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进展研究

2018-01-22 02:06李婉秋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0期
关键词:低血压体位收缩压

李婉秋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内二科,辽宁 大连 116021)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逐渐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1],导致老年高血压人数急剧增加,同时该类疾病也是引发心肾功能衰竭、冠心病[2]等的一类高危因素,应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该类疾病患者通常需要终身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其中较为优良的治疗药物应具备耐受性良好、使用方便、降压效果显著、对机体代谢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等。本文主要研究了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1 老年高血压名词解释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正常成人收缩压水平应≤140 mm Hg,舒张压水平应≤90 mm Hg,即当人体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分别在141~159 mm Hg与91~94 mm Hg即可判定为临界高血压[3]。实际进行疾病诊断时,应多次进行血压的测量,连续2次及2次以上舒张压检测水平≥90 mm Hg方可确诊。同时依据血压增高幅度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疾病类型,其中轻度高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分别为140~159 mm Hg与90~99 mm Hg,中度高血压分别为160~179 mm Hg与100~109 mm Hg,重度高血压分别为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若检测得知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处于不同等级时,应按照较高的分级为准。而老年高血压指的是年龄≥65岁,持续或者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分别≥140 mm Hg、≥90 mm Hg,若检测得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140 mm Hg与<90 mm Hg时,则可判定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2 发病机制

分析老年高血压的具体发病机制多种多样,包括动脉硬化、血管壁僵硬增加、减退了血压调节中枢功能等,其中后者主要与神经系统与激素血压调节机制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老年人群年龄的增加,将会使得器官组织功能出现退化情况,导致老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直接受到影响[4]。所以说,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预防措施等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3 临床特点

3.1 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导致脑卒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总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具有正相关性[5]。

3.2 血压波动大:该类疾病患者多半会出现血压“晨峰”情况,并出现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较高,由于老年人群血压出现急剧的波动,将会使得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3.3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发生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概率较高,主要以夜间血压下降幅度低于10%或者超过20%为临床表现,分别称之为非勺型与超勺型,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

3.4 体位性低血压:对患者平卧10 min与站立3 min后的血压水平进行检测,若显示站立后的血压水平相比平卧位收缩压差值超过20 mm Hg和(或)舒张压差值超过10 mm Hg即可判定为体位性低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情况,并随着年龄的增加、代谢紊乱、神经功能障碍的加剧将进一步增加体位性低血压情况。有关研究显示[6],老年患者存在体位性低血压往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见于体位突然改变之后且血压骤然降低。另外,老年人群通常对血容量不足具有较差的耐受性。分析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因素包括口服液体不足、长时间卧床、失水过多的急性病等。

4 药物治疗方案

4.1 利尿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利尿剂进行治疗可进一步减低细胞外液容量,降低心排血量,并在利钠的作用下帮助患者降低血压水平,具有较为缓和的降压效果,连续用药2~3周时间后,其降压效果将达到顶峰,主要适用于轻度与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治疗,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收缩期高血压与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实际治疗时可与其他降压药物合并使用或者单独使用。

4.2 β受体阻滞剂:目前临床上关于该类药物的具体降压作用机制尚无明确定论。血管β受体阻滞剂可进一步增强α受体作用,增加周围血管的阻力,不利于降压,但是其优势在于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心排血量,使得肾素释放受到抑制,并通过前膜阻滞作用进而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分析该类药物的降压效果较为缓慢,连续用药1~2周时间才起效果,主要适用于轻度与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或者是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常用药物类型较多[7]。

4.3 钙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许多不同类型的化学结构药物,分析其共同特征可对钙离子L型通道进行阻滞,对血管平滑肌与心肌钙离子内流进行抑制,并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降低患者血压水平。该类药物的降压效果较为迅速,可将其用于中度与重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对于老年患者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尤为适用。

4.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该类药物较为适用于老年高血压人群的临床治疗。分析其具体的降压作用是对ACE进行有效抑制,导致进一步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对激肽酶进行抑制,降低环激肽的降解,可帮助患者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水平。该类药物对于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均可产生一定的降压效果,对于伴有左室肥大、心力衰竭、糖耐量减低、心肌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合并症的患者较为适用。而对于妊娠期、肾功能狭窄、高血钾患者则禁止采用,治疗后较为常见的一类不良反应为干咳,发生率可达到10%~20%,并在停止用药后该类不良反应消失,分析引发该类情况的原因与患者体内缓激肽水平增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5 小 结

综上可知,随着老年人群年龄的增加,导致身体各器官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可对老年人群高血压的病理生理造成直接的影响。分析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临床上应依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与预防措施,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帮助患者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3):298-300.

[2] 邹坤林.68例老年高血压治疗体会[J].医药前沿,2012,2(14):305-305.

[3] 李晓林.浅谈老年人高血压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9):425.

[4] 曹志强.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治疗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6):97-98.

[5] 任宗波.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2):68-69.

[6] 张涛.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2655-2656.

[7] 刘伟龙,朱国宏.ACEI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与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68-71.

猜你喜欢
低血压体位收缩压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