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应用型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探析

2018-01-20 20:13王炳晨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革新思政教育新媒体

王炳晨

摘要: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时代随之到来,新媒体因其特点已经成为了大众获取最新资讯和思想交流的新平台,这对应用型民办高校思政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媒体视域下实现思政教育的时效性,成为各位思政教师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思政教育;革新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3-0034-02

一、新媒体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景观,也将世界带上了崭新的时代轨迹。对于中国来说,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新生的事物和现象,但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新媒体大国。学生在新媒体视域下掌握了更多的社会实时信息以及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类思想。

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至今人们对于新媒体的定义都存在广义上和狭义上的分歧,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媒体是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或影响的媒介形态,如互联网络、电子出版、卫星通信、数字电视、手机终端等。

2.新媒体的特点。(1)即时性。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时限、排版等时间上的限制,新媒体则没有这些限制,全天24小时可以随时发布最新的消息,有着便利的条件可以随时进行全球的实况直播,让接收者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资讯。(2)交互性。新媒体的一个主要革新是让接收者参与到新闻中来,人们可以发表自己对于资讯的想法,与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甚至不同国家的人进行思想交流。接收者在某种方面也变成了思想的传播者,人们可以随时在新媒体上发布自己的思想观点动态,对于自己关注的焦点展开评论。(3)个性化。新媒体作为一种灵活且低成本的虚拟平台,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各种资源可以得到有效整合。以网络环境为基础,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偏好和特點向用户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对于信息的大众化处理,新媒体可以让接收者按照个人的兴趣选择自己的信息。接收者接收的信息都是为自己特定的不再被动接收大众化的信息。(4)传播方式形式多样化。郭炜华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曾经人们获取信息是指在电视、报纸、书刊中。在新媒体视域下,传播的途径也从单一发展到了多种多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地用自己方便的方式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如手机、电脑等。

二、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影响

1.教学环境变得复杂。学生在过去一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大学就是他们的“象牙塔”,在“象牙塔”里学生心无旁骛地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思想。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将“象牙塔”坚固的壁垒打破,网络在新媒体时代将学校与社会之间搭建起了桥梁,将社会上的资讯、思想逐渐走进了校园,学生不断的接收来自各界的不同思想,与自己感兴趣的资讯和思想进行无国界的交流。但是由于学生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价值观以及养成辨别信息的能力,加之新媒体管理的难度,如一些无责任、没有道德底线的言论,使学生接收到了不良思想。

2.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新媒体视域下,学生的思想多样、灵活,曾经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不仅仅没有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学生受新媒体的影响,迫切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思想,单一的灌输并没有起到根本性的引导作用。教师授课过于拘泥于课本固有的教材,但是新媒体的视域下学生接收到的都是最新的时事政治、新闻交点。在应用型民办高校中,学生的自制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对待事物问题的看法也因为一些社会的偏见受到了影响。陈旧的课题让学生有吐露心声的冲动,致使教师没有时机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政教学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3.学生的思想意识。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律差、理解力良莠不齐等现象,导致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有一定的欠缺。新媒体因为开放性的特点,发布者需要在大量的信息中取得观众度,用词一般都极具煽动性或断章取义,信息的来源也不尽真实,这些信息极易诱导民办高校学生建立有偏差的价值观。

三、应用型民办高校思政教学的革新

1.教师跟紧时代不断充实自己。民办高校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匀分配导致一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尽如人意,对于思政课社会大环境的偏见以及教育者没有足够的重视,民办高校的思政教育一直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以及效果。作为民办高校的思政教师应该明白,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2.教学模式、内容的更新。思政教育应该从以前的理论教学走进实践互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作为课堂的主体,让思政教育起到效果。首先,授课教师的授课模式可以从理论灌输转化为针对章节内容的时事热点讨论,让学生参与进来,给学生一个表述自己观点的平台。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不仅可以增进课堂的实际效果,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思想。在讨论中,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在一次次的讨论中,学生可以切实掌握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于信息的过滤能力。求同存异的讨论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化和差异性,也让学生慢慢体会到从虚拟到现实的过程。

3.尊重学生意愿与培养学生。前文陈述了民办高校学生主体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新媒体视域下变得越发凸显。庞杂的信息使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学生接收到的信息也是良莠不齐,要防止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不能仅仅依靠网络信息的监管,要着重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以及正确客观的社会价值观。校方学会运用新媒体,通过把握干预学校舆论动向,知道学生本时段下的关注点和思想动态,进而通过学校舆论动向引导学生的思想,逐渐形成具有正能量的学校舆论。教师对于学生不同的思想要保持尊重的态度,使学生的认同感得到满足,才可以使学生尝试接收教师所传授的思想。民办高校的学生一般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强调与众不同,对于主流思想习惯性保持敌对的态度,学生会存在这样的态度与社会、家庭、教师以及学生本身都有一定的关系。

4.走下讲台,走进生活。民办高校思政教师的年龄普遍年轻化,与学生的年龄差较小。教师要利用这一点,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通过现实的生活,起到榜样的作用。新媒体也为教师与学生搭建起了更直观且便捷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各类社交软件,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5.多元化教学。《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要“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思政课的课外实践富含社会实践性,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开展多年,却一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师可以通过联系本地区活动方,带领学生参加网络组织的正能量活动,让学生明白新媒体信息是生活的延续而不是完全真实的生活,增加新媒体信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新媒体信息,学会如何辨别新媒体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四、结语

新媒体为应用型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也为思政课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国家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新媒体时代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6):27.

[2]汪頔.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0,(1):71.endprint

猜你喜欢
革新思政教育新媒体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