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下的小组合作探讨

2018-01-20 07:35曹丽珊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老师课改预习

曹丽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我们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来,接受着诸多的冲击与洗礼。有困惑有迷茫。经过三年探索实践,对照杜郎口模式提出“课改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照抄,生吞活剥。指出根据“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平时教学中的具体操作,以一节内容上课时的具体操作阐述远郊农村学校数学课改应如何处理预习、展示、合作、纪律环节,如何以分层教育为前提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小组合作潜发。

关键词:课改;小组合作;预习;小老师;一帮一;自主实践;合作潜发

杜郎口模式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自主体验。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作为课堂的主体,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要至少占到课堂的百分之七十。教师更多的是从课前、课后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与传统课堂迥然有别,给人以颠覆性的直观印象。杜郎口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一定时间的适应,比较难以掌握。以前听了不少杜郎口模式的数学课,总的感觉:学案设计没有由浅到深,题目脚手架搭建不够,不利于学生模仿和自学,更不利于学困生学习。展示课针对性不强,收不到实质效果,且浪费时间。每节课的内容由一节课学变成两节课学,事倍功半。个人感觉杜郎口模式在远郊农村学校步子迈得太大,杜郎口模式操作下有不少困惑。

困惑之一:对待学习负担的困惑

新教材课时容量大、任务重与传统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

困惑之二:对待学生差异的困惑

激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掌握了较多的方法,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很可能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使他们在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不得不让人担忧。

困惑之三:对待评价过程的困惑

课改不是不要考试,注重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但是,我们大部分老师还是习惯于而且不得不面临考卷的“考验”。

困惑之四:对待讨论合作式教学的困惑

许多课堂中“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不给学生明确合作交流的具体目标,使课堂合作流于形式。

三年的课改,一路的困惑,一路的探索实践,不断地修正,希望找到适合自己学校的模式,以下谈谈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

一、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必须分层教学

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转轨,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出现“学困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

具体来说,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教学要求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的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在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差异的基础上,寻找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结合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因素,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大致分为高、中、低三层。能力高的为C类学生,这类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高,学习能力强,一般不满足教材上的基本内容,成绩优秀;中层次的B类学生分为B1、B2两类,B1类就是指能基本掌握教材上的学习内容,学习能力一般,但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上进心,成绩中等;B2类就是指比较聪明的学生,但学习不自觉,上课容易开小差,成绩中等偏下;最后一类就是A类学生,指的就是学习能力差,积极性不高,学习有一定困难,成绩欠佳。小老师先预习就是一种分层教学的手段。课前老师先批改最好的两位小老师的预习卷,让他们依据级数往下批改,難题他们可以互相研讨,研讨好以后可以腾出一部分时间教一帮一的对象。课堂中学案题目应分A、B、C组题,这样才能满足A、B、C组学生的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就解决了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学习上参差不齐的矛盾,使各层次的学生的潜力都能发挥出来。使课堂学习取得高效益。这是传授式教学所不能达到的。由于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主导的作用,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研究、思考、练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合作、互帮互助学习,摆脱了传统教学中的沉闷与束缚,因此教学课堂充满了生气和活力,把“教师领着学生走”转变为“教师在学生后面指导学生走”。

二、善用学生资源

我根据实际情况,预习先在优生中进行,优生作为小老师先发预习卷预习。把全班分成A、B、C层。分层教学是基于对学生之间的速度差异、认知差异的考虑而提出的,因此,对学生分层绝不是给学生贴上标签,主要方便老师在教学时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影响。

学生的层次并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后,通过单元测试,可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在班公布小老师名单,希望以上同学能发扬互帮互助精神,各尽其职,配合老师提高整个班的数学水平。课堂中进行一帮一,让中下生和小老师结对,并填写责任书。

主动采取各种评比方式,调动学生帮学的积极性。然后让有兴趣的学生自愿加入到预习的行列中来成为小老师。善用学生资源,让成绩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个别辅导差生,是放大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学生成为小老师,他必须对所学知识很熟练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那么无形中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改善,且提高了学习兴趣。对于学困生来讲,同学的讲解更“亲切”,更接近他们的水平,更容易理解。既便于好学生优势才能的展示和发挥,又能使学困生获得及时帮助。实践证明,这种策略的实施将使优生更好,使学困生更少。

三、自主实践,小组合作潜发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老师发卷子做题,学生边做卷子老师边讲卷子,下面学生坐在座位上听,教师身心疲惫,学生不愿意听,课堂效率极低。教学是一种矛盾运动的过程,有时候学生没有经过真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也可以呈现出一种流畅有序的平衡的局面,但往往思维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思考的过程。以往传授式教学,学生只能接受知识,思维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形成构建知识的模式。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我构建知识。endprint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团队更能发挥有效性,人数应该在6~10人。对于我们现在班级的具体情况,六人一组,面向黑板,第二、五列为小老师,第一、六列为B层次的学生,第三四列为C层次的学生,小老师重点对B层学生辅导,教师重点对C层学生辅导,这样的座位安排有利于教师对C层学生的辅导和关注。同时利于分开六小组进行单人单桌的小测,这样更有利于产生良好的集体舆论,更有利于学习气氛的形成。这样更有利于农村普通中学的数学课堂学习目标的实现。

种课堂模式开展的第一个月是磨合期,要处理好以下环节:

1.小老师预习环节

让小老师对预习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小老师觉得预习对他们是“赚到”的,养成预习的习惯,更有利于优生高中的学习,更有利于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家长意识到这一点。让家长多支持和督促。刚开始预习时,会有些困难,要找一些时间给予他们一些指导。

2.小老师的帮教环节

让小老师知道预习掌握的知识是模糊的,而帮教的过程是深化他们知识的过程,帮教的过程比他自己复习三遍还要牢固。同时营造帮教是人格美德,不帮教是自私的表现。同时要教会他们怎样教,不能把答案给“徒弟”看。同时要得到家长的支持,要家长知道小老师不帮教,他们的成绩绝对会下降。每节课要形成很好的氛围,表扬教得好的小老师。例如发表扬卡。

3.徒弟的学习环节

小组合作能有效地调动起徒弟的学习主动性,他们的不认真会拖组的后退,会受到组员的责备。他们的进步让整体获得实惠,让他们觉得这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令他们自信起来。要指导他们如何问小老师。目的不只是答案,而是整个解题的过程。每一节课要坚持表扬有进步的后进生,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

4.课外作业环节

小组合作能有效让小老师在课外作业环节做好督促帮教工作,减少徒弟的抄袭现象。

5.小組合作环节

小组合作可以放权给班干部,由班干部管理班务,促进成绩后进的同学,这种来源于同伴的动力更有效果,因为对后进生来讲,来自老师的批评已是习以为常,甚至有抵触情绪。他们更在乎同学的评价,包括课堂学习中小老师的教,学困生更容易接受。当然要小组合作收到想要的效果,刚开始是要花力气培养班干部和小老师,形成氛围,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给他们一些感到实惠的奖励,激起组与组的竞争意识。让小组合作不止在于形式,而是内化成动力。这样的课堂效率会比传统课的容量大三分之一,能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甄颖.初中数学“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林少杰.“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9.

?誗编辑 李琴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老师课改预习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