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切开术期间患儿恐惧的心理护理分析

2018-01-22 08:07龙琦杜芬唐晓荣罗俊田密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12期
关键词:麦粒肿岁者恐惧心理

龙琦,杜芬,唐晓荣,罗俊,田密

(湖南省儿童医院 眼科,湖南 长沙410007)

麦粒肿 (Hordeolum)是由于睫毛毛囊处皮脂腺、睑板腺等被病原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眼部炎症,手术切开引流是治疗该眼症的有效手段之一[1],但治疗期间患儿易出现哭闹、躁动等行为,严重影响到手术的顺利实施及效果。本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麦粒肿手术患儿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麦粒肿患儿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患儿资料均完整,且具有麦粒肿切开术指征,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Ⅰ组100例,其中男童56例,女童44例;年龄分布1~13岁,平均 (6.7±1.8)岁;<3岁者38例,3~6岁者33例,>6岁者29例。Ⅱ组100例,其中男童53例,女童47例;年龄分布1~12岁,平均 (6.5±1.6)岁;<3岁者39例,3~6岁者35例,>6岁者26例。两组患儿家长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两组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麦粒肿切开术治疗。Ⅰ组手术期间接受一般性护理,对于出现恐惧情绪的患儿,通过威吓法及强制性手段让其配合手术治疗[2]。Ⅱ组在上述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恐惧情绪实施心理护理,护理时应做到态度温和、耐心,语言通俗、形象生动。对年龄<3岁者,采取拥抱、轻拍背部、触摸头部及引逗等方式,增加其安全感,增进患儿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亲近感;对3~6岁者,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物质或精神奖励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对年龄>6岁者,可通过热情接待患儿,给予安慰和鼓励等方式,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评价指标 通过手术配合程度[3]评估两组不同年龄段患儿组间、组内,以及不同性别患儿组间、组内经护理后的恐惧心理缓解情况,包括配合、基本配合及不配合三项。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表,调查两组患儿家长对手术护理内容的满意情况。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 (版本:SPSS 20.0)分析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手术配合情况 Ⅱ组年龄<3岁、3~6岁与 >6岁患儿的手术配合率分别为 71.8%、80.0%和96.2%, 显著高于Ⅰ组的 28.9%、 48.5%和 6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1。

2.2 两组不同性别患儿的手术配合情况 两组男、女患儿的手术配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内手术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手术配合情况 [n,n(%)]

表2 两组不同性别患儿的手术配合情况 [n,n(%)]

2.3 两组的家长满意度比较 Ⅱ组的家长总满意度为96.0%,显著高于Ⅰ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家长满意度比较 [n,n(%)]

3 讨论

麦粒肿又称 “针眼”、 “睑腺炎”,其有内外麦粒肿之分,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幼儿期最常见,一旦患病,往往可导致眼睑皮肤隆起,并出现局限性红肿或灼痛感,严重者还伴有畏寒、发热、局部压痛及淋巴结肿大等一系列症状,对小儿的健康发育非常不利。麦粒肿切开引流术对治疗该病有重要作用,适用于理疗、药疗等保守治疗无效患儿麦粒肿的治疗。但手术是在局麻下进行,加之小儿的心理、年龄较特殊,围术期有相当一部分患儿可感受到明显的疼痛,并产生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哭闹、躁动等不利于手术顺利开展的行为。常规护理一般是通过威吓法、强制性手段等让患儿配合手术治疗,但该种做法并无法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多数患儿在接受常规一般性护理后仍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治疗。田磊等[2]的研究发现,手术患儿在接受常规护理后,手术配合率仅为67.4%。本研究将麦粒肿患儿分为<3岁、3~6岁、>6岁三组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患儿接受常规一般性护理后的手术配合率分别为 28.9%、 48.5%和 62.1%, 与该研究[2]观点基本一致。 麦粒肿切开引流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会产生一定的疼痛,因此,手术治疗期间有必要结合患儿的年龄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以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并尽可能地避免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年龄<3岁婴幼儿期患儿的语言表述能力普遍较差,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多依赖于主观感觉,在面对陌生环境、事物及人员时,极易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进而哭闹不止。采取威吓、强制性手段虽可取得患儿的基本配合,但并无法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相反,还可能导致恐惧心理加重[3]。母亲是该年龄段患儿的主要依赖对象,因此护理时,应充分取得患儿母亲的配合,在给予患儿轻拍背部、触摸头部及引逗等同时,由母亲怀抱患儿,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使患儿尽早停止哭闹。本研究中,Ⅱ组年龄<3岁患儿在经心理干预后,其手术配合率达到71.8%,而Ⅰ组仅为28.9%,与上述资料观点大致相符。

3~6岁年龄段患儿的身心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且已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但相对惧怕疼痛,往往会通过具体形象思维进行联想及演绎推理。其专注点多放在手术疼痛、陌生环境及人员等方面,而非停留在疾病本身上,手术配合率普遍较低[4-5]。对于该类患儿,护理时应充分利用语言进行心理疏导,在做到态度温和、语言形象的基本要求下,通过各种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包括讲故事、玩游戏、亲切称呼乳名、给予小玩具奖励等,以缓解患儿的抵触、恐惧心理,保持情绪放松。本研究Ⅱ组3~6岁患儿的配合率为80.0%,同样较Ⅰ组占优势。

>6岁年龄段的患儿,其思维与成人基本接近,具有较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其恐惧心理多是由于担心手术失败、担心麻醉风险、担心手术影响视力或美观等引起。给予心理护理时,应认真倾听其心声,尽量满足其需求,对于患儿提出的疑虑,应做到及时、详细解答,并适当鼓励和安慰患儿,以充分调动该年龄段患儿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本研究显示,Ⅱ组年龄>6岁患儿的手术配合率为96.2%,不仅优于Ⅰ组的62.1%,相比其他年龄段患儿的配合率也有一定的提升,可见年龄越大,心理护理发挥的作用越明显。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接受相应的护理后,组内男、女患儿的手术配合率基本相当,但组间比较,Ⅱ组优于Ⅰ组,这进一步提示心理护理较一般性护理对消除麦粒肿手术患儿的恐惧心理更具有优势;Ⅱ组的家长满意度高达96.0%,优于Ⅰ组,表明心理护理除了可缓解患儿的恐惧心理外,对于提升家长满意度、改善科室护理服务质量也有明显的帮助。

综上所述,对麦粒肿切开术患儿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提高其手术配合度,且对科室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作用,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1] 孙可,刘丽丹,赵琪,等.可弯曲喉罩在小儿麦粒肿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9):793-796.

[2] 田磊,夏元喜,安静.手术室人员对小儿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干预探讨 [J].当代护士 (专科版),2015,(11):89-90.

[3] 刘东方,朱静露.麦粒肿切开术期间患儿恐惧的心理护理 [J].医学信息,2011,24(2):189.

[4] 袁玲,刘莉,区锦燕,等.心理护理对小儿咽部手术全麻恢复期影响的临床研究 [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4):604-606.

[5] 林焕阁,郭彩玲.儿科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护理与心理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300-301.

猜你喜欢
麦粒肿岁者恐惧心理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爱眼有道系列之九 麦粒肿不是小病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患麦粒肿怎么办
中学跨栏跑教学中恐惧心理的产生及对策
治麦粒肿
数据表达的准确性
数据表达的准确性
论文写作中需注意的“模糊”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