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党群连心桥 铺就脱贫致富路
——记山东省统计局派驻庆云县东辛店镇北赵村第一书记李云龙

2018-01-22 15:04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李云龙第一书记驻村

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时任山东省统计局办公室副主任的李云龙被选派为驻庆云县东辛店镇北赵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驻村期间,他始终牢记党组织的重托,积极扎根基层为民办事,深入群众为民谋利,扎实推进帮扶任务落实,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民的一致认可,被庆云县委、县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记三等功一次,被省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表现突出的第二轮第一书记,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扬为贡献类先进个人。

加强组织建设,历练党性,做责任担当的带头人

刚到北赵村时,支部班子涣散,村“两委”共3人,村支书跑长途运输几天不见人,工作主要靠“遥控指挥”,村委连个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开会都在村支书家里或者借小学的教室。摸清情况后,李云龙紧紧抓住党支部这个关键,组织开展以“增强意识、提高素质、加强团结、提升能力”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抓学习、抓活动、抓制度、抓关键少数,形成一支乐于奉献、能干实事、有责任、有担当的“两委”班子。村支书放弃了长途运输业务,一心扑在工作上,冲在建设第一线。说起李云龙,80多岁的老党员李德入直竖大拇指,赞不绝口:“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佩服的党员干部不多,李书记算一个,人家真是没有一点私心,是真心为咱老百姓办事啊。现在大家有事都愿意和村委、和李书记唠唠。”

深入基层群众,用心用情,做服务群众的知心人

虽然农村生活条件差,但李云龙坚持吃住在村里,他说这样方便和村民交流。在用过的4本第一书记工作日记上,密密麻麻记载的是群众的冷暖和心声,笑容和幸福。村民李晋然妻子双眼失明并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儿子面临高考,主要靠李晋然打零工和低保维持生活。当得知其妻子一直未办残疾人证件时,李云龙多次往返他家和县残联,最后协调县残联到其家里帮助办理了残疾人证件,并帮助落实了残疾人护理补助和生活补助。得知他儿子考上大学后,李云龙又多次到他家里看望,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与其谈心交流,鼓励他坚强、自信、努力。他还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免费查体、残疾人就业培训、白内障免费救治、送温暖等活动,帮助化解宅基地纠纷、林权纠纷、土地纠纷、离婚财产纠纷、合作医疗报销等多件“小事”,用真心、真情打开村民心扉,赢得村民信任。

立足改善民生,夯实基础,做为民办事的热心人

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差,制约着村民的出行和生产积极性。为此,他多次到派驻单位、省直县直有关部门说明情况、申请项目、寻求帮助;发动同学、朋友、亲戚等资源关系,形成扶贫工作合力。两年共协调投入各类资金500余万元,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建了1200多平米的北赵村为农服务中心,集农资超市、日用品超市、幸福院等功能为一体,成为全县村级活动场所的标杆。还修建了文化健身广场、生产路、沥青路、排水沟,安装了路灯,增加了机井、变压器,把生产用电架设到田间地头,极大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搭建增收平台,干事兴业,做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如何帮助村里厘清发展思路、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群众的致富问题,这是李云龙不断思考和努力的。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为帮扶村发展出点子、找项目、引资金、送技术,努力变“输血”为“造血”,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贫队。成立庆丰畜禽养殖合作社,开展德州黑驴养殖,填补了当地养殖空白,第一批次直接收益15万元。秸秆由乱堆乱烧污染环境到变废为宝,带动贫困户增收30万元以上。扩大村内丝瓜种植规模,形成特色丝瓜种植产业,亩收益12000元以上。积极开展测土配方、化肥直供,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扶贫优先扶智,和谐共建,做精神文明的践行人

村内大量留守儿童牵动着李云龙的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从教育入手,帮助孩子们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坚定信心。组织村内儿童到济南科技馆、博物馆等参观,组织济南锦屏学校72名师生和北赵小学开展“快乐手拉手,成长心连心”新年联谊活动。向小学捐赠价值3万元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风雨篮球场,积极营造重学重教的氛围。向每一名新入学大学生捐赠600元现金和行李箱,助力他们努力学习、情系家乡、报效祖国。

谈及两年多的驻村感受时,李云龙说,驻村工作确实很辛苦,很累,但是很充实、很幸福。每当看到村民感激的目光、听到村民感谢的话语时,就觉得这是最大的快乐,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猜你喜欢
李云龙第一书记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废旧手机“变”宝贝
使用“李云龙” 上级要“亮剑”
“李云龙式”干部如何发现,怎样用好——这也是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重要标尺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