拔节期,此时是玉米螟防治关键时期。由此看来,6月中下旬、7月中上旬是玉米螟防治关键时期。

4 甜玉米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4.1 应用性诱剂诱杀成虫

性诱剂是一种生物诱捕剂,绿色无污染,主要用来诱捕害虫。在玉米螟的防控技术上,利用性诱剂来吸引异性玉米螟,影响雌雄玉米螟交尾的同时起到迷向作用,最终可以减少害虫的数量,达到玉米螟的有效防治。另外,性诱剂使用的最佳时间是在玉米螟虫羽化的最初时期,辽宁地区最佳时间是在5月中旬。在玉米螟虫活动频繁的场所按照一定的规律放置诱捕器,比如在甜玉米秸秆垛中,按照20m2一个的标准放置,使诱芯的气味可以均匀散布,提高诱捕效果。如果在田间放置诱捕器的话,可以按照每667m2一个的标准来放置,为了诱捕器长期有效,需要及时更换诱芯。

4.2 应用天敌防治一代甜玉米玉米螟

玉米螟常见天敌有赤眼蜂、瓢虫、步行虫、草蜻蛉等,对其危害最大的是赤眼蜂。寄生于玉米冥中的赤眼蜂,可以抑制甜玉米冥卵的正常孵化,可以适当地降低病虫害。田间管理可根据玉米螟发生规律适时向田间投放其天敌,通过以虫治虫的方法来有效控制田间害虫数量,减少对甜玉米的危害。

现在应用的防治甜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一般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始期,向田间人工释放赤眼蜂,赤眼蜂将卵产在甜玉米螟卵内,使玉米螟的虫卵不能孵化成幼虫,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放蜂分为两次,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的时候,往后数10d,大概在6月中下旬,开始第1次放蜂。间隔7d左右,开始第2次放蜂。按照2万头/667m2的数量进行释放,即第1次和第2次分别1万头。第一放蜂点设在距田边15步左右并且距边行15垄的地方。下一放蜂点与第一次放蜂点间隔30步、30垄,以此类推。在放蜂点处选一棵甜玉米植株的中部叶片,为了减轻降雨和耕种等原因对赤眼蜂孵化的影响,将叶片下卷成筒状,用木质牙签或秫秆皮将蜂卡卵面朝外别在筒内叶脉中部,不能用大头针、竹牙签等物来固定蜂卡,以防收获时扎伤采收人员或做饲料时扎伤牛胃,发生事故。如操作不便,也可将蜂卡别在叶片的背面中部,蜂卡卵面朝外。为了避免杀伤赤眼蜂,影响防治效果,以放蜂的前10d开始,到放蜂后的20d之间,不得对甜玉米施用化学农药。

4.3 灯光诱杀

玉米螟成虫在夜间活动有很强的趋光性,故可在田间放置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等诱杀玉米螟成虫,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诱杀、7月末结束,此法不仅可诱杀玉米螟成虫,还能诱杀所有具有趋光性的害虫。

[1] 杨普云.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的障碍和对策 [J].湖南农业,2014,04:20-21.

[2] 王功民,马世春,池丽娟,等.畜间布鲁菌病防控技术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10,12:50-51.

[3] 王道泽,吴燕君,洪文英.杭州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与对策[A].//现代植保建设创新与实践[C],2012.

[4]王士伟.新疆石河子地区棉铃虫生态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D].新疆:石河子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心叶赤眼蜂甜玉米
赤眼蜂品系对玉米螟卵的寄生潜能分析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捷克·心叶椴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赤眼蜂培育及防治玉米螟概况简析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无公害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甜玉米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十月,黎明不懂夜的痛(组诗)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