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运动能力观察

2018-01-20 23:11王帅衣永尚任书亭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8期
关键词:脑血栓神经功能常规

王帅 衣永尚 任书亭

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即急性脑血栓, 血栓的形成极易发生中断脑局部血流的情况, 从而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 继而坏死, 出现神经缺损的体征, 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为了助于脑血栓患者恢复, 需对其实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本文对此作了相关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 每组 60例。常规组中男27例, 女23例;年龄52~76岁, 平均年龄(68.77±5.82)岁。实验组中男30例, 女30例;年龄56~74岁, 平均年龄(67.95±5.6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患者均对知情同意书进行了签署。

1. 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康复治疗, 要强化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1], 以亲和的态度、耐心的口吻解答患者所提问题, 当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等情绪时[2], 要适当地予以心理干预, 并向患者讲解疾病成功治疗的案例, 助于患者树立起抵抗疾病的自信心, 才可让其更为积极和主动地参与早期的综合康复治疗中[3]。②训练患者的语言功能, 让患者做弹舌和叩齿、呲牙和鼓腮等动作, 一个动作做5~10次, 同时让患者张嘴展开舌头后缩运动和外伸运动, 在做口腔运动时, 需告知患者应尽可能地向口外伸出舌头, 展开左右和上下的口角环绕运动[4]。另外, 要让患者对一些音符发音, 当其掌握并熟练之后, 可结合情况增加难度。③锻炼患者的吞咽功能,若患者难以吞咽, 且常出现呛咳情况, 需对其吞咽功能展开相应的锻炼[5]。④若患者肢体处在一种驰缓状态时, 可对理疗方法进行采用, 如予以拮抗肌肌电生物反馈的物理治疗。此外, 食疗也非常关键, 在日常中, 应让患者食用清淡饮食,科学搭配饮食结构, 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 禁止其体内摄入高糖分的食物[6]。⑤床边运动, 要让患者展开床上翻身运动和卧坐位运动以及搭桥运动, 同时, 让其伸展肘部并弯曲,下蹲, 并将双腿抬高。此外, 利用实物和图片对患者记忆功能展开锻炼。⑥训练患者独立站立, 当患者采用站立位时,需要求其向左右摆动双上肢, 嘱咐其放松身体, 摆动时需助于躯干旋转, 在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之后, 可让其独立在室内进行走动的练习[7]。⑦立体平衡指导, 第一步行训练的阶段即在立位平衡得以保持的前提下锻炼患肢的下侧负重, 首先帮助患者立于患侧, 而后将患侧手握住, 并保护其对侧肩部, 让患者重复性训练患侧重心转移[8]。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能力评分和日常能力评分。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8]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常规组中无效16例, 有效30例,显效14例, 总有效率为73.3%;实验组中无效3例, 有效31例,显效26例, 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能力评分和日常能力评分对比 治疗后, 常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33±1.82)分, 运动能力评分为(66.74±7.38)分, 日常能力评分为(54.89±4.57)分;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59±1.08)分, 运动能力评分为 (88.85±8.44)分, 日常能力评分为(77.04±7.34)分。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 运动能力评分和日常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老年人群当中, 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即脑血栓, 其有较高的致残率和发病率, 而且发病较急, 严重地影响了患者日常的生活和身心健康, 所以十分有必要在早期对患者实行综合性的康复治疗, 助于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早期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指的是借助多种方式刺激患者中枢神经元的系统, 对兴奋性进行调节, 改善不正常的神经突触和神经退变[9-13]。早期性的综合康复训练包括床边训练和语言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和理疗等多方面的内容。实践证明,通过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的实施, 可对患者病灶健侧脑组织的代偿以及新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使脑组织可塑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与此同时, 可对患者脑血流量和神经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强化患者神经突触间的联系, 更重要的是能够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助于其尽早康复, 临床应用价值极高[14,15]。

在本文的研究中, 选取12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 实验组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从研究结果来看,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3.3%,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常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33±1.82)分, 运动能力评分为(66.74±7.38)分,日常能力评分为(54.89±4.57)分;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59±1.08)分, 运动能力评分为(88.85±8.44)分,日常能力评分为(77.04±7.34)分;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 运动能力评分和日常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 通过早期康复治疗的实施, 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缺损, 提高患者日常能力和运动能力, 保障患者的预后。

总之, 早期综合性的康复治疗运用于急性脑血栓的治疗中, 临床疗效极其确切, 除了可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 还可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 有助于其尽早恢复, 因此可广范围地向临床推广。

[1] 王海庚. 川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纳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临床效果研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30):1-2, 5.

[2] 韩小辉, 姜广亚, 黄玮, 等.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血栓的疗效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4(50):9837-9838.

[3] 翟雅婷, 吴红梅. 甘露醇、血塞通、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与止血学, 2017, 23(6):956-957,960.

[4] 卫杰, 孔晓东. 奥扎格雷钠联用降栓酶治疗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海军医学杂志, 2017, 38(2):126-127, 140.

[5] 李浅峰, 王玉龙.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2):173-174.

[6] 贾莉娜.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8):126-127.

[7] 陶国良, 王维哲, 赵豪杰, 等. 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当代医学, 2016, 22(10):19-20.

[8] 房圣旭. 研究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17):71-72.

[9] 钟志强, 王坤 , 孙伟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疗效的观察. 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6):73-74.

[10] 姚萍, 师颖.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效果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6(2):184-185.

[11] 冯玉明. 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在急性脑血栓的作用效果观察.当代医学, 2014, 20(25):44-45.

[12] 张琴.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疗效的观察. 临床研究, 2016, 24(6):45.

[13] 胡锲, 孙涛.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的临床疗效分析. 医药卫生(全文版), 2016(3):00289.

[14] 陈默. 急性脑血栓行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初评.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28):278-279.

[15] 胡兰芳.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形成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18):78-79.

猜你喜欢
脑血栓神经功能常规
常规之外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别受限于常规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