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野下高校贫困生精准识别工作研究

2018-01-18 08:51王娜
活力 2018年20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王娜

[摘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必须开展贫困生精准识别相关研究,本文将从识别主体的精准、识别对象的精准、识别方法的精准三个角度剖析高校贫困生精准识别工作,探索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

[关键词]精准扶贫;贫困生资助;精准识别

为切实落实精准扶贫理念,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下发《精准扶贫丁作机制实施方案》,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四个方面构建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随后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提出教育精准扶贫的任务及保障措施。

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是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是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然而高校贫困生精准化资助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如识别主体单一、识别对象静态、识别方法随意主观等。

精准识别是高校贫困生精准化资助工作的前提与基础。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组建精准识别主体,依靠科学、有效识别程序,建立贫困生识别指标体系,确定贫困学生资助对象。鉴于此,在精准扶贫视野下,为提高高校贫网生资助的精准度,必须开展贫困生精准识别相关研究。本文将从识别主体的精准、识别对象的精准、识别方法的精准三个角度剖析高校贫困生精准识别工作,探索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

一、识别主体的精准

精准识别首先应在“识别主体”上下功夫。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组织评选各类奖助学金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识别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熟悉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能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通常情况下,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超三年的辅导员已经熟悉掌握学生资助政策,在资助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能够发挥识别主体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仅仅依靠高校辅导员这一支识别主体队伍,学生资助工作中难以避免主观、随意等各种弊端。为提高识别主体结构的合理性、提升识别对象的可信度,应着力构建多样、科学的识别主体队伍。

科学合理的识别主体必须包括一定比例的学生识别主体。学生识别主体来自学生队伍。学生识别主体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较多接触,他们能直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是否属实、生活作风是否朴素、日常消费是否合理,为辅导员提供较为直接的识别信息。就笔者日常资助工作经验来看,学生识别主体队伍主要包括班级班干代表、班级寝室代表、班级普通同学代表三支队伍。学生识别主体队伍的组建,能够避免仅仅依靠个别学生进行评定所造成的不公平公正的现象。在组建过程中,辅导员应该积极把关,重点筛选,着力建设,加强学生识别主体队伍发展。

二、识别对象的精准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的重点在于确定识别对象,也就是确定需资助的学生对象。目前,高校贫困生主要是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新生入校时,高校辅导员可通过各种新生材料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如新生入学后向所在学院提交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及其支撑材料,进而对识别对象及贫困等级做出最初识别。

在进行了初步识别后,识别主体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识别对象的具体情况,如学生在校消费情况。目前高校学生在校经济消费可查的途径是校同一卡通,校园一卡通主要用于图书馆书籍借阅、食堂用餐、校同超市购物、手机缴费充值等。了解学生校园一卡通的消费情况,可进一步了解学生在校消费情况,进而根据校园日常消费进一步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在了解了学生的校园消费情况后,识别主體还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校外消费情况,以最终确定识别对象。为了解识别对象的校外消费情况,识别主体应通过走访、沟通等方法,了解学生校外消费情况。因此,在开展识别对象的精准化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校外消费情况。对于存在高额的奢侈消费行为和习惯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排除在识别对象队伍之外。

三、识别方法的精准

精准化的识别方法是确定识别对象的重要保障。目前,在评定过程中,应避免以学习成绩为单一考量依据的识别方法,以及由于缺乏科学识别标准,仅依据识别主体个人主观判断进行评定的方法。以学习成绩为单一考量依据的方法在具体实践操作中,主要是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成绩排名,以成绩排名作为识别的唯一方法。同时,对于工作时间未满三年的初入职的高校辅导员来说,由于缺乏经验和对资助政策的准确把握,在确定资助对象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个人主观感受进行资助评定。这种主观评定的方法往往容易造成评定结果出现偏差,使部分真正贫困学生出现被漏评的风险。

为了提升识别方法的客观性、科学性、精准性,资助工作者可以采用量化识别标准的方法。量化识别标准最容易操作的就是制定《贫困生识别量化打分表》,在打分表中有资助加分项目,如孤儿、单亲、家中患重大疾病、家庭重大变故、低保户、家中姊妹超过三人,资助减分项曰如手机超过2000元、经常出入校外餐厅和网吧等娱乐场所,有高消费或奢侈消费行为,有旷课记录,有违纪行为,德育考核排倒数十名。量化结果可以较全面、客观的作为识别支撑材料。识别主体依据实际情况,参照《贫困生识别量化打分表》,共同商讨识别资助对象即可。

参考文献:

[1]郭昕.我国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吴丽仙.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2015 (9):46-49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
精确理解“精准扶贫”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问题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普惠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论高校“智库”扶贫工程的实施及推广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