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p.net的教育评价平台消息中心设计

2018-01-18 10:10金琦涵沈琦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

金琦涵 沈琦

摘 要: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在向移动平台迁移和发展。其包括的教育评价平台也不例外。为满足移动场景的教育评价应用需要,一个统一的服务器端信息处理中心的设计显得尤为迫切。它既要满足移动端接口访问需求,又要降低各种设备的访问成本且对信息的随取随用。

关键词:Asp.net 消息中心 教育评价

随着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学校评价制度的改革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各地教育部门的积极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中的素质教育理念并不适应,这反映在它过分强调选拔功能,忽视正向激励和改进的功能;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个体学习过程,同时评价手段单一;尚未形成健全的校本评价制度等。因此,现代化的教育信息化评价平台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和重视,它以教育学理论为基础,关注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及其行为进行全面的评价。现代化的教育评价平台涵盖到学生日常评价、学科评价、校本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多个评价维度。通过它,学校可以自设校本评价体系、评价指标、评价规则、评价反馈。同时,它注重个体在评价过程中的个人体验,强化自我意识,以人文精神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然而评价工具的移动化、互联网化更是教育信息化评价平台发展中的趋势。它让学生在沟通协调中更了解客观、全面、真实的自己,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可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评价轻松融入日常教育工作中,让评价的导向作用得到增强。而目前使用的教育评价工具App又是基于多种平台的,如安卓App、苹果App、微信小程序等。因此教育评价消息中心设计显得非常重要,它需要定义统一的消息服务接口及设计消息的处理引擎。同时它需要具有高兼容性、高性能、可扩展性、稳定性等特性。[1]

一、本研究的背景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学校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单位,也是一个信息化的生态环境。学校系统包括由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力量等多个角色组成的一个网络状单位。要使教育信息化平台对学校产生持续的影响,要综合考虑到人的因素、设备的因素、技术的因素、教学因素和学校校本管理流程等各个方面。而我们教育评价平台的设计,不仅仅是从一个因素来观察和认知的,要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处理各个层次的现象和相关规律。当今教育信息化评价平台离不开移动终端的支持,而消息处理中心作为移动终端和教育评价平台的一个桥梁,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个良好设计的消息中心将改变教育评价平台的内部生态环境。[2]

2.应用Asp.net开发消息中心的几大优势

(1)良好性能

Asp.net是在服务器上运行的、编译好的公共语言运行库代码,因此在实时运行时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性能。

(2)完善和强大的工具支持

Asp.net的框架有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支持,大量的工具箱和设计器对开发人员来说非常友好,开发工作便捷而高效。

(3)强大的灵活性

Net框架类库、消息处理和数据访问,都可以从Web端无缝的进行访问。

(4)简易性

Asp.net使执行常见的任务变得容易,从简单的窗体提交、身份认证到部署站点和配置,都非常容易进行。

(5)可管理性

它采用的基于文本的分层配置系统,大大简化了将应用部署到服务器环境的过程。

(6)可收缩性和高可用性

Asp.net专门增加了用于多处理器和各种不同环境中提高性能的工具。

(7)自定义性和扩展性

它可以自己编写自定义的组件,扩展或替换原来运行库中的任何组件。

(8)安全性

借助内置的Windows身份认证和基于每个应用程序的安全配置,它可以保证应用程序是安全的。

3.目前的研究现状

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而教育信息化的整合观念是教育信息化实施的关键前提和要素。经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各级学校已经应用各种各样的教育领域App整合到教育评价整体的生态环境当中。但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硬件的升级淘汰,教师使用的移动终端一直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尚未有一个平台可以兼容各种各样的App终端的连接。因此支持跨平台的教育评价消息中心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这样的工作也属于刚刚的初探阶段。本文所做的工作即是探讨如何设计教育评价的消息中心,以满足学校教育评价应用的实际需求。

二、设计与功能实现

1.系统需求分析

教育评价平台消息中心的设计需要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主要概括为满足技术上的需求和满足业务逻辑实现的需求。

技术上的需求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满足跨平台不同App對消息中心消息收发的需求,并具有统一定义规范的接口。二是满足性能上的要求,支持多并发的访问。三是支持多个消息中心之间信息的转发。

业务逻辑需要实现的需求主要为以下内容:

(1) 师生基本信息的访问。访问并获取师生基本的信息,包括标识信息、基础信息、属性信息。获取的方式上是多样化的,既可以获取单个用户信息,也可以同时获得多个用户的信息。[3]

(2) 校本评价要素的存取。学校校本评价体系的设计是多个层次、多个维度、多个粒度上进行的。涉及到的设计要素分为评价者,被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值等。消息中心作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需要对这些评价要素信息的获取和操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3) 实施评价的实时信息。教师移动终端可以在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进行基于情境的过程性评价。因此相关的评价指标、评分,信息会被实时地提交和处理。

(4) 校本报告的存取。满足师生对与个人评价报告、统计信息进行浏览和存取的需要。

2.系统架构分析与设计

整体软件架构基于经典的B/S架构,即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在这种架构下,主要的业务逻辑都在服务器端实现。浏览器和App使用Http协议及约定的通信接口和服务器进行通讯协作。服务器上主要由基于Asp.net的IIS提供web服务及后台Mysql数据库支持。教育评价平台主要有消息中心和业务处理两个大部分构成。其中消息中心包括了消息收发服务接口、消息处理引擎和消息存储日志库。而业务逻辑模块主要实现教育评价的核心需求,它包括了评价设计模块、评价计算模块和评价实施模块。如图1所示:

3. 系统功能设计

消息中心需要对业务模块的主要功能提供移动终端访问的支持。主要有以下功能:

(1)学生老师账户信息访问功能。查找验证师生账户信息,在此基础上获取并浏览师生的用户信息。

(2)校本评价信息同步。包括评价指标的查找并获取关键信息,同时可以进行评价指标的同步与更新。

(3) 提交评价实时信息。获得并处理移动终端所提交的评价实时信息。这些评价信息将提交给业务逻辑模块进行相关的处理及存储。

(4)评价报告的转发。按需要获取并浏览师生账户内的评价报告,并提交到访问终端。

三、关键模块技术分析与实现

1.Asp.net关键技术分析

(1) Response对象

Response对象是属于Page对象的成员。Response对象的主要功能是将HTTP的信息封装后,从ASP.NET的服务器端响应到用户所浏览的网页上,称之为HttpResponse。Response将用于回应客户浏览器,告诉浏览器回应内容的报头、服务器端的状态信息以及输出指定的内容。与Response对应的Request对象用于获取从浏览器向服务器所发送的请求中的信息。当用户点击“提交”按钮时,包含在输入控件中的数据信息将会与表单一起被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的Request对象就会读取通过HTTP请求发送的数据。这时候还可以使用Response去进行页面的跳转。此外,Response对象的Redirect方法可实现页面重定向功能。

(2) Request对象

Request对象也是Page对象的成员之一,在程序中并不需要声明便可以直接使用。它主要是让服务器取得客户端浏览器的一些数据。Request对象实际上操作System.Web命名空间中的HttpRequest类。当用户发出请求执行ASP.NET程序时,CLR会将客户端的请求信息包装在Request对象中。这些请求信息包括请求报头、客户端的请求信息、请求方法、参数名、参数值等。获取信息的方式最主要有两种,一種是表单用Post传来的参数,数据是存在于请求报文体当中。那么相对应的,在服务器端,获取浏览器提交的数据方式就是Context.Request.Form[“xxx”]中提取。另一种是通过URL参数,数据存在于UR链接字符串中。那么获取数据的方式是  Context.Request.QueryString[“xxx”]中提取。另外,无论浏览器提交的数据方式是哪种,都可以直接用Context.Request[“xxx”]来读取数据。

(3) Session对象

Session对象用于存储从一个用户开始访问某个特定的Aspx的页面起到用户离开为止,特定的用户会话所需要的信息。用户在应用程序的页面切换时,Session对象的变量不会被清除。 用Session进行状态管理是ASP.NET最好的特性之一,因为它是安全的,对于客户端是透明的,并且他能存储任何类型的对象。[4]

(4) Get和Post方法的比较

HTTP有两种请求方法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进行请求响应,这两种最常被用到的方法是:GET 和 POST。GET方法是从指定的资源请求数据。POST是向指定的资源提交要被处理的数据。以下是使用 Get 和 Post 时不同点的比较:当浏览器如果有回退操作时,如果使用GET相关信息是直接从历史缓存中读取的,但是POST会再次提交请求。GET产生的URL地址可以被标记,而POST所产生的URL地址并不可以。GET请求会被浏览器主动储存而POST不行,除非进行特别的设置。GET编码较为单一,而POST支持多种编码方法。GET请求参数会被完整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里,而POST中的参数不会被保留。GET请求在URL中传送的参数是有长度限制的,而POST没有。对参数的数据类型而言,GET只接受ASCII字符,而POST没有限制。GET比POST更不安全,因为参数直接暴露在URL上,所以不能用来传递敏感信息。GET参数通过URL传递的,POST则放在Request body中。[5]

2.统一的接口与数据封装

首先,使用HTTP的GET方法来实现接口,这样的接口在各类型的App终端上均可实现。通过定义一个通用的接口,包括参数CommandType、Parameter1、Parameter2直到ParameterN。其中CommandType参数表示命令字,Parameter1到ParameterN为命令的参数。在程序模块中通过引用Request["CommandType"]和Request["ParameterN"]来获取所传递的接口参数。针对不同的CommandType命令字可以解析成不同的应用逻辑,然后创建线程来并发处理执行。而对于返回的数据则使用Jason格式进行封装,通过对KeywordName和KeywordValue键值对的数据进行统一封装并发送到客户端。

3.帐户信息访问模块

最基本的帐户访问请求是用户登录的验证。当收到命令字为用户登录验证时,相关的用户名、密码等参数会发送到用户登录验证模块。相关的信息会在MySQL数据库中通过Select语句进行比对和查询,如果满足验证要求,会返回验证通过。此外,最常见的业务需求是移动终端通过二维码扫描得到用户编码,然后发送请求并希望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当收到相关命令字时,模块将从数据库中调取相关用户的信息,然后进行数据封装以Jason数据包的形式返回客户端。

4.校本评价同步模块

校本评价同步模块需要支持单个或批量校本评价指标的查询和更新。校本评价指标由多个的重要要素构成,包括指标评分类型、取值范围、评分频次、指标分项、计算方式等。这些都将在参数ParameterN中详细定义。同时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一个版本号的设定,当服务器版本号高于移动客户端内数据时则主动进行更新。

5. 提交评价信息模块

移动App将通过Http协议和服务器进行通讯,发送Get请求把评价的数据提交到了服务器。请求参数包括了TargetUserID被评价对象、PostUserID评价者、QuotaSequenceID评价指标、QuotaValue评分、QuotaDescription指标描述、MatchValue匹配方式等各项重要信息。相关的评分信息会提交评价模块处理,通过Insert语句插入相关的信息到数据库表中。

6.评价报告查询模块

评价报告的查询功能主要由客户端发起请求并调用,主要分为三步进行:获取评价报告模板、获取评价报告数据、生成报告信息并返回。首先,软件通过接口获取报告的ID参数并识别出报告的类型,从数据库中调用相关的评价报告模板。然后从数据库中查询到评价报告的具体数据,并通过字符串匹配替换模板中的数据项并生成具体的报告。最后,通过Response语句将完整的报告发送返回到移动客户端。

四、结论与展望

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各种云平台、智慧校园平台,极大丰富了教学的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本文所讨论设计的消息中心在上海多所中小学校教育评价平台中已经得到使用。通过消息中心的应用,教育评价平台所提供的对于安卓、苹果和微信小程序多种移动终端的支持能力,深受师生的好评。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这里也针对消息中心设计的不足,做出进一步的展望:(1) 对于传输内容的支持上。越来越多的多媒体社交內容被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因此消息中心未来将研究提供对声音、视频、流媒体的广泛支持。(2) 对于复杂场景支持能力上。为了面对海量的传输数据和高并发的应用需求,目前消息中心的架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以面对更高要求的应用场景。随着本研究的进行和在学校深入的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应该在未来研究中由关注软件和硬件,转变到关注教师观念和教学实施过程的配合、转变到关注学生学习和教学反馈的渗透,这样才能让信息化平台及设备更好地助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书肖.2004.教育评价方法技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建沛.《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系统开发》[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4.

[3]高宏,李俊民等.ASP.NET典型模块与项目实战大全(第1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卢桂珍.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电子测试,2013,(19):186-187.

[5]黎卓虹.基于三层结构数据可视化的开发及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7-3.31.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