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缺陷

2018-01-19 12:26王丽先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关注度课外阅读能力

王丽先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正在逐年下降。面对日益丰富多样的参考资料,面对当今教师越来越重的竞争压力,面对世界越来越发达的印刷科技和信息技术,面对社会越来越功利化的现状,那种基于阅读的语文教学逐渐被人抛弃,而单纯地追求高分数。这种追求高分数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必然损害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必然会使语文教学长期被大众诟骂,也终最使语文在所有学科中的地位变得低微,使得大家对它丧失热情与感情,从而断送我们对于祖国优秀文化的内化和传承。为此,我们有必要指出其中一些问题,并进行反思,以求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修正,从而更好地遵循语文教学规律,为语文学科的健康发展提供可能。

一、获取信息能力弱,关注度低

一节课下来,庞大的信息量让学生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如何来筛选、整合、概括、提炼,如果你不强调记录,有些同学一堂课下来什么也不记。很多学生对你课上所讲的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却津津乐道于那些插科打诨的事儿。可以说45分钟的课堂效果实在难以恭维。由此,我们明显地感到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较差,对于语文专业知识的关注度低,课堂效率也不高。

上课效率直接决定着老师教的效果也决定着学生学的效果。每一个45分钟是不可重复的,只有全力投入,才能获取最大限度的有效信息。有时看学生,确实也在认真听讲,但无法得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学习效果不明显。获取有效信息也是一种能力,而好多学生不具备这种能力。为何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弱、关注度低?重要一点是教师太勤快。什么都给学生总结得清清楚楚,所有的知识点都给学生整理好、印好。学生要做的只是记与背。这样,学生上课还怎么提高关注度,还怎么去锻炼筛选、整合、概括、提炼的能力。当一切都为学生准备好时,他们也便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长此以往,他们对课堂关注度会降低,而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会变弱。

如何来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升关注度,提高课堂效率?最重要的一点是让语文课堂返朴归真。所谓返朴归真,即“把语文还给语文”,就是要在课堂教学层面,使语文回归本位,让语文课有语文味。我觉得有语文味的语文课首先是一堂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科学研究也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强3~4倍。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采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应该是一堂充满爱的课。有一句话说的好,“爱在哪儿,智慧就在哪儿”。教师自己要真爱语文,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自己都不爱语文,如何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爱呢?真爱是最好的武器,它能摧毁前进路途中一切的阻碍。只有师生双方都爱语文,语文的智慧才会无处不在。

二、课文朗读质量差,感情乏味

课堂很少能听到琅琅书声,早读课也很少有整齐的朗读。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朗读,在今天似乎正慢慢走出高中语文课堂。这是令人忧心的事。当然,部分老师依然能够坚持让学生朗读,但效果不明显。学生读得机械、干巴巴,毫无表情也无感情,最多只是“念字出声”,与真正的朗读要求清楚、顺畅、生动、富有感情,还有很大距离。特别是在对文本内容的有感而发和真实态度、感情的自然流露方面做得不如人意。也就是说,学生在朗读时对于文本内容的主题、目的、基调等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感受,无法随着内容的变化让自己的感受也相应地变化,再用变化的语气把这种变化的感受表达出来。总之,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朗读在教学中不同程度的被弱化,学生朗读水平每况愈下。

朗读质量整体水平不高与不重视有关。领导不重视,语文教师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领导对沉默安静的早读课堂熟视无睹,甚至要求早读课上讲题;语文教师由于课程的紧迫也不大在课堂上进行有表情的朗读,有些教师的朗读水平不高,也会回避朗读;而学生由于课业繁重,很少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朗读能力。当然,所有这些,归根结底还是考试制度没有对朗读的水平测试。

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质量?首先,教师要尽量安排时间多让学生朗读,同时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来学习朗读,积极培养爱朗读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尽量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通过激情而优美的范读诱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同时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第三,通过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来增强朗读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增强信心。第四,通过互动评价的方式来鼓舞学生的朗读志气,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与满足,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当然,每个真正想要提高学生朗读质量的语文教师,定会想出许多方法来培育学生的朗读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不管前进道路的如何艰難,任何一名语文教师都应该把努力提高学生的课文朗读质量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外阅读数量少,阅历贫乏

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数量少,特别是名著的阅读可谓少之又少。即使有一些阅读也无非卡通漫画、体育画报、网络文学及诸如郭敬明、落落等人的书,而近期据说盗墓小说很受欢迎。现在刚入学的高一学生连韩寒、安妮宝贝都不知道了,何况余秋雨、周国平、苏童、史铁生、路遥等人的书,更别说中国现代作家以及外国作家的作品了。再看学生写得作文,生活阅历狭窄,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对现实生活缺少必要的了解,体验贫乏,感悟肤浅,对事物少有独到的见解。众多考场作文,人云亦云,空洞无物。写作时能举的例子就是屈原、李白、周恩来、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几个,时代特色生活特色体现不出来。这明显体现课外阅读量的不足,也体现生活阅历的缺位。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高尚的人对话”,这种对话能够加深对于整个社会的认识,同时有着某种精神引领。为此,我们必须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于人生阅历的增加有一定的作用,但学生更要走向社会,从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去丰富人生阅历,这其中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丰富人生阅历的好方式。endprint

猜你喜欢
关注度课外阅读能力
浅谈小学教师在中等生教育管理中的有效策略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暴力老妈
你是如何认识能源的
你是如何认识能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