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1-21 12:27邱志锋王勇
中外医疗 2018年11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颅脑

邱志锋,王勇

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菏泽 274000

颅脑损伤属于临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和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颅脑损伤的病因很多,包括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其中以交通事故最为常见,国外报道指出,全世界每年只有有3 000万人因交通事故而导致颅脑损伤。颅脑损伤不仅常见而且病情复杂,不仅对患者及家庭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而且危及生命安全[1-2]。轮脑损伤后发生脑死亡包括入院治疗前期的急救工作处理和伤后2周左右两个高峰期,因此如何有效治疗颅脑损伤一致是各级医疗机构研究的重点和难点[3]。虽然目前颅脑损伤选择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但是手术方法不同,其疗效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提高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该院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更年期功血患者中方便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采取传统开颅手术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两种方案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选取来该院就诊的更年期功血患者中方便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奇数、偶数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接受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的设为试验组,入组患者均已接受全面临床检查且诊断明确[4]。试验组50例患者包括男35例和女15例;患者年龄为 25~78 岁,平均年龄(38.5±7.4)岁;血肿量 30~100 mL,平均(50.5±8.5)mL;病因:车祸、高空坠落、外物击打分别为25例18例和7例。对照组50例患者包括男37例和女13例;患者年龄为24~77岁,平均年龄(38.3±7.2)岁;血肿量 38~102 mL,平均(50.7±8.6)mL;病因:车祸、高空坠落、外物击打分别为27例17例和6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手术禁忌,且患者及家属对该次研究表示知情并签到同意书。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行心电监护,密切注意各项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血氧等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及时采取对症处理,同时行颅脑CT或核磁共振了解病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方案治疗,具体为[5-6]:术中选择全身麻醉,常规进行气管插管,在骨瓣部位作一马蹄状的切口,清除颅内的血肿,完成后常规防止引流管,病情复杂患者可以小骨处做一长约2~3 cm的骨窗,清理颅内的血肿,同样在放置引流管后将切口缝合。

而试验组患者在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具体为[7-8]:常规进行局部麻醉,术前通过CT进行定位,全面了解患者颅内血肿情况,以最大面的血肿中心点作为中心靶点,实施立体定向的坐标值定位,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钻孔,钻孔时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大脑功能的损伤。做一长约2.5 cm左右的切口,常规放置骨蜡于钻孔部位,最大限度减少出血。切开硬膜,参考立体坐标,将专用的血肿排空针置入患者的颅腔内,然后利用吸引器清除颅内血肿,手术完成后选择适宜的位置放置血肿腔引流管,然后将切口缝合。定期应用尿激酶冲洗引流管。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完成手术后都要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抗感染、降压、抗凝等。

1.3 观察标准

疗效通过脑神经功能评分法进行评价,其中显效是指通过治疗患者脑神经功能的评分增加超过8分(含8分);有效是指通过治疗患者脑神经功能的评分增加2~7分;无效是指通过治疗患者脑神经功能的评分增加低于2分[9]。详细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变化,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10]。

1.4 统计方法

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25例、21例和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6例(92.00%),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17例、22例和 1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39例(78.00%),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占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分别为 (7.55±2.18)分和(7.67±2.03)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分别为(13.60±3.13)分和 (10.61±2.96)分,试验组患者评分增加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常见病和多发病,通常是在外力作用下导致的头部损伤,其不仅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而且治疗难度大、易致残,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而据最新统计表明,我国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11]。颅内发生脑血肿是造成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将血肿清除干净是治疗最为有效的措施,而采取何种方法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脑损伤并预防和减少脑创伤综合征的发生则是医疗机构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2]。以往采取开颅手术治疗,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其仍存在手术视野显露不充分、颅脑减压不足以及止血不彻底等缺点,造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通过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麻醉方式选取局部麻醉,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手术带来的创伤,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相关学者等[13-15]在其研究中明确指出,应用传统开颅手术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随访发现,试验组复发率为2%,而对照组复发率为10%,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更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46例(92.00%),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9例(78.00%),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占优势(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评分增加更占优势 (P<0.05),这说明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颅脑损伤,能够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最大的缩短治疗时间,预防和减少术中各不良事件的发生。总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方案治疗,疗效确切,既可以增加治疗有效率,又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可以在临床应用。

[1]郭斌,陈婷.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

国保健营养,2012,22(11下旬刊):4332-4333.

[2]李建科.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6):46-47.

[3]雷尚国,黄国涛,孟庆锋,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9):31-33.

[4]江民晖.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的临床察[J].医学信息,2014(32):280.

[5]刘登贤.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33(13):109-110.

[6]刘练.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手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4):27-28.

[7]韦可聪.手术治疗68例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0):1361-1362,1365.

[8]康军力,闫左静,刘利,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疗装备,2015(8):114-115.

[9]李青峰,罗晟,张嘉.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8):141-142.

[10]刘谋君.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6):134.

[11]张好臣.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对比[J].中医临床研究,2013,5(6):112-113.

[12]尹宏,吕加希,陈庆春.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9):51-52.

[13]巩勇.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112-113.

[14]杨周,蒲景礼,莫建兵.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与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疗效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3):3023-3024.

[15]丁友彬.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5):122-123.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颅脑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