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和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探讨

2018-01-18 10:10邰海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语文课小学

摘 要: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科学和信息技术课程是重要学科,通过与语文课进行整合,可以实现知识的交融,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对科学信息技术与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利用语文学习思想与模式提升科学和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综合效果。

关键词:小学 科学和信息技术课程 教育整合 语文课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在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因此,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工作方式都随之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对全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使语文教育领域发生了变革。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持,不仅可以将语文思想更加清晰地展示给学生,而且语文教育方法也较易实现,从而使语文同现实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1]。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典型的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变革,信息技术有效促进了传统乏味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向生动有趣的屏幕教学模式转变。

一、科学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应用空间

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而产生,是一种体系性的教学法方法。在利用科学和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结合现代信息设备,同时也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与路径。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说,知识具有较强的体系性和逻辑性,应用科学和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对于知识节点有更加清晰的掌握,进而提升对整个教学流程的高效把握[2]。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引入高效、科学、学生感兴趣的现代教育模式,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科学和信息技术课程既是一个学科,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有着极强的启示和教育作用,对于引导学生、助力学生加深语文思想认知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现小学信息和技术课程整合的语文课教学模式价值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特点凸显出了其枯燥性和乏味性,而语文的应用性又直接决定了其必要性。基于此,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想方设法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俄国某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提出:“不具有任何趣味性,被动地学习,会打消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科学和信息技术凭借其自身具有的特殊功能而体现出了较强的趣味性,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信息技术的多样化信息能够让学生们通过网络将语文同现实生活形象地结合起来,以此来保证趣味性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中,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3]。

三、探索小学科学和信息技术课程的语文课整合模式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开展小学语文过程中,要想提升教育层次和效果,离不开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支撑,现代多媒体的发展,给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工具,成为实现多样、高效教育目标的有效载体,对于提升教育综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师,要充分重视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将先进的教育方式、理念与传统的文化精华有机结合起来,提升综合教育效果[4]。在教育实践中,要结合现代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资源的整合,为传统教育插上科技的翅膀,通过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教育效果,满足现代语文的发展需求,引领现代教育向前发展。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过程中,要避免流于形式的现象出现,要真正让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作用,让综合教育创新落到实处。

2.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

在进行科学和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学科整合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语文中,要想提升教育综合效果,要遵循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学生需求的变化为导向,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中心,提升语文的效果,在尊重需求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提高语文综合效果,进而反推教育开展,助力语文不断提档升级。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局面,如何进行统筹协调,通过教育元素的整合,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教育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要及时转变思路,调整自己的站位,用更清晰的教育眼光发现学生需求,进而推动现代语文教育不断向前开展。

3.信息技术要有效发挥辅助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新技术已经走入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成为提高教学生动性与新颖性的辅助工具,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我们应在常规教学中有意识的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但是,琳琅满目的技术手段的冲击下,我们必须要找到一条与课堂内容有效融合的道路,也就是我们必然要将教学的重难点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而不是我们常见的摆花架子,而忽视了媒体技术的真正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之初,就要结合本课的教学设计,对科学和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筛选,落实教学发展信息化在课堂上的真正作用。

4.借助微课,打破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壁垒。

微课是近些年逐步兴起的一种教学形式,微课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能够将科学信息和语文知识点浓缩在3到5分钟的课程当中,而且不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览,也可以在课下或是回到家中遇到问题时进行二次复习使用。也就是说,微课学习打破了时间与地点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有意识的进行微课教学的设计,并进行有效的指导,能够将重点知识进行一定的整合,与此同时,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要注重微课类别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微课设计为某一个知识点内容的讲解,让微课教学成为一种有效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胡雪锋.浅议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语文课内外,2017(34):19.

[2]冯岩凯.HC市小学高年段语文课“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7.

[3]李阳.家长心中的语文课(四)[J].辽宁教育,2014(5):45-47.

[4]周姚.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方法[J].科学咨询,2017(47):108.

作者简介

邰海船(1974.9.3—),男,扎赉特旗,最高学历:本科,职称:助理講师,职务:网管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当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语文课小学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