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的效果比较

2018-01-19 05:23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4期
关键词:腰丛运动神经股骨颈

李 静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潞安集团总医院,山西 长治 046204)

手术是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式,考虑到老年人身体特点,手术麻醉需要保证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有报道认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效果良好[1]。我院特此展开研究,具体情况如下文叙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110例,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男34例、女21例,平均年龄(69.5±9.6)岁;对照组:男37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8±9.5)岁。统计学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均为P>0.05,可行对比。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相应的麻醉方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明确排除了严重粉碎性或是合并其他位置骨折的患者。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禁食,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心电、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输入平衡液10 mL/kg。

观察组患者接受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选择两点阻滞法,使用神经刺激定位仪进行定位。在告知患者麻醉操作过程中可能有下肢肌肉抽搐的不适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3 mg,常规消毒铺单后开始麻醉操作。术中常规面罩吸氧3 L/min。首先腰丛阻滞而后进行坐骨神经阻滞,穿刺点常规消毒并完成局部麻醉,调节神经刺激仪的电流为1mA,频率为2Hz,与穿刺针相连。穿刺针释放电流引起相应肌群开始收缩之后,调小电流,范围在0.2~0.3 mA之间,如果肌群收缩未消失,表示达到注药点,回抽无血和脑脊液两点分别注入20 mL 0.45%的罗哌卡因。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点定位与患者腰间脊柱第3、4个间隙,穿刺针选用AS-E/S型16号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之后置入25号针内针,脑脊液流出之后,注入0.75%布比卡因2 mL和1 mL注射用水的混合液2 mL,留置硬膜外导管。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麻醉后5分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阻滞时间、维持时间;对患者神经阻滞的效果进行评价:I级,阻滞效果良好,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II级,阻滞相对不足,患者表现出了疼痛;III级,阻滞不完善,患者发生了比较明显的疼痛,甚至出现了躁动的情况,用药后才能继续手术;IV级,麻醉失败[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统计学数据软件包SPSS 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计量资料则以(±s)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 结 果

对比麻醉后5分钟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发现观察组患者维持相对平稳的状态,对照组患者血压下降、心率放缓,两组之间对比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5分钟后的血压和心率(±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5分钟后的血压和心率(±s)

指征 观察组 对照组 t P收缩压/mmHg 132.38±12.46 93.85±8.37 19.036 0.000舒张压 77.52±6.13 54.65±3.15 24.609 0.000心率/次/分钟 82.16±5.24 61.38±3.13 25.248 0.000

观察组患者的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慢于对照组,而阻滞的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的运动神经阻滞和感觉神经阻滞的起效和维持时间(±s)

表2 对比两组的运动神经阻滞和感觉神经阻滞的起效和维持时间(±s)

内容 观察组 对照组 t P运动神经/分钟起效时间 14.48±3.12 5.85±0.57 20.179 0.000持续时间 385.68±32.07 294.82±25.48 16.451 0.000感觉神经/分钟起效时间 12.27±2.46 4.35±0.29 23.712 0.000持续时间 484.75±27.88 386.62±18.42 21.778 0.000

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均未发生麻醉III级和麻醉IV级的情况,观察组I级麻醉98.18%(54/55),II级麻醉1.82%(1/55)。对照组I级麻醉100%(55/55)。两组对比x2=1.009,P=0.315>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应用神经刺激定位仪为患者及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优势在于能够准确的定位穿刺位置,操作简单并且安全[3]。

以前临床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一般是在患者的配合下定位穿刺位置,但是有些患者的表述并不准确,或是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可能导致穿刺失败[4]。用神经刺激仪定位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有效的避免了这种问题,并且从本组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后5分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比较小,维持在相对正常的状态,说明对患者的循环影响比较小,有效的保证了麻醉的安全性。

股骨颈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其身体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且很多老年人的心脏功能逐渐降低,或是合并相关疾病,常规的蛛网膜下腔阻滞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循环功能,构成生命安全威胁[5]。腰丛和坐骨神经粗大,一般需要较大剂量才能达到麻醉效果,但是神经刺激定位仪帮助准确定位,因而减少了用药量。从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的运动神经阻滞、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慢于对照组,但是持续时间较长。麻醉效果上,两组相当,均未出现影响患者手术的情况,整体效果良好。

综上,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可顺利完成手术,并且对患者血压和心率影响较小,可保证老年患者手术的安全性。

[1]欧 怡.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麻醉分析[J].医药前沿,2016,6(22):222-223.

[2]吴友华,曹 伟.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效果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1(15):4296-4297.

[3]刘冲,王志学,董 龙,等.静脉辅助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循环呼吸与镇静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3):5928-5931.

[4]于 健,李 睿,郭庆夺,等.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时右美托咪定的适宜剂量[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11):1369-1371.

[5]张法强,苗海航,曹 苏,等.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适宜剂量[J].江苏医药,2015,41(7):791-793.

猜你喜欢
腰丛运动神经股骨颈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研究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效果分析
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