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针法治疗失眠规律探析*

2018-01-19 20:33刘京丽孙阿茹李典育孙彩霞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毫针针法耳穴

刘京丽,孙阿茹,张 静,李典育,孙彩霞,郑 屹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失眠,中医学称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是指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症。皮内针法是以皮内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需要持续留针的慢性疾病。因此,应用皮内针法给皮部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通过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以治疗失眠。

笔者对1982年以来的所有皮内针法治疗失眠的期刊文献及学位论文共24篇进行了整理,以期从中发现临床运用规律,为今后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1 选穴处方

皮内针法治疗失眠的选穴有耳穴也有体穴,既可在耳穴埋针,也可在体穴埋针。

1.1 耳穴

在所有查阅的24篇临床报道中,共有9篇文献中使用了耳穴埋针。笔者统计了这9篇文献中的耳穴选取情况,选用2次以上的耳穴有12个,按照穴位选用频次由高到低,分别为神门10次,心8次,皮质下8次,肾5次,脾5次,肝3次,胆3次,胃3次,交感3次,枕2次,脑点2次,垂前2次,另有缘、三焦、失眠、耳尖4个穴位只被选用了1次。通过对这些穴位进行埋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2 体穴

除了耳穴外,很多临床医生应用体穴进行失眠的治疗,在24篇文献中相关文献有17篇。笔者对体穴进行了统计,选用2次以上的穴位有12个,按照穴位选用的频次由高到低,分别为心俞14次、胆俞9次、肝俞7次、脾俞7次、肾俞7次、安眠3次、印堂3次、神门2次、百会2次、足三里2次、胃俞2次及膈俞2次,另有内关、太冲、三阴交、大椎、命门、三焦俞、厥阴俞、百劳、神道和膏肓等10个穴位只被选用了1次。在这些体穴中,均埋皮内针,也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 操作方法

皮内针的操作不同于毫针,因此,笔者对24篇文献中的皮内针操作方法也进行了归纳整理,按照在耳穴埋针和体穴埋针分别如下。

2.1 耳穴皮内针操作

先按照病情需要确定所要针刺的耳穴,然后用探棒按压所选的穴位,寻找穴位处最敏感点,然后以碘伏进行局部涂擦,再以75% 酒精涂抹脱碘,继之以一手(通常为左手)固定耳廓,绷紧穴位最敏感点处的皮肤,以另一手(通常为右手)用消毒过的镊子夹起一次性使用揿针型皮内针,对准穴位刺入,按压1~2 min,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患者有胀痛、麻木、灼热等感觉为最佳状态,然后用小方块胶布固定,大小以15 mm×15 mm为宜。埋针后嘱患者每天按压3~5次,每次1~2 min,并强调患者必须于每日睡前30 min按压1次,以耳部发红并感觉热胀酸痛为宜[1]。

2.2 体穴皮内针操作

预先根据患者病情选定所要针刺治疗的体穴,在穴位局部以碘伏常规消毒,选用一次性使用颗粒型或揿针型皮内针,采用舒张进针法,以一手拇拇、食指(多为左手)撑开并固定穴区皮肤,另一手(多为右手)持镊子夹持皮内针针柄,如为颗粒型皮内针,多将针尖朝向经脉循行方向,顺皮下刺入达真皮层内,针身沿皮下平行刺入0.5~1.0 cm,然后以小方块防水胶布固定露出皮肤外部分的针柄,大小以15 mm×15 mm为宜。埋针时间依病情和季节而定,春天、夏天是容易出汗的季节,埋针时间为1~2天,秋冬凉爽时3~5天,最多可埋6~7天。取针后间隔2天再次进行埋针[2]。

3 应用方式

在24篇文献中,有6篇单独使用耳穴埋针治疗失眠,有2篇单用体穴埋针治疗失眠,有9篇为将体穴毫针与皮内针联合,有7篇为耳穴与体穴联合埋针、耳穴埋针与体穴毫针结合、埋针与药物联合及其他应用方式。具体应用方式不尽相同,现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方式整理如下。

3.1 单用耳穴

在应用皮内针进行治疗的临床报道中,关于选取穴位,单用耳穴比较多,因其取穴方便,埋针方便,患者离开医院后任何时间均可自行按压,因此仅用埋针方法治疗失眠时,是比较适合的。例如,王君秀[3]单用耳穴治疗失眠,以常用耳穴心、肾、缘中、神门及皮质下为主,待临床疗效不显著时酌加备用穴胃、肝、枕、脾,严格消毒耳穴后,将揿针埋入,以胶布固定,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以感到轻微疼痛、胀、发热为佳。每次一侧耳,双耳交替。3~5天换埋针1次。路绍祖[1]也单独采用耳穴揿针操作,取心、脑点、神门、皮质下、脾、交感及三焦,用探棒寻找最敏感点后,取揿针埋针,然后用小方块胶布固定。每天按压3~5次,每次1~2 min,并强调患者每日睡前30 min必须按压1次,以耳部发红并感觉热胀酸痛为宜。高淑芳等[4]用皮内针治疗失眠时,用碘伏常规消毒一侧耳廓,选取神门、失眠、垂前、皮质下、枕为主穴,心、胃、肝、胆、脾、肾为配穴,将揿针刺入穴位后,按压粘牢,埋针2天,留针期间需每天按压相应穴位3~4次,1次大约1 min,以患者能承受为度,每次按压间隔大约4 h。单耳取穴,耳朵每隔2天轮换1次。梁肖媚[5]同样单取耳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心、脾、肾、垂前以治疗失眠,取揿针在耳穴埋针,左右耳交替使用,隔日治疗1次。

3.2 单用体穴埋针

除耳穴外,传统的体穴也可采用埋针方法治疗失眠,且疗效较好。而且,埋针过程中还可根据病情采用补泻之法。例如:刘冀东[6]与张风华[7]治疗失眠的方法相同,均取百会、印堂治疗失眠,取颗粒型皮内针埋针,针刺埋针后固定方式、埋针时间、每日按压次数及持续时间均与常规操作相同,但在治疗中二者针刺与其他临床医生有所不同,虚证时在百会穴的针刺方向为顺其经络走向,而实证时针刺方向为逆其经络走向。

3.3 体穴毫针与皮内针联合

在临床上,不论医生还是患者,最关注的都是疗效,因此,在应用皮内针治疗失眠时,很多临床医生并不过于追求单一疗法的操作,而是往往将最有效的疗法结合起来,例如采用体穴毫针刺法与皮内针治法联合应用,就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郑颖[8]取百会、内关、大椎、陶道、安眠,在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以毫针针刺所取穴位,每天针1次。除体针外,另将图钉型皮内针常规消毒后埋于安眠穴,并以胶布固定,每次留针2~3天,每天按压数次。王天俊等[9]取神庭、百会,穴位处常规消毒后,以毫针缓慢平刺,得气后留针2 h,再取大椎、命门以麦粒型小皮内针纵行刺入皮下,然后活动周围皮肤,待无刺痛感后,以防水纸质胶布固定。埋针48 h,隔日1次。温秀云[10]采用导气法配合埋针进行治疗,将穴位常规消毒后,按先后顺序针刺列缺与照海,百会与印堂,针完后行鼻子深呼吸6次,休息1 min后再深呼吸6次,直到留针30 min后出针。接着取心俞埋针,常规消毒,将皮内针沿皮下横向刺入,使针尖向脊柱方向针身刺入3~5 mm,然后以胶布固定,埋针3天。侯玉茹[11]以体针治疗为基础,再行埋针。先取神门、印堂、四神聪、照海、申脉和足三里,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平补平泻,再以同样针法针刺心俞、脾俞。体针治疗结束后,以揿针型皮内针埋于双侧心俞、脾俞,使之有轻度酸胀感。每次留针时间天热时1~2天,否则可留2~3天,并嘱患者每天按压埋针处4~5次。蔡丞俞[12]治疗失眠时,体针及皮内针操作方法与侯玉茹相同,但所取穴位有所不同,体针时取双侧内关、双侧阳陵泉、百会、印堂,埋针时取心俞、胆俞。范颖[13]采取的也是先体针后埋针的方式进行失眠治疗,以管针针刺引气归元四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子宫、百会、印堂后,分别提插捻转3次,以局部酸胀得气感为度。在30 min的留针期间,还要引气归元行针3次。体针治疗结束后,取心俞、肝俞、肾俞埋皮内针,以医用胶布粘贴固定,每周治疗3次,两次治疗间隔时间>24 h。王长来等[14]取穴以背部阳性反应点为主,这些反应点多出现在心俞、 神道、 厥阴俞、 膏肓、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肾俞等腧穴上。若患者阳性反应点不明显者,取穴则以心俞为主穴,消毒后,将颗粒型皮内针针尖以45°刺入穴位,使皮内针与经脉相垂直,之后以胶布固定。在这一疗法中,每次治疗时取单侧腧穴,两侧交替使用。伍亚男[15]分别采用疏肝法和调神法进行失眠的治疗。疏肝组取穴百会、印堂、双侧合谷、双侧太冲,运用管针进行针刺,出针后,取双侧肝俞埋入颗粒型皮内针,沿脊柱方向于皮下横向刺入3~5 mm,针柄留于皮外,以胶布粘贴固定。而在调神组取的穴位是双侧神门、三阴交、安眠,操作方法与疏肝组相同。但埋针穴位则与之不同,毫针针刺治疗后,取双侧心俞埋皮内针,具体操作方法与疏肝法相同。李颖等[16]采用的是飞针配合埋针的方法治疗失眠。针刺主穴为三阴交、安眠、神门,根据辨证进行体针配穴和背俞穴埋针。治疗过程中,飞针法采用的是陈氏快速旋转进针法[17]。体针治疗结束后再根据辨证分型配以埋皮内针,然后以胶布固定。针刺每日治疗1次,皮内针留针3天换1次。

3.4 耳穴与体穴联合埋针

皮内针因其治疗频次较一般传统针灸疗法的少,因此对于不便于每日进行治疗的患者来说,不失为一种更合适的疗法,所以在临床上有些医生在合理选穴的基础上,将耳穴与体穴联合应用,均采取埋针的方式进行治疗。樊留博等[18]取体穴心俞、神门、三阴交,耳穴神门、皮质下,如心脾两虚加脾俞、足三里,如心胆气虚加胆俞。先在体穴采用颗粒型皮内针,将针身沿皮下平行埋入0.5~1.0 cm,在露出皮外部分的针柄上贴一带有箭头的胶布固定,箭头指向针尖的方向,便于治疗完后取针。耳穴则采用揿针型皮内针,埋针后用胶布粘贴固定。埋针时间一般为3~4天,暑热天不超过2天。陈珊等[19]也是用耳穴与体穴联合埋针的方式治疗失眠。先用耳穴探笔按压穴位神门、皮质下、心,然后严格消毒局部皮肤,再将揿针快速刺入皮肤并埋于以上穴位。之后在安眠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直接揿针埋入。埋针结束后用手轻柔按压埋针处,以出现酸、胀、麻、痛等感觉为佳。所有穴位均左右交替埋针,每2~4天更换揿针1次,夏季埋针时间1次不超过2天。

3.5 耳穴埋针与体穴毫针结合

传统体穴毫针刺法治疗失眠已被很多患者所接受,而耳穴作为适于埋针的部位,用于治疗失眠,则减少了患者每日接受针刺的痛苦。因此,有的临床医生将二者结合起来应用,例如陆克艳[20]取四神聪、百会、印堂、神门、安眠以毫针针刺,行平补平泻,照海、太溪行捻转补法,申脉、太冲行捻转泻法。体针治疗后进行耳穴埋针操作,严格消毒单侧耳穴后以揿针埋针,并以胶布固定,患者每日自行于早晨5至7时、晚17至19时分别按压埋针处1 min,以针刺局部感到轻微发热甚至胀痛为佳。体针每日1次。埋针3天1次,休1天后换另一侧耳穴埋针1次。

3.6 埋针与药物联合

除了针灸以外,中药治疗失眠也是常用之法,且二者结合起来疗效较好。而针灸采用埋针之法,则患者不必每日针刺。例如,孔庆晅等[21]运用的是埋针与中药联合应用的方式治疗失眠。取心俞、肝俞、胆俞、肾俞、神门、安眠,常规消毒,用揿针埋于以上穴位,以胶布固定,埋针2~3天,埋针期间每天按压3~4次,每次1~2 min,配合汤药六味地黄汤、逍遥散、八珍汤随症加减,每天1剂,500 mL,早晚口服。陈虹林等[22]则是以埋针联合足浴来治疗失眠。取耳穴神门、心、肾、颈部夹脊穴及1~2个配穴,常规消毒后,埋入揿针,按压后以感受酸胀、麻木、灼热、能耐受为度,每天1次。同时,每晚加用安神浴足方(酸枣仁30 g,杜仲10 g,夜交藤、丹参、小茴香各15 g,艾叶10 g)先熏足后浸足,每天1次。

3.7 其他方式

另外,有的临床医生采取包括皮内针法在内的多种方法治疗失眠,每一种治疗都各自发挥了长处,联合应用,提高了疗效。联合倪伟[23]以头皮针配合四花穴治疗失眠。选取伏象头部、双侧伏脏上焦、双侧思维、双侧信号、双侧记忆、双侧伏象“内关”、双侧伏象“三阴交”,进针后留针30 min。头皮针治疗后,选取双侧膈俞、胆俞,严格消毒后采用揿针埋针,并用胶布粘贴固定。埋针时间一般为3~4天,暑热天不超过2天。粟胜勇[24]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失眠。先进行针刺治疗,取双侧百劳、左侧神门、右侧腕骨与双侧百劳、右侧神门、左侧腕骨,两组穴位交替使用。以毫针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然后用艾灸治疗,取双侧大椎、心俞及肾俞,每穴灸5壮,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最后进行埋针治疗,取穴与毫针治疗取穴一致,同样是两侧交替使用。以颗粒型皮内针沿皮下横向刺入,针尖垂直脊柱方向,针身刺入3~5 mm,然后以胶布粘贴固定,留针2天。

4 治疗效果

4.1 原发性失眠

在本研究参考的皮内针治疗失眠的所有文献中,大多用于原发性失眠,总有效率最低75%[18],最高100%[21],平均总有效率为88.74%。而且,此疗法对于失眠的其他方面也均有改善。经过动态比较,以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评价,治疗前后PSQI评分呈下降趋势,提示此疗法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10]。而且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均有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在延长睡眠时间上,也优于治疗组[4]。因此,可以认为,应用皮内针法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

4.2 继发性失眠

共有7篇文献报道了运用皮内针法治疗继发性失眠的情况。对抑郁症睡眠障碍,通过对药物组、针刺组、埋针组各组治疗效果的比较发现,各组HAMD量表睡眠评分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的第1、2、3星期,埋针组和针刺组与药物组改善睡眠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但到第6星期时差异已经没有统计学意义,且埋针组和针刺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9]。揿针配合浴足疗法治疗颈源性失眠,两组PSQI评分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2]。

5 适应对象

通过对所有文献的统计可以看出,皮内针法治疗失眠范围较广,患者年龄范围最小为15岁[10,16],最大为80岁[19],而且从失眠病程来看不论失眠程度如何,均有良好疗效,其中病程最短6天[25],最长40年[7]。

6 结语

中医学认为,失眠的主要机制为阴阳失调、营卫失和、阳不入阴。皮内针疗法是将针刺于身体穴位的表浅部位,以“浅刺”为主要特点。虽然针刺部位表浅,但在人体上属阳,针灸治疗作用通过皮部络脉的传导,借助卫气循行的部位,发挥其对卫气的调节作用,从而促使营卫调和、阳入于阴。因此,皮内针法治疗失眠具有科学性、持续性、无副作用、无痛苦、操作简便等特点。

通过对所查阅文献中皮内针法治疗失眠规律的整理,笔者发现,相关文献报道较少,而且临床报道疗效标准不统一,有些临床报道中辨证分型不明确,绝大多数的文献中,并未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也使研究结果受到一定的影响,皮内针法治疗失眠的特色及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但就目前的文献研究来看,笔者认为,皮内针法具有可靠、良好的疗效,而且与体针联合应用效果更好,不但能治疗原发性失眠,还能治疗继发性失眠,治疗对象也非常广泛,从少年到老年,不论病程长短,均可治疗,且疗效甚好。因此,皮内针法治疗失眠作为一种经济实用的有效疗法,值得临床医生借鉴与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毫针针法耳穴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数码刺绣针法构成规律研究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