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应用靶向药物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分析

2018-01-22 02:06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0期
关键词:靶向肺癌有效率

刘 林

(江苏省扬州洪泉医院,江苏 扬州 225200)

非小细胞肺癌的肺癌中的一种,占肺癌总数的八成以上。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较低,多数患者确诊后为中晚期[1]。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见临床症状为:咯血、低热、食欲减退等[2]。化学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式,虽然能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命,但含铂类药物在治疗2个疗程左右,患者会出现耐药的情况,让疾病继续进展。我院为更好解决这一问题,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命,特选取肿瘤科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呼吸科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对33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共有患者17例,运用常规化疗进行治疗,其中女性患者6例;男性患者11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为(60.5±3.2)岁,观察组共有患者16例运用一线应用靶向药物联合常规化疗进行治疗,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45.5~76岁,平均年龄为(61.5±2.6)岁,两组患者鳞癌:21例,腺癌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及纳入标准:排除标准:①不认可治疗方案。②预计生存期小于3个月。③患者耐受性较差不适合进行化疗及一线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纳入标准:①均无法接受手术。②治疗方案实施前得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认可,并签署之情协议书。③均有可测量的病灶。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1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进行治疗。给予患者顺铂冻干粉 (山东齐鲁)30 mg/m2,每日1次,吉西他啶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0.8 g/m2,每日1次,培美曲塞二钠(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5 mg/m2,建议21 d为1个周期,在每个周期的第1天给药,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输液时间在2 h以上为宜。

观察组16例患者采用一线应用靶向药物联合常规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对照组的化疗治疗基础上服用靶向药:易瑞沙(吉非替尼),规格0.25 g,服用剂量:250 mg,每日1次,在患者服用14 d后,可暂停治疗几日。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①不良反应:患者在接受治疗中及治疗后出现的一切不良反应或症状,均可视为不良反应,如: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等。 ②治疗总有效率:(CR+PR)/n*100%[3]。总有效率根据:以世界卫生组织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为标准,分为CR、PR、PD。

1.6 统计学分析:以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坚持完成6个疗程的治疗,16例患者经一线应用靶向药物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后,CR患者4例;PR患者;10例;PD患者2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17例患者经常规化疗治疗后,CR患者6例;PR患者6例;PD患者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58%;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患者经一线应用靶向药物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后,有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皮疹1例,血小板减少2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1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常规化疗治疗后,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2例;消化道反应1例;皮疹1例;血红蛋白下降2例,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29%,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人体中短时间有大量血管新生是极其不正常的,尤其是在恶性肿瘤的发展中,有效的控制机体内血管的新生,是抑制恶性肿瘤进展的关键。近年来,将靶向治疗应用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越来越多。观察组患者运用的靶向治疗易瑞沙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患者机体内大量血管的生长,进而控制病情,虽然目前国内外并没有文献表示靶向治疗药物,易瑞沙能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限,但笔者认为:因东方人种及不吸烟的肺癌患者,运用易瑞沙作为靶向治疗药物对延长患者生命有益。据本次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靶向药物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0.58%),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一线应用靶向药物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后,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6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一线应用靶向药物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显著,联合治疗比单一化疗优势明显,一线应用靶向药物联合常规化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值得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徐海平,吴慧娟,石商双.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5):470-473.

[2] 李威威,张海萍,吴敏,等.DC-CIK细胞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19):2900-2904.

[3] 黄贵卿,丁彦珍.艾迪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5,13(7):64-65.

[4] 李德周.奥沙利铂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探讨[J].饮食保健,2016,3(11):85-85.

[5] 张惠萍.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常规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6,39(2):131-135.

[6] 刘尧,王宇,赵东利,等.全程局部同步推量适形放疗联合常规化疗用于进展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11):1574-1577.

猜你喜欢
靶向肺癌有效率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靶向治疗 精准施治 为“危改”开“良方”
很有效率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