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翻转式课堂” 教学改革探析

2018-01-20 22:03王开琼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概论探析教学改革

王开琼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等学校设置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量大,并兼有时代性、实践性的特点。现该课程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则效果不佳,只有改革教学内容,搭建理论与现实深度结合的平台,采用“翻转式课堂”教学方式,方能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概论》;翻转式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3-0119-0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将《概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开设在本科大学生一年级的第一、二学期,意味着该课程内容的思想、观点、论断和要求需要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并提高他们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但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有效运用和掌握丰富的《概论》课程基础理论,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急需进行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概论》课教学存在的弊端

《概论》课教学目前仍旧是传统的讲授式理论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但由于教学内容上缺乏结合实际与实践,而学生缺少切身体验,思想政治理论无法转化为学生自己真正的思想和智慧。表现在课堂上,一是唯教材章节内容是用的照本宣科和机械式灌输,容易导致内容重复,无重点、难点;二是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结果是“学生不爱听、教师讲得累,思政课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大学里最难讲的课。”[1]由此造成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说服力感染力不够,等等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思想实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必须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寻找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发挥《概论》课的现实性功能。

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搭建理论与现实深度结合的平台

贯穿全课程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既是我党最宝贵的政治、精神财富和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宗旨。其中,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理论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经过实践和历史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而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包含其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理论原著、报刊、网络等渠道收集到的素材,充实到讲授过程中,以解决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1.补充现实问题的答疑解惑。在《概论》课程的理论阐述中,总有一些问题需要结合现实予以解答,建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教学体系。例如,在讲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需要回答好“当时的消灭与今天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这类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中,需要解释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怎样的关系等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需要解释好诸如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如何建构、西方民主的经验如何借鉴等现实问题。

2.补充理论研究的历史背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理论的建构是居于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的深度分析和规律的高度提炼。教师离开当时的社会现实背景来解读理论的本质和特征,势必会让学生感到理论过于空洞枯燥,无从理解,更谈不上把握理论的精髓。课程教材的各章节涉及许多对理论产生背景、研究过程详细阐述的著作和文章,教师在讲解理论之前,布置学生预先阅读这些著作和文章,使他们对该理论的产生有一个大致轮廓,然后课堂上再由教师对理论的来龙去脉进行详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课后如果再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作为延伸阅读材料,会让学生感到理论能够解决现实问题,是现实社会的需要,它不再是躺在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这样更利于学生接受并喜爱该门课程。

3.补充教学案例。理論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它是解释社会现象的有力工具。教师讲授理论的过程中如能引用具体的事例去印证经典的理论,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觉得理论不再遥远,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既能使教师丰富教学内容,也能够帮助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准确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达到推进《概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例如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时,可以结合“五四运动”案例进行分析,“五四运动”的爆发源于近代中国屡遭外国入侵并签订不平等条约,一些先进分子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以及国内工人阶级壮大,使“五四运动”得以胜利,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时,可以结合“银元”、“米棉”之战的案例进行分析。这两次大的“战役”是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政府,用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靠国营经济的力量和老区人民的支持,相继同投机资本作坚决斗争,稳定了当时的物价。这些生动案例可以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改革原有的讲授式理论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发展在教育上的革命为我们带来了产生于19世纪早期美国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学方式,并成为当今世界教学的改革热点受到高校推崇。它在《概论》课程中的应用,颠覆了原有的讲授式理论教学,是现行教学方式有益的补充和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翻转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课前知识传授和课堂知识内化时间的颠倒,实施“转客为主”的教学模式,目标是“通过课堂活动设计来保证翻转课堂教学在最大化地开展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延长课堂学习时间,提高教学效果,以促进知识内化的最大化。”[3]其特点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全面融合,全面提升《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既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也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课堂的生机、活力和趣味。就《概论》课程而言,“翻转式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步骤主要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实施。

1.大班案例式专题教学。以教材理论体系为基础,精简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形成“大班案例式专题教学”所需的内容体系,采用“案例教学”和“小组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全过程主动性参与。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流程,结合当下的社会现象,聚光新闻焦点和热点问题,在一周前给出“论题”,让学生进行“论题”资料查询,为课堂讨论作前期准备。然后,教师综合地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材料在课堂上呈现案例,并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组织课堂讨论。这样的案例研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他们开放的视野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2.小班研究性参与式教学。以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分析、判断的实践能力为目标,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整合形成若干个研究性专题。通过分组让学生在课外展开社会调查,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回到课堂上与其他小组共同研讨,学生充当的是研究实践的操作者,最后形成“小班研究性参与式教学”所需的内容体系。采用“答辩式研讨”和“辩论式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全过程主动性深度参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理解和记忆。这种方式可以将《概论》理论直接付诸实践,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团队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自然地接触理论。

总之,“翻转课堂”带来的教育创新理念可以使学生在复杂的形势面前辨明方向和是非曲直,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振东.复旦整体推进“概论”课改提升思政教育实效[N].新华网,2015-03-22.

[2]刘奕湛,等.“教师要走近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专家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关键所在[N].新华网,2015-02-10.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endprint

猜你喜欢
概论探析教学改革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VR阅读探析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HTTPS探析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