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双抗在高龄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1-22 02:06贾小影张逊娟刘伯岩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丁苯高龄血浆

贾小影 李 淞 张逊娟 刘伯岩*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脑梗死的患病率、病死率均较高,老年人为该病多发人群。考虑到高龄脑梗死患者有着较差的身体功能,需要在实施药物治疗时,高度重视用药的禁忌证、药物使用剂量等。丁苯酞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新型辅助药物,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对患者微循环进行改善,且能促使缺血区的脑血流得到提升,还可以对梗死区域脑水肿进行控制,有效保护血脑屏障[1]。有研究认为,在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常规双抗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丁苯酞治疗,能增强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本研究以82例高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双抗与丁苯酞联合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所有患者年龄均为80岁及以上,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含严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意识障碍等疾病的患者;排除含严重心、肝、肾及其他严重伴发疾病的患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1例患者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80~98岁,平均年龄(82.0±1.9)岁。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80~98岁,平均年龄(82.2±1.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上海九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815)与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826)联合治疗:100 mg阿司匹林口服,1次/天;75 mg氯吡格雷口服,1次/天。实验组在对照组双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823):100 mL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天。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

1.3 观察标准和评定标准:①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3]。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③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8.3±4.5)分、(8.4±4.4)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4.4±2.5)分、(5.7±2.9)分,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CRP水平对比: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血浆CRP水平分别为(10.8±3.6)分、(10.2±4.2)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血浆CRP水平分别为(6.2±3.0)分、(7.6±3.2)分,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实验组发生率为7.3%(3/41):1例恶心,1例谷丙转氨酶升高,1例腹泻。对照组则为9.8%(4/41):1例恶心,1例谷丙转氨酶升高,2例腹泻。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 论

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会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尤其是对高龄患者来说,需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以往,临床上多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能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且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能有效控制脑梗死患者病情复发率。

丁苯酞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能对患者脑血循环进行改善。此外,丁苯酞还能在进入人体后,促使患者缺血区血管新生,使得缺血区脑血流量得到增加。而且,有研究认为,在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抗血小板药物与丁苯酞序贯联合治疗,能增强临床效果,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文献结果相符[5]。由此可知,高龄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与双抗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丁苯酞能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伤及脑组织损伤进行抑制,从而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促使梗死面积缩小,对半暗带区的病理变化进行控制。此外,丁苯酞还能对氧化应激损伤进行控制,从而改善患者脑缺血损伤,提升其认知功能。

此外,血浆C反应蛋白是另一个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主要反映物质,其水平变化与脑卒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而丁苯酞注射液能经由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进行控制,从而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行修复,促使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得到提升,从而对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提升造成的炎性反应进行控制,有效保护脑组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血浆CRP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CRP水平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文献结果相符[6]。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不显著(P>0.05)。凸显出双抗联合丁苯酞治疗高龄脑梗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龄脑梗死采用丁苯酞与双抗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浩,许杭雨,孙斌,等.丁苯酞治疗超高龄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126-128.

[2] 孔德强,魏向东,王建桥,等.丁苯酞联合双抗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24(5):284-287.

[3] 孔德强,魏向东,王建桥,等.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高龄老年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4):359-363.

[4] 孔德强,武桂平,石亚志,等.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脂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5):535-539.

[5] 赵立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3.

[6] 丁荣椿,罗亮,刘向红,等.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9A):9-11.

猜你喜欢
丁苯高龄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