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2018-01-20 16:04卜范鹏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圈教学方法探究

一、教材分析

“蕨类植物”一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鲁教版)初中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了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特征,特别重视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强调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把蕨类植物放在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之后学习,原因是这三类植物都是孢子植物,生活环境从水中到陆地,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有利于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特征进行横向的比较,得出它们是逐渐进化的的结论。

二、学情分析

城市中的学生,最常见到的是花草树木等种子植物,对于蕨类植物了解甚少。但学生已经具备了对植物的组织,器官等概念的理解,为这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所学知识跟自身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参与课堂的主动性都很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观察、讨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B.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

3.情感目标:

关注生物圈中各种蕨类植物及其生存状况,确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蕨类植物的生殖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层层递进地设置问题情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总结,实现观察—质疑—探究—释疑的完整探究过程,使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在突破难点时,充分利用数码显微鏡教学,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轻松愉快地接受。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积极愉快地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对话,实现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八、设计

九、课后反思

1.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层层递进地设置问题情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总结,实现观察—质疑—探究—释疑的完整探究过程,使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本节课遵循这一理念,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对蕨类植物的形态有所了解,再与苔藓植物比较,让学生大胆猜测、质疑,并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实现探究知识的目的,这样得到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

2.在突破难点时,充分利用数码显微镜教学,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轻松愉快地接受。教师则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积极愉快地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对话,实现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

3.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三个探究活动,观察蕨类植物,探究蕨类植物有输导组织和观察孢子,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让他们尝到了解决问题、分享成果的快乐,达到了高效学习和快乐学习的目的。

作者简介:卜范鹏,男,籍贯:山东省莱州市,工作单位:烟台市祥和中学,职称:中教二级,理学学士。

本篇教学设计获得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学案例类比赛一等奖。

?誗编辑 李博宁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圈教学方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节教学设计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模拟生物圈
生物圈2号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