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1-20 23:11孙红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8期
关键词:优良率股骨颈股骨头

孙红伟

目前在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之一就是股骨头坏死[1], 医学上称之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股骨颈骨折、激素的长期服用、酒精中毒与创伤性全髋关脱位等, 最初的发展特点是破坏血液供应临近的关节面组织进而导致坏死[2]。临床上一般是由间断性疼痛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 并进而发展到关节活动受限, 最终会发展到功能障碍。本文以本院在2012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髋部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对其运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所能够取得的治疗效果, 具体的研究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中男35例, 其中3例为双侧患者;女15例, 其中1例为双侧患者。患者年龄65~75岁,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31例,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2例,应用激素股骨头坏死7例, 50例患者均经过影像学的检查与实验室相关检查。对于强直性脊柱炎, 原发性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严重骨质疏松症进行了有效排除。Ficat分期均达到Ⅲ期或Ⅳ期, 均有髋关节严重疼痛及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术前的Harris评分为29~51分。

1. 2 手术方法 本研究患者均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 金属球头对高交联聚乙烯, 后外侧改良切口。术前患者完善血尿常规、凝血功能、D-二聚体、肝功肾功等生化检查, 完善影像学检查, 下肢做静脉彩超检查, 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存在风险。检查患者周身有无活动性感染。如患者患有如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合并糖尿病等内科疾病的情况下, 术前给予相应治疗, 以确保患者各项指标处于正常。手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全麻)或腰麻, 术中密切观察, 保障手术安全。术中患者取侧卧位, 后外侧改良切口较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后外侧切口稍偏后, 长8~10 cm, 在近端稍后弧与直切口位置处, 1/3在近端位置, 2/3在远端位置, 把臀大肌膜进行分离, 暴露到外旋肌群止点, 进而把外旋肌于股骨止点处切断, 并用缝线缝扎标记, 有效确定股骨距的长度位置, 根据术前模板的指导锯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在髋臼后缘位置用两枚短粗克氏针钉入。以充分显露髋臼, 清理髋臼, 臼锉成型合适后, 取相应直径大小金属臼杯打入, 用2枚螺钉固定, 术中掌握髋臼螺钉安放的“安全”位置, 并在骨壁钻孔时避免穿透[3]。放聚乙烯内衬, 充分暴股骨露截骨界面, 直视下扩髓, 放置假体试模复位满意后, 安装假体,复位, 外旋肌群股骨止点处应用克氏针打孔, 用不可吸收线重建外旋肌群止点, 冲洗, 放置引流管, 术毕。术后预防感染,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治疗,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 观察其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和随访12~18个月的髋功能恢复情况。参考文献[4, 5]对髋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判定, 分为优等、良好、一般、较差, 优良率=(优等+良好)/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分别为(42.8±3.7)分与(89.2±4.6)分,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髋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出现4例术后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 其中假体脱位3例, 下肢静脉血栓1例。术后50例患者的髋功能的恢复情况:优等38例, 良好6例, 一般4例, 较差2例, 优良率为88.0%。经过12~18个月的随访,对其髋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再一次的统计, 优等40例, 良好6例, 一般3例, 较差1例, 优良率为92.0%。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就是股骨头坏死,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影响了其生活工作的正常进行[6-9], 其发病机制是由于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所产生的障碍。在目前生活水平提升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的背景之下, 医学上股骨头坏死现象的发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应当加强对其的研究与分析, 并采用有效的治疗方式[10,11],近年来针对股骨头坏死晚期也有很多治疗方法, 如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 记忆合金金属网植入术等, 均取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12], 而上述手术方法通常需要术者拥有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 学习曲线相对较长, 不适合基层医院医生掌握, 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操作相对简单, 疗效确切, 能够使广大股骨头坏死患者得到一个不痛而稳定的关节。

本文对于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部采用了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治疗方式, 结果显示, 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分别为(42.8±3.7)分与(89.2±4.6)分,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髋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出现4例术后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 其中假体脱位3例, 下肢静脉血栓1例。术后50例患者的髋功能的恢复情况:优等38例,良好6例, 一般4例, 较差2例, 优良率为88.0%。经过12~18个月的随访, 对其髋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再一次的统计, 优等40例, 良好6例, 一般3例, 较差1例, 优良率为92.0%。

综上所述, 在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1] 刘月茹. 股骨头坏死治疗中应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7):1243-1244.

[2] 苏杰, 于华, 赵金红, 等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8):19-20.

[3] 克雷格J·瓦莱, 李正维, 郑连杰, 等. 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220.

[4] 李海丰, 康博. 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52例效果分析. 中国乡村医药, 2014(10):29-30.

[5] 刘军锋, 高会敏, 谭开涛, 等 .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5(2):10-12.

[6] 巩顺东.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股骨头坏死的应用疗效分析.当代医学, 2017, 23(2):91-92.

[7] 吕银玉. 大骨节病致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疗效分析及适应证的选择. 吉林医学, 2014, 35(2):299-300.

[8] 罗静涛.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6):44-47.

[9] 代辉, 王艇, 周强, 等 . 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14):62-63.

[10] 王科林.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分析. 医药前沿, 2013(24):193-194.

[11] 刘雷. 生物型与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12] 马业涛, 宋世锋, 肖海涛, 等 . 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 临床骨科杂志, 2011, 14(4):381-383.

猜你喜欢
优良率股骨颈股骨头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