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2018-01-18 01:15冉隆位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期
关键词:张拉锚索深基坑

冉隆位

(贵州建工梵净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贵州铜仁 554300)

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地区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其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因受工程建设规模与涉及水文地质环境复杂性的扩大与增加,降低了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快速发展步伐。基于此,相关建设人员应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并对以往工程项目采用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问题进行总结,以使采用的施工技术,能够充分满足工程建设环境对其提出的安全稳定需求。

1 研究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现实意义

据权威数据统计,虽然,建筑工程进行的深基坑支护建设,属临时性建筑,但其作用的质量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性。这是因为,当深基坑支护施工存在不到位或是加固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会在很大程度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后续施工环节。针对此问题,工程建设人员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结构作用于实践的安全稳定效果,应从实践角度出发,即在明确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局限的情况下,找出最具效用的技术应用方法与控制策略。如此,建筑行业就能在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以高稳定性状态满足建筑用户的高舒适度需求,进而促进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故,研究人员应将这一课题充分重视起来,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性[1]。

2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局限

研究表明,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局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边坡处理不到位、实际施工与设计要求不符以及土方开挖质量不高。

边坡处理不到位是指,一些施工单位过于追求施工进度的控制,并不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这就导致施工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不佳。即施工人员并未按照既定的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控制,因此,降低了边坡结构作用的稳定性[2]。

实际施工与设计要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设计单位对工程所处的水文地质情况勘查不到位,导致实际施工达不到设计要求。如,在制定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时,未控制好用水量与泥灰的比例,施工人员采用材料使用就地原则制作出的水泥材料就会存在硬度不够以及不同程度的裂缝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深基坑支护结构作用工程项目的建设使用效果。

而土方开挖质量不高,这是因为,工程建设单位对土方开挖施工质量的重视力度不够,易导致施工过程出现不可控的安全事故。例如,土方开挖施工中,各个施工小队间的配合不到位,就会导致施工拖延现象的出现。这里的不配合是指,未按照既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作业。

为此,工程建设人员应从实践角度出发,即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结合工程项目所处的水文地质情况,来提高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3]。

3 优化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控制策略

以贵州地区某建筑工程项目为例,经勘查,场地内因前期平场已形成高10~27m填土边坡,坡角达45~50°,坡体填土呈松散~稍密状,现状稳定。最高点位于场地南侧斜坡坡顶区域,地面高程为266.96m。最低点位于场地西侧清溪路,地面高程为233.20m。相对高差为33.76m[4]。

(1)在进行土石方开挖施工时,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人员应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开挖、炮机凿打以及人工辅助修坡。为提高边坡稳定性,避免裸露岩石长时间暴晒、雨水冲刷等产生风化,进而造成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土石方施工时开挖一段,及时支护一段,未用喷射混凝土支护的边坡采用备用防水布遮盖坡面,防止降雨冲刷坡面造成坡体塌方,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清表和土方用挖掘机直接开挖,即按照1:1.5留设进行分阶段开挖。对于坡度的控制,应通过核对施工图纸与现场坡顶情况,以采用人工修坡来进行特征点坐标控制。而基坑土石方的开挖,则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采用自上而下的开挖施工,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确定开挖施工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当每段土石方施工完成2~3m后,要立即进行锚杆挡墙施工,并在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目标要求后,再进行模板脚手架的拆除作业。

(2)锚索桩板挡墙施工。以此施工环节中施工技术应用质量效果最难控制的锚索钻孔为例,施工技术人员首先要进行的是,施工准备工作,即确定施工机具组合及设备调试。此外,还要会同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人员对锚索施工范围进行视察,根据地质条件和图纸要求布设孔位和定向。在进行钻孔施工过程,施工技术人员应选用锚索钻机,即用汽车吊吊装就位,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将钻机固定在工作平台上。锚孔钻进采用无水干钻,禁止开水钻进,以确保锚固工程施工不恶化边坡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5]。

在锚索桩板挡墙钻孔作业完成后,就可采用高压风对孔底射风数次进行清孔,并对孔深、方位角进行检查,以在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处理。在进行锚索安装与一次注浆作业时,应采用人工推进方式,来将锚索送至孔底。对于压浆机的选用,应将排浆压力设置在1.51.5MPa。实际注浆时,注浆管要根据浆液的注入而缓慢上拔,进而保证锚索锚固段的注浆以饱满状态作用于锚索结构环境。

对于张拉与二次注浆的施工控制,应在锚固段注浆体的强度达到设计目标,且锚墩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30MPa后,才能着手进行预应力锚索的张拉作业。此过程,施工技术人员要采用具有适用性的千斤顶进行张拉控制,即在前三级荷载施工控制按照设计荷载的20%进行施加,而后就可按照每级10%进行施加。这样一来,检验荷载的锚杆位移量观测就能在10min内,控制1mm以内。当不能满足时持荷至60min时,锚杆位移量应小于2mm。如表2所示,为锚索张拉荷载分级与位移观测时间要求。

表1 锚索张拉荷载分级与位移观测时间要求

当锚索张拉完毕后,就可进行二次注浆作业,即将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之间。对于二次注浆施工质量的控制,应通过将待注浆浓度与进浆浓度的一致性控制,来提高混凝土封闭锚头的施工质量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还应通过锚索试验,来确定土建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是否与设计使用要求一致[6]。

(3)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作用进行监测,即通过观测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置、地下管线变形以及地下水位等方面问题,来提高结构稳定性。此工作需从基坑开挖前进行初始值设置,且监测的时间间隔要根据施工进度进行确定。如表1所示,为此工程采用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监测方案。

表2 深基坑支护结构监测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当变形超出支护监测标准或是监测结果后,就要增加观测次数,来提高监测控制结果的准确性。于此,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就能得到一定的保证,进而使工程项目的建设使用达到目标效果[7]。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决定了地区发展建筑行业的水平进程。为此,工程项目建设人员应结合所处的水文地质环境,确定最具效用的深基坑支护技术。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工程后续的施工内容不受深基坑支护结构作用不稳问题的影响,进而保障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效果。故,研究人员应将上述分析内容更多地作用于实践,以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进程。

[1]李新民.分析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智能城市,2017,3(09):166.

[2]钟诚.探讨现代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控制[J].四川建材,2017,43(04):172~173.

[3]张建强.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建设中的运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7(03):133.

[4]薛剑茹,杨得志.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7):268.

[5]孟庆胜.试论我国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J].建设科技,2015(24):112~113.

[6]丁明亮.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城市建筑,2013(02):141+234.

[7]裴翔宇.论现代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9):172.

猜你喜欢
张拉锚索深基坑
智能张拉技术在预制T梁施工中的应用
论述道路桥梁工程预应力张拉施工要点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基于FLAC3D的深基坑开挖模拟分析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浅述
深基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