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历代功效及临床应用

2018-01-18 11:03杨世雷杨扬
中药与临床 2018年1期
关键词:泻下承气汤人民卫生出版社

杨世雷,杨扬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Maxim.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1]大黄作为常用中药材,在中医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倍受历代中医药学家所推崇。本文对大黄的功效及临床应用、煎法和炮制进行了较详细的本草学考证。

1 本草考证

1.1 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苦,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2]。主要涉及了大黄泻下和祛瘀方面的功效。在这一时期,大黄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医圣张仲景更是善用大黄,在其所著的《伤寒论》载方112首中,含大黄的方剂有15首,《金匮要略》的262首方剂中,含大黄方剂有23首[13],尤其以大黄为主组成的大承气汤,被历代医家用作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主要方剂。大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四斗,先煮;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14]其功效为峻下热结,主治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

《名医别录》言大黄:“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3]根据记载可以看出,大黄功效有了新的扩展,除了泻下和祛瘀方面的功效,提出了大黄祛痰的功效。在这一时期,大黄临床应用也广泛,如在龚庆宣所著的《刘涓子鬼遗方》的140余首方剂中,含大黄的方剂就有45首,如大黄汤。

1.3 隋唐时期

《药性本草》:“消食炼五脏,利水肿、咎热毒肿,主小儿寒热”。特别是在《千金要方》中首次提出大黄治疗冷积便秘,如《千金要方》中的温脾汤:大黄五两、当归三两、干姜三两、附子二两、人参二两、芒硝二两、甘草二两,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服,一日三次。(临熟下大黄),功效为温补脾阳,攻下冷积。[15]临床上主要用于便秘腹痛、得温则快、倦怠少气、手足欠温、苔白、脉沉弦等为主要表现者。

1.4 宋朝时期

《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壅带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候,利大小便,并敷一切疮疥痈毒。”首次提出大黄“补心”的功效。在这一时期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和剂局方》收集运用大黄的方剂颇多,如《和剂局方》中的三黄丸。

1.5 金元时期

《卫生宝鉴》中的如神散,首次提出了“大黄治疗冻疮”的功效。这一时期名医辈出,对大黄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如刘完素创制的名方“防风通圣散”,使大黄的应用由单治里证扩展到了表里双解,《卫生宝鉴》中的既济解毒汤,使大黄的应用由苦寒泻下,扩展到了上热下寒之证。

1.6 明朝时期

《本草纲目》:“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对大黄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创新,并提出了大黄治疗瘟疫阳狂、斑黄谵语的新功效。大黄的临床应用也有进一步发展,如《伤寒六书》的黄龙汤,使大黄的应用由清热泻下,拓展到了扶正攻下,《古今医鉴》中的消瘀饮,《证治准绳》中的大黄汤,使大黄不仅为攻下、清热泻火解毒之要药,并在祛瘀血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1.7 清朝时期

《得配本草》:“荡涤肠胃之邪结,祛除经络之瘀血,滚顽痰,散热毒,痘初起血中热毒盛者宜之”。[11]《医学衷中参西录》:味苦,气香,性惊。能入血分,破一切瘀血。性虽趋下而又善清在上之热,故目疼齿疼,用之皆为要药。又善解疮疡热毒,以治疗毒尤为特效之药。其性能降胃热,并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止吐衄。[12]这一时期,增加了大黄止吐衄之功,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秘红丹等方剂中得到充分应用。

2 大黄的煎法和炮制

《汤液本草》:“太阳阳明、正阳阳明承气汤中俱用酒浸,惟少阳阳明为下经,故小承气汤中不用酒浸也。杂方有生用者,有面理蒸熟者,其制不等”。[18]《本草蒙筌》:“欲使上行,须资酒制。酒浸达巅顶上,酒洗至胃脘中。欲速生使,投滚汤一泡便吞;欲缓熟宜,同诸药久煎方服”。[19]《得配本草》:“欲速行、下行,生用;欲缓行,煎熟用;欲上行,酒浸炒用。破瘀血,韭汁炒;加殭蚕、姜糊丸,蜜汤下,治大头瘟”。[20]从本草记载可以看出,大黄在古代用酒制品较多,而生品主要用于大肠实热便秘者;欲攻下时宜生用、后下,治疗其他疾病时要因病而制。

3 小结

综上所述,大黄的功效与应用是随着实践与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从秦汉时期的泻下和祛瘀功效逐渐增加了祛痰、利水、补心、瘟疫阳狂、斑黄谵语、破癜瘕痃癖,止吐衄等功效与应用,因此,对大黄的功效与应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 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3.

[2]不详.神农本草经[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7:26.

[3]陶弘景.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88.

[4]甄权.药性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8.

[5]不详.日华子本草[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5:86.

[6]刘翰等.开宝本草[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2:28.

[7]寇宗爽.本草衍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6.

[8]张洁古.主治秘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8

[9]李时珍.本草纲目[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248.

[10]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8.

[11]严西亭.得配本草[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28.

[12]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2:488

[13]周凤梧.古今药方纵横[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35.

[14]李心机.伤寒论通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4.

[15]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138.

[16]王怀隐.太平圣惠方[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56

[17]钱乙.小儿药证直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126.

[18]王好古.汤液本草[M].上海: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36.

[19]陈嘉漠.本草蒙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68.

[20]严西亭.得配本草[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28.

猜你喜欢
泻下承气汤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承气汤思辨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仲景在阳明病中运用大承气汤的辨证要点简析
太阳
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