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农业高校农学专业“三田实习”的机械化水平

2018-01-20 20:18王飞蔡明历黄见良汪波袁金展王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农学机械化

王飞+蔡明历+黄见良+汪波+袁金展+王芳

摘要:我国农业生产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2017年国家一号文件和农业部关于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等国家政策文件的出台,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将快速进入全面机械化的时代。因此,农业高校农学专业学生的“三田实习”应加强机械化生产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农机与农艺融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农业高校;农学;“三田实习”;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3-0059-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美国布朗先生担忧的“谁来养活中国人”变成了“谁来耕种中国田”[1]。2017年国家一号文件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要快速推进农业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4月农业部“关于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用三年的时间完成10.58亿亩“两区”地块的划定,原则上要求平原地区连片面积不低于500亩,丘陵地区连片面积不低于50亩。这表明传统的精耕细作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轻简化和机械化的规模化栽培管理方式将成为大田作物生产的唯一出路。

农业高校农学专业的毕业生是国家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的重要人才保障,因此在这类人才的培养中创造机会让其亲身体验机械化的农业生产过程,充分了解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以及世界先进水平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很多农业高校为农学专业学生开设了实践或实习课程,旨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那些仍然以锄头、铁锹、手动喷雾器等生产工具为主,极少接触到现代农业机具的实践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需求。笔者将针对上述问题,对华中农业大学在农学专业学生“三田实习”教学机械化方面所做的尝试和探索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其他农业高校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三田实习”课程简介

自上世纪80年代,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就已开始采用“课堂+田块”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试验田、种子田、丰产田”(即三田)进行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等相关课程的实践,俗称“种三田”,相关实习实践环节称为“三田实习”。2009年,华中农业大学以“认知与基础—体验与综合—研究与创新”为主线,形成新“三田”模式(认知田、实验田、试验田)[2]。新“三田实习”贯穿农学专业大二上学期到大三下学期的三个学期,共一年半的时间,要求学生全程参与水稻、小麦、棉花、油菜和玉米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课程过程中,田块分配到每一位学生,学生主导种、管、收。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主要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栽培管理要点,掌握基本的作物田间诊断方法[3]。

近年来,学校统筹规划、加速教学用地建设,目前植科院校内实习基地面积增加到60亩左右,这为开展小规模的机械化教学提供了有利條件。为了让“三田实习”更好地与实际生产接轨,华中农业大学在提高“三田实习”的机械化水平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尝试。随着实践教学农事操作中机械使用的普及和范围的扩大,授课中尽量减少学生非体验性劳动过程,增加农事操作机械化的体验和观摩。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总结华中农业大学在提高“三田实习”机械化水平方面所进行的尝试。

二、加强“三田实习”机械化水平的方法

1.播放视频资料介绍发展现状。正如罗锡文院士所讲,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国,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4]。在“三田实习”课程中主讲教师针对相应作物,介绍我国目前的机械化生产水平以及当前世界最先进国家的生产现状。农业生产机械化主要技术环节包括精准耕整、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施药和精准灌溉[4]。目前,我国作物生产的机械化存在区域、作物分布不均的问题,例如,我国东北地区玉米和水稻田地耕整、播种、收获等环节,新疆棉区棉花种植、黄淮海平原小麦生产等机械化水平高;而南方稻区水稻生产和长江流域油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5]。授课教师通过搜集发达国家机械化生产各个环节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主要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差距,明确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方向。例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玉米和棉花机械化生产的航拍视频拍摄清晰、视野宏大,学生看后往往震撼不已,这些国家的田间收获、产品运输、工厂加工等生产环节无缝衔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设置田间试验探讨农机农艺融合。农业生产机械化需要与种植模式和栽培管理措施相互融合,才能减少与精耕细作的产量差异。如果能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并选用适合于机械化栽培的品种,机械化栽培的单产有望达到精耕细作的水平[1]。因此,在“三田实习”课程中通过设置传统精耕细作的管理模式和适应于机械化操作的处理田块,调查比较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机械化生产对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的影响及其对作物品种特性的要求。例如,水稻机械移栽对秧苗素质要求严格,目前主要有毯式秧盘育秧和钵体育秧等,学生可以通过调查比较毯式育秧和钵体育秧与传统湿润育秧和旱育秧的秧苗素质不同,了解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油菜机械化收获发展迅速,课程中可以设置移栽和直播两种播种方式,直播油菜可以设置不同的密度,通过调查不同种植方式下油菜产量构成的差异,帮助学生了解为什么合理密植更适合机械化收获。

3.与大型农场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合作。校内实践课程的机械化水平终归是小规模的,“三田实习”课程应充分利用校地、校企共建的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在主要作物(水稻、小麦、棉花、油菜和玉米)的重要生产环节,组织学生参观大型农场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亲身体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目前大型农场、种粮大户以及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机械化水平发展迅速,精准耕作、大棚集中育秧、机械化播种或移栽、精准施药、机械化收获等各个生产环节现代化水平较高,“三田实习”教研组通过加强与生产一线的联系,为学生直接了解农业生产现状提供了机会。目前华中农业大学在建的有10个核心校外实习基地、30个重点校外实习基地和50个优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三、展望

“三田实习”作为华中农业大学的特色课程,在特色育人模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加强“三田”课程与时俱进,紧跟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授课内容贴近我国农业生产现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我国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培养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农学专业毕业生将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彭少兵.对转型时期水稻生产的战略思考[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44(8):845-850.

[2]李崇光,江珩,郑学刚.“三早”+“三田”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7):10-12.

[3]徐正华,刘立军,蔡明历,陈国兴,袁金展,王芳.农业高校农学专业“三田实习”的实践与思考——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9):83-84.

[4]罗锡文,廖娟,胡炼,臧英,周志艳.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1-11.

[5]白学峰,鲁植雄,常江雪,戚锁红,刘奕贯.中国农业机械化现在与发展模式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7,(10):256-262.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学机械化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新形势下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农学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