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排尿困难的疗效※

2018-01-22 02:48束淑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8期
关键词:卧床脏腑腰椎间盘

束淑梅,王 岩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2)

排尿困难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8%~52%[1],男性多于女性。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导尿术,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增加尿道感染的概率。笔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排尿困难患者实施穴位贴敷干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0~62岁。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32~6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措施。①常规腹部顺时针按摩。②采用腹部热敷、听流水声、温水冲洗外阴等辅助方法,引导患者排尿。③移情治疗:主动与患者交流病情,掌握患者的思想波动情况,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讲述以往成功的病例,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加患者信任感和安全感,使其情绪稳定,心情放松,增加其自行主动排尿的信心。术前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以简单易懂的语言,给患者介绍所行手术既往开展情况及临床疗效,告知手术方法、必要性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告诉患者术后卧床期间可能发生排尿困难等情况,并告之出现排尿困难后解决的方法,以消除患者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2.2 治疗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前给予贴敷干预。①穴位贴敷治疗:取附子20 g,肉桂20 g,泽泻20 g,白术10 g,茯苓10 g,研末,用温水或姜汁调成糊状备用。用穴位贴敷专用贴贴于穴位上。取穴:神阙、关元、中极。②贴敷前护理:环境肃静,清洁舒适,温度适宜,防止患者感冒,用屏风或窗帘遮挡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清洁皮肤,如果皮肤出现红肿,有破溃、过敏者禁用。在贴敷之前由护理人员做好解释工作。③贴敷:嘱患者平卧,全身放松,避免肌肉过度紧张。观察患者有无热、痒、痛等不适症状,如果没有可以适当按摩贴敷穴位,以促进药物吸收。④贴敷后护理:贴敷当天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敷药移位或脱落。饮食宜选择清淡的食物,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忌食生冷、海鲜、辛辣、油腻等。白天多饮水,晚上适当控制饮水量,以确保充足睡眠。穴位贴敷治疗每次1~2 h,如患者在贴敷处有烧灼感或局部发红,立即停止敷药。早、中、晚贴敷3次,共治疗3 d。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卧床期间可顺利排尿;好转:卧床可排尿,但排尿不畅;未愈:仍然排尿困难,必须行留置导尿。

3.2 结果 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7例,未愈1例;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15例,未愈9例。观察组患者自行排尿成功率较高,表明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排尿困难。

4 讨论

术后排尿困难多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麻醉、心理焦虑紧张、术后疼痛加重等原因造成,属于中医“癃闭”范畴,主要表现为小便量少,排便困难,甚至小便闭塞不通。病位在膀胱,与肺、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

穴位贴敷广泛应用于骨科[2]、外科[3]、肛肠科[4]、脑外科[5]等。穴位贴敷对脏腑生理病理状态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可达到扶正祛邪、强身的目的[6]。笔者在传统中医脏腑理论的指导下,以循经取穴为原则,选用神阙、关元、中极。这3个穴位都在任脉上,任脉为阴脉之海,总揽全身阴脉之气。穴位贴敷方中,附子、肉桂温通经脉,温阳利水;泽泻、白术、茯苓淡渗利水以利小便。药物直接作用于穴位,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药物透皮吸收,激发经气,调节脏腑阴阳,助药物直达病所,有效改善排尿困难的临床症状[3-4]。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独特的外治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疗效确切。本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卧床期间排尿困难的患者,排尿成功率高,可减少尿潴留,降低导尿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卧床脏腑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论筋性脏腑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