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 此生不负江海情

2018-01-21 17:35华南
中华儿女 2018年24期
关键词:南通

华南

他从南通基层做到一市之长,后历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他在抗日战争时期负过伤,坐过牢;

他在新中国的建设时期出过力,流过汗;

他在改革开放初期更是带领南通各界奋勇前行。

虽然,朱剑老先生今年已经88岁高龄,离休之后,闲暇之时,他还是十分关心党,关心家乡。究其原因,用朱老的话说:“我这一辈子除了外出学习、考察、开会,从未离开过南通。有生之年,还能为党,为南通人民做事,我非常乐意,非常开心。”

“红色宝剑”的坚定信念

朱剑,原名朱德宗,1928年12月出生,1945年1月参加工作,与南通一路走来。

1938年3月17日,日寇从姚港登陆,南通沦陷,朱剑在南通城里的亲戚朋友纷纷逃难下乡,不少人避居到朱家大院。日寇的“烧、杀、抢、奸淫”等种种暴行深深刻在少年朱剑的心里。1940年新四军东进后,朱剑的大哥朱滨参加了抗日民主政府的工作,他父亲担任了民主政府的保长和粮站站长。家中常有抗日武装和民主政府的干部来往,在他们影响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理念深深植入朱剑的心里。

1942年9月,朱剑考入了因战乱而迁入四安镇温家桥南三官殿古庙的南通县立中学。那时,朱剑已断断续续地读了许多抗战书籍,如《大众生活》、《全民抗战》,还读了毛泽东的著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以及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从而受到了抗日救亡教育,积极投身于抗日宣传活动。

1944年12月一个寒冷的夜晚,朱剑和同住的四个同学被鬼子抓起来了。这一年,朱剑只有十六岁。他说的,自己年纪虽小,但早已分得清敌我的概念,尽管鬼子威逼利诱,但他们什么都没有说。同时,也正好利用年龄的优势,跟鬼子周旋。而在外头,地下党组织、学校和家人发动了各种社会关系,组织营救。最后,朱剑他们被取保赎了出来。党组织考虑到这批进步学生的安全和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决定让他们分批到解放区学习或者工作。

17岁那年,朱剑将自己的名字“朱德宗”改为“朱剑”,寓意“红色宝剑”,表示坚持革命到底的意志和决心,也是这一年,他因为表现突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带领“大南通”走向开放

回望40年前那段激荡的岁月,已年届九旬的朱剑依然激动不已,万般感慨。

十年动荡结束后,已是知天命之年的朱剑,得以再次走上领导岗位。1981年,他被选为南通市市长。第二年,南通实行市管县,“穆国纯、陆中凯、张绪武、葛忠康等几位副市长跟我年龄相仿,都曾被‘文革耽误了整整10年。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后,我们精神焕发,团结一致,一心想把失去的光阴抢回来。”

实行市管县后,“大南通”成立后,如何确定符合南通实际的新的发展战略,成为当时市委、市政府领导集体面临的首要课题。从这年4月开始,市长朱剑率市主要部门的领导同志20余人,下到县区调查研究,写成了数份调查报告。7月,朱剑又率队赴南方考察,特意拜访了深圳市长梁湘,商讨南通如何以深圳为桥梁联系香港、走向国外。这几次调研和考察,将朱剑心中对外开放的念头一下子调动了起来,并形成了强烈的紧迫感。

“市管县体制下的大南通市,在农业上人多地少,人均占地还不到一亩。工业呢,可以概括为‘两头在外,原料和市场都不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只能也必须走到外面去。”更让朱剑头疼的是,那时的南通是出了名的“难通”,可谓偏居一角。闭塞的地理位置和落后的交通条件,造成人们观念保守,商品意识很差,这在北部地区尤甚。朱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年调研中听到的一个段子:“那时候,北部地区农民的农产品只卖给供销社。有一天,一位大姑娘挑着几只鸡去供销社,路上碰到的一位熟人说,他正想买鸡,不如卖给他吧。大姑娘顿时脸涨得通红,说哪有卖给私人的道理,‘你要的话,就送给你。”

市内调研让朱剑摸清了基本市情,赴外考察让他看到了对外开放的路子。“总之,实行市管县的大南通经济总量不大,发展后劲不足,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求得更大的空间来施展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把新的大南通建设好。 ”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会议纪要,决定进一步开放包括南通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提出实行10项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

放宽利用外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增加外汇使用额度和外汇贷款;积极支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老企业;对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及外商独资企业,给以若干优惠待遇;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进料加工出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而此时,已经实行市管县新体制的南通,不仅有近200公里的江岸线,更有200多公里的海岸线,成为名副其实的沿海城市。1984年初,邓小平视察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工作后提出:“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时任江苏省长顾秀莲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通知南通准备材料,力争使南通成为开放的港口城市。这是一个关系南通大发展的、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顾秀莲受省委、省政府委托赴京向中央汇报,全力争取南通、连云港两市入列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1984年4月8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报道了上海、大连、南通等城市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对位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朱剑形容他当时的心情是:“就像1949年迎接南通城解放一样,几乎日夜守着电话机和收音机等待消息。当真的听到南通的名字时,那是多么令人激动啊,全市人民都感到无比振奋!”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后,江海大地一片欢腾,南通终于赶上了中国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的头班车。从此,被誉为“扬子第一窗口”的南通,开启了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新征程,一个生机勃发,直面机遇与挑战的南通,阔步走向世界......

1994年3月,朱剑离休,家人本以为他可以安享天年,可他却整天忙个不停。他说,自己是个出生后就没离开过南通的“土包子”,感谢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自己要在有生之年為党和人民继续做点事情,尤其要多做有益的事情。“国事家事朋友事,天天有事;诚心爱心赤子心,件件在心”是朱老对自己的要求。

朱剑的小院里,种着“岁寒三友”松竹梅。老人曾就此赋诗一首:“岁寒三友添剑翁,瑞雪纷飞共一丛。万象更新迎春到,三幸有生乐融融。”这是老人的人生感悟,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猜你喜欢
南通
杨梦玲作品
展览纪录
南通移动全力推进“光网城市”建设
南通移动80%客户提前享受无长漫费
赴一场“江海之会”
江南百工:长三角非遗寻访之旅
谢谢园丁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