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齿病名及治法考*

2018-01-19 07:10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丹鲍晓敏王殷东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筋脉蛔虫磨牙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李 淼 史 晓 施 丹鲍晓敏 王殷东

病 名

病因病机

巢元方所说的“此由血气虚,风邪客于牙车筋脉之间,故因睡眠气息喘而邪动,引其筋脉”,主要是针对齿所包含的夜磨牙一病进行分析,并将其病因归结于气血虚弱,加之风邪侵袭牙齿筋脉,故夜晚入睡时喘息而引为此病。还有因“饮食不洁,内伤饮食,饮食积滞不化,气滞不行”所引起的饮食积滞之齿,多见于脾胃功能发育欠完全的小儿,常于睡中齿。又有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云:“病中咬牙……多见于热证,常人和小儿睡中上下齿磨切有声,亦属胃火偏旺,用芦根泡饮。”[10]另《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云:“齿乃睡中上下相磨有声,由胃热也。”[11]后世医家据此多从胃热论治,继而得出病中磨牙、入睡时磨牙多有热因,夜磨牙更偏于胃火旺盛的结论。除此之外,还有同样多发于小儿的蛔虫内扰之齿[4],《杂病广要·脏腑类·蛔虫》篇中写道:“腹中有块起,急以手按之,便不见,五更心嘈,牙关挢硬,恶心而清水出,及梦中啮齿者,此谓之虫痛。”[12]脐周有结块,时起时消,睡时心胸烦闷嘈杂,牙关紧闭,恶心吐涎,梦中齿。再有《吴佩衡医案》中所描述:“有子十岁,常患蛔虫腹痛,面黄肌瘦,纳呆食少,夜卧常齿、流涎。”此皆是睡中齿同时伴有蛔虫内扰之特征。

《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1]中对于齿病因病机的概括较为全面:“多因心胃火热,或气血虚弱,或虫积,或瘟疫之邪内侵所致。见于小儿者,以睡眠而上下齿磨切有声为特征。见于成人者,多因急性热病而见口噤而上下牙磨切有声。”其中心胃火热、虫积为齿实证,气血虚弱为齿虚证,瘟疫之邪为外感杂病;又指出夜磨牙之齿多发生于小儿,急性热病之咬牙齿多发生于成人,从而简洁明了地将齿进行分类。

治则治法

实因属心胃火热者,多表现为不寐多梦、消谷善饥、口渴喜冷饮、口臭口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火热之症,宜清热泻火,可选用清胃散、黄连解毒汤等经方加减;若表现为大渴、大汗、齿、大热、脉洪大等阳明经热证者,可用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生津;若为痉病表证,邪不外解,郁于阳明,里热炽盛,耗伤津液,筋脉失于濡养,而见齿、胸满、口噤等症,可予大承气汤急下存阴;小儿睡中齿因于蛔虫者,多表现为睡时腹痛时作时止,尤以脐周为显,面黄肌瘦,白睛有蓝斑或蓝点,面部有白色虫斑,唇内有粟状小点等蛔虫内扰之症,宜驱虫安蛔,可用乌梅丸加减,或炒服使君子仁,每岁一粒;属饮食不节,食积气滞者,多表现为睡中齿,伴有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大便不畅、舌红苔腻、脉滑而实等食积之症,宜消食导滞和中,方以保和丸加减[2,6]。

虚因属气血虚弱、内风引动者,多表现为夜间磨牙,精神萎靡,面色少华,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宜补益心脾,养血益气,可选用八珍汤、归脾汤等加减[2]。

[1] 李振吉.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374.

[2] 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28.

[3]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9.

[4] 丹波康赖.医心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95-296.

[5] 许慎.说文解字校订本[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54.

[6] 李家庚.张仲景症状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213-214.

[7] 黄元御.灵枢悬解[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236-238.

[8] 汤本求真.皇汉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06.

[10] 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81.

[11]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M].田思胜,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0.

[12] 丹波元坚.杂病广要精要[M].张文平,王静,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8:296.

[13] 谢映庐.谢映庐得心集医案[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204-236.

[14] 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M].盛维忠,李桂荣,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5.

猜你喜欢
筋脉蛔虫磨牙
马副蛔虫的中草药防治试验研究
湖南省长沙市野猪源蛔虫分子鉴定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磨牙症各类垫的临床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知足常乐
磨牙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一统天下(龙首)
我的神奇药丸等
绝食治蛔(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