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有效护理方式

2018-01-22 02:06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0期
关键词:预见性循证次数

刘 新

(沈阳医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2)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消化科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没能对其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中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急救时,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保证急救的顺利开展,进而提高临床抢救效果,促进患者疾病康复[1]。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有效护理方式,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所收治,均存在出血、呕血以及黑便等临床症状;满足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2]。全部100例患者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56、44例;患者年龄为24~61岁,平均年龄为(54.6±1.6)岁;23例患者为十二指肠溃疡,43例患者为肝硬化,28例患者为胃溃疡,6例患者为胃癌。100例患者经数字随机原则分成两组,A组和B组均为50例,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资料方面,A组和B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临床急救期间,全部患者均给予基础护理干预;A组患者则在基础护理干预的同时,采用循证护理;B组患者则在基础护理的同时,采用预见性护理。①基础护理:a.口腔护理: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讲,呕血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护理人员则应对其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进而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对于急性出血期的患者来讲,应严格遵医嘱禁食,并定时清洁患者口腔。.b.便血护理:便血则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另一种常见症状;每次便后,都应采用淡盐水或者温水来对肛门处进行清洗,让臀部保持干燥和清洁,进而来对湿疹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有关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生硬食物应严格禁食,防止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②循证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对患者进行认真观察,看其有无再次出血的概率。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加以安慰和关心,进而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患者的解释和安慰工作。③预见性护理:对于护理人员来讲,应结合自身的护理技巧和疾病认知状况,对护理过程中存在在潜在问题进行提前解决,面对潜在护理问题,事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进而来对护理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是针对出血先兆和异常心理变化等事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患者出血前就准备好抢救药品和物品,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叮嘱患者心态保持良好和健康,让患者疾病得以更快康复。

1.3 临床观察指标:①临床抢救效果:出血在24 h内停止则表示治愈;出血在72 h内停止则表示有效;出血在72 h后依然未停止则表示无效。 ②统计记录患者的出血次数和止血时间;③统计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室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50例A组患者中,26例痊愈、18例有效、6例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44/50);50例B组患者中,24例痊愈、18例有效、7例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0%(43/50);A组和B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出血次数和止血时间观察:A、B两组患者的出血次数分别为4、9次;止血时间分别为(37.3±7.2)min、(32.1±4.7)min;在出血次数方面,A组显著少于B组(P<0.05),在止血时间方面,B组显著短于A组(P<0.05)。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4/50);A组和B组的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循证护理不但是循证医学、循证保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主要环节,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根据科研结论、护理实践和患者的意愿,进而得到护理证据,并将护理证据作为开展护理工作的依据[3]。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自身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护理技巧,针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方法,进而来有计划、有预见性的解决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问题,进而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循证护理主要是有的放矢,而预见性护理则是防患于未然。本研究中,A组和B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次数方面,A组显著少于B组(P<0.05),在止血时间方面,B组显著短于A组(P<0.05)。

总之,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急救时,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均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联合应用两种护理方式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育平.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9):192-194.

[2] 罗明春.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4):588-589.

[3] 许雪梅.循证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7):212-213.

猜你喜欢
预见性循证次数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基于切削次数的FANUC刀具寿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