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皮肤瘙痒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1-18 02:35肖鸿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7期
关键词:灌流血钙尿毒症

肖鸿敏

尿毒症为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 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较为常见。该疾病顽固性较高, 研究显示, 有60%的尿毒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现象,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3]。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式主要以血液透析为主, 但有研究认为, 若单独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仅能将尿毒症毒素中的肌酐和尿素氮等分子量较小的毒素清除, 无法将分子量大的毒素清除, 进而导致效果不佳。将其与血液灌流进行联合应用,能够起到显著的效果, 同时还能有效清除其大分子质量毒素,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4,5]。本院对尿毒症皮肤瘙痒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并总结分析结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 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各项临床资料均完整。③无语言障碍、精神障碍, 能够进行良好沟通者。④无精神疾病者。⑤临床症状符合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脏器疾病以及精神疾病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 且配合度较差者。③伴有意识障碍, 无法进行良好沟通者。④临床症状不符合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诊断标准。观察组男女比例20∶10;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53.01±8.33)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8∶12;年龄32~82岁, 平均年龄(56.21±8.6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透析机作为本次操作仪器, 型号为德国生产的Fresenius, 将血流量设置为200~260 ml/min, 缓冲液均选择碳酸氢盐, 透析液的速度为500 ml/min, 透析液钙浓度为1.5 mmol/L, 将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对所有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饮食控制、护肾、降压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等。对照组行单独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 具体如下。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时间3次/周, 4 h/次, 采用F6HPS型聚砜透析器进行操作[6], 患者均治疗3个月。

1.2.2 观察组 本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选用树脂血液灌流器作为本次操作仪器, 型号为YQ130, 在实施透析操作前串联灌流器, 并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 治疗2 h后, 将灌流器取下, 继续进行血液透析治疗2 h;血液灌流1次/周。另外2次均为血液透析, 治疗方式同对照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观察比较两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包括血肌酐、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②观察比较两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皮肤瘙痒程度, 采用直观模拟尺法对患者皮肤瘙痒程度进行判断, 采用一个10 cm的游动标尺, 数值为0~10分之间, 使用数字分级法, 根据患者皮肤抓痕多少、瘙痒部位面积大小、影响睡眠程度用0~10分代表不同瘙痒程度, 随着数字增加、患者瘙痒程度则不断加大、数字越大代表患者瘙痒程度越来越剧烈。0分为无痒感、1~3分为轻度瘙痒、4~6分为中度瘙痒、7~10分为重度瘙痒。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肌酐 (908.65±1.32)μmol/L、血磷 (2.75±1.03)mmol/L、血钙(2.14±0.32)mmol/L、甲状旁腺激素(679.12±1.02)ng/L;治疗后血肌酐(516.32±1.03)μmol/L、血磷(1.52±0.13)mmol/L、血钙(2.58±1.32)mmol/L、甲状旁腺激素(288.65±1.02)ng/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肌酐(898.98±2.12)μmol/L、血磷(2.65±1.03)mmol/L、血钙(2.15±0.12)mmol/L、甲状旁腺激素(675.98±1.35)ng/L;治疗后血肌酐 (574.31±1.02)μmol/L、血磷(1.75±0.12)mmol/L、血钙(2.13±1.02)mmol/L、甲状旁腺激素(573.21±1.03)ng/L。治疗后, 两组血肌酐、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指标均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血肌酐、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血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程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为(3.21±0.02)分, 优于治疗前的(5.56±1.0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为(4.98±1.30)分, 优于治疗前的(5.19±1.3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尿毒症皮肤瘙痒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 该疾病具有病情严重、病程长、难治愈等特点, 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技术的提高, 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上升, 但由于在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导致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7-9]。尿毒症皮肤瘙痒虽然不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此, 对其进行积极治疗十分有必要。尿毒症皮肤瘙痒主要是由于阿片类药物、皮肤干燥、离子紊乱、免疫紊乱、胆汁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还可受到蛋白质衍生物以及贫血的影响。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局部治疗和物理治疗为主, 其中加巴喷丁、沙利度胺以及抗组胺药物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在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单独采用血液透析治疗, 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 其中血液灌流主要是通过利用灌流器的吸附作用, 进而有效发挥疗效, 吸附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亲脂疏水特性、树脂分子基团电荷引力、三维网状结构分子筛、无数微孔结构等,能够吸附于大分子毒素, 进而将其毒素均吸附出来, 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症状, 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10]。现如今,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已经成为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首选治疗方式。

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后, 两组血肌酐、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指标均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血肌酐、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血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为(3.21±0.02)分, 优于治疗前的(5.56±1.0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为(4.98±1.30)分, 优于治疗前的(5.19±1.3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不仅能够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同时还能减轻其皮肤瘙痒程度, 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猜你喜欢
灌流血钙尿毒症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该不该补钙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尿毒症可以预防吗
围产期奶牛血钙影响因素及其与生产性能关系分析
参附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损伤
听闻某大佬尿毒症洗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