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胍类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

2018-01-22 02:06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0期
关键词:降糖药糖化空腹

杨 英

(庄河市中心医院药务科,辽宁 庄河 116400)

糖尿病属于临床中常见代谢性疾病[1],血糖高是该疾病的主要特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很有可能导致患者机体组织出现功能障碍或者慢性损害。糖尿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当前仍没有确切的治疗方式,致病因素包括肥胖、不良生活习惯、血脂异常等,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类型之一[2],大多采取药物控制的治疗方式,我院就此对应用双胍类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现作如下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5.9±4.5)岁;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5.7±3.2)岁,对比两组患者研究资料,数据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将其进行比对。排除方式:排除1型糖尿病的患者、排除意识不清的患者。

1.2 治疗方式: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健康饮食指导,并配合科学的运动方案,运动时间每次控制在30 min,避免患者出现过度劳累的问题,以提升治疗效果。对照组3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口服瑞格列奈片,1天1次,剂量为6 mg[3]。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双胍类降糖药物治疗: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1天1次,剂量为0.5 g;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疗效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剂量,增至1.0 g,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主要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蛋白。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腹部胀气、腹泻、排气次数过多。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选择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检验,采用χ2对比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并以(±s)表示,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蛋白指标分别为(14.9±2.7)mmol/L、(17.6±2.2)mmol/L、(17.6±2.2)%,对照组分别为(14.4±2.2)mmol/L、(17.5±3.4)mmol/L、(17.1±1.7)%,数据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蛋白指标分别为(7.7±0.2)mmol/L、(9.5±1.6)mmol/L、(6.2±0.4)%,对照组为(12.9±4.3)mmol/L、(11.6±2.5)mmol/L、(8.2±0.5)%,观察组患者整体血糖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腹部胀气、腹泻、排气次数过多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1例(3.33%)、0例(0.00%)、1例(3.33%),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对照组分别为1例(3.33%)、1例(3.33%)、1例(3.33%),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99%,观察组比对照组低3.33%,略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糖尿病属于当前中老年人常发代谢性疾病,且以2型糖尿病为主,占到总数的89%以上,疾病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并配合饮食干预和运动治疗,才能科学控制血糖,当前,临床中主要采取胰岛素治疗方式,虽然能够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问题,但患者极易出现低血糖、肥胖等多种不良反应[4],因此,大多数患者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双胍类降糖药物的治疗效果突出,不仅能够有效发挥降糖作用,还可降低患者出现肿瘤的风险,本研究使用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是双胍类降糖药物典型代表,可改善患者血糖指标,降低患者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进而抑制患者体内的肝脏葡萄糖,以此达到降低空腹血糖的目的。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不仅要叮嘱患者按时用药,还应该加入对应的饮食干预、运动疗法,指导患者每天适当运动,针对吸烟酗酒的患者,必须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双胍类降糖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三项血糖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蛋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略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为确切,有利于科学控制患者血糖指标[5]。

综上所述,将双胍类降糖药物应用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可快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临床病症,治疗疗效相较于常规治疗更加理想,同时兼具安全可靠的优点,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张磊,刘佳,张珂,等.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模式及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5,36(16):35-37.

[2] 蔡晓凌,周灵丽,罗樱樱,等.瑞格列奈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疗效及安全性的荟萃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0):907-912.

[3] 王蓓,刘媛,李荐中,等.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十二)——2型糖尿病伴抑郁发作[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371-373.

[4] 肖新华.新诊断超重或肥胖且HbA1c>9%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肠促胰素类药物[J].医学与哲学,2015,36(8):15-18.

[5] 孙泽艳.老年社区糖尿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37-138.

猜你喜欢
降糖药糖化空腹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采血为何要空腹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