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课”优化物理教学的实践

2018-01-22 19:01陈文莉闫晓丽
物理教学探讨 2017年12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践微课

陈文莉 闫晓丽

摘 要:随着教育技术革新,学习方式信息化,“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用“微课”传承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难点、转变教育科研模式。同时,学生应用“微课”学习有助于开阔科学视野,让学习更有料、更有趣、更有效。

关键词:微课;物理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2-0017-4

随着信息技术终端的迅速普及,学习的方式将发生革命性的改变。颠倒的课堂、可汗学院的学习新理念,逐渐渗透到学校的每一学科、每一节课中来。“微课”学习应运而生。物理教学中融入合适的“微课”,不但优化了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学生双双获益。

1 概念的界定

“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它是用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呈现某个知识点、难点、重点、某个典型例题、难题、实验操作等教学过程。“微课”过程短,一般为5~8分钟;针对性强,完整度强;内容精,问题集中,主题突出;容量小。“微课”以情景化呈现,可通过多种终端访问,可实现移动学习,不仅是一种新资源类型,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2 应用“微课”优化物理教学的实践成效

2.1 教师教学游刃有余

2.1.1 传承教学资源,总结教学经验

生活中,物理现象随处可见,教学资源比比皆是。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将这些生活中的现象用视频形式记录下来,那么我们就只能通过干瘪瘪的讲授或者没有动态的图片呈现给学生,很显然呈现的效果不生动、不形象,也不系统,难以触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用视频形式记录相应现象,再应用Camtasia Studio 8等软件编辑视频、加字幕讲解、加PPT理论分析、再加教师讲解的音频,最后加上片头、片尾,这样完整的微课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学生犹如亲身经历,对所学的知识记忆犹新。

比如,笔者在“微课”——“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中就有一段视频就是在轻轨站现场拍摄的。情景是:在列车进站时,列车由于特殊原因没有常规停下而是呼啸而过,由于人和列车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站的较近的乘客头发、手中的报纸以及裙角统统飘向列车,这种现象属于偶发事件,但是恰好被笔者拍摄了下来。用这个视频证明伯努利原理恰到好处,学生身临其境,印象深刻,而且学生明白了候车时要站在黄线外的道理。

“微课”可以截取影片、纪录片中相关物理知识的精彩片段,可以是凌乱的教学素材的组合,也可以是优秀实验方案的实验视频,还可以是教师的微型教学片断等。这些毋庸置疑都是教师在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所以,“微课”完整、直观地总结并记录了一线教师最有用的教学经验,收集和保存了各种有用的教学素材,这样教学资源才能得以传承,教学经验也有了被学习的平台。

2.1.2 准确传递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只有40分钟,教师在面对较多的教学任务时,往往缩水化处理。比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或者学生除了操作大量实验,还需要准确记录现象、数据,对数据图像化处理,从准确的图像中寻找物理规律;还需要评价实验、讨论实验的细节和问题,分析实验的数据和图像以及理论推导,这一系列的实验程序前后关联,尤其是在后期推敲的过程中,我们用一次次重播、回放录制好的“微课”,不但节约了重做实验的时间,而且能够准确和客观地分析实验。

笔者在进行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教学时,除了必要的学生探究实验教学,实验后教师和学生还需要对实验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比如,电学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在研究电流与电压(或电阻)的关系实验、测电阻的实验、测电功率等实验中作用都不相同,如图1所示。如果没有实驗现场,学生理解很困难;但是,如果再把三个实验现场演示一遍,显然时间不允许,效果也不见得好。教师如果应用“微课”就只需要回放各个电学实验过程,对比探讨,学生就可以准确掌握滑动变阻器在不同电学实验中的作用,学生就能深刻理解。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微课”发挥其可以自主播放、直观性强、可视性强的作用,针对物理中易混淆的知识点可采用多次回放,解决教学难点。

“微课”不仅帮助教师在课堂中准确传递知识,而且提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2.1.3 有的放矢突破难点,抓住解题关键

物理习题课中,总有些习题如果学生只看文字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教师应用“微课”让实验视频成为解决难题最好的“下手”途径。

例如,凸透镜成像问题中,发光的LED光源“F”可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的实像,若用不透明的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则蜡烛在光屏上成的像是 (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者“无法成像”)。这个问题,学生总是不能够理解,不透明的纸板到底是遮住了像还是遮住了光,学生往往错误地选择“一半的像”。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把提前录制好的“微课”放给学生看,其实就是实验重现,学生立刻就会清楚:其实不透明的纸板遮住的是部分光线,而不是像,所以,成像依然完整,不过是变暗了一些而已。

有时候,学生觉得学习物理很难,其实难点就像那一层纸糊的窗,通过“微课”有的放矢,重难点突破,就像捅破那层窗纸而已,关键是要转变教学的方式。借助微课教师无需多讲,学生一目了然。

2.1.4 分分钟“微课”,包罗万象,开阔眼界

利用“微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呈现足够多的实验和事例,开阔学生的眼界。

“微课”——“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中短短8分钟的视频,呈现了5个实验和事例来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剖析了流体压强的利与弊,列举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

①学生在杯口水平方向吹气,杯中的乒乓球向上挑起;endprint

②将吹入气体的气球口套在漏斗的细管处,将乒乓球放在漏斗大口处,松开气球口,气流进入漏斗,但是乒乓球不会落下(如图2所示);

③两个瓶盖模拟在水中靠得太近行驶的船,注射器中的红色液体模拟两船间流速快的水流,两船会相撞(如图3所示);

④当列车快速驶过站台时,候车的乘客站得很近,头发和报纸都飞向了列车(这种情况很危险);

⑤利用空气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飞机腾空而起的原理。

学生通过“微课”中的大量实例,了解到物理在生产科技中的应用,生活处处皆物理。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2.1.5 “微课”即“微研究”,转变教学科研模式

“微课”本身容量小,便于传播,极便于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优秀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过去没有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正是“微课”这种教学形式的兴起,让教师的宝贵经验不再流失,教学素材不再失传。同时,“微课”能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小问题,所以教师才乐于关注,乐于学习,乐于应用。

同时,制作“微课”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遇到棘手问题时,通过“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这样简单的流程来做微研究,人人都可以做,人人都会做,人人都爱做。这样的微型教学研究既简单又实用,同时教师从中得到了成长和进步。

所以,“微课”是一种研究方式,引导教师开展适合自己的草根研究,有助于转变教育教学科研的模式与观念。

2.2 学生学习如鱼得水

我们教师要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和认识能力,从微处入手,应用“微课”创建一个真正适合孩子自己的微课堂。

2.2.1 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在这个知识体系多元化的时代,学生对信息网络充满着好奇和向往,直观的知识更容易抢先进入孩子的脑海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知道网络不仅仅可以用来游戏,也可以轻松学到知识,让学生感到学到知识不是一定要面对着书本,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感。

教师不但自己利用摄像机摄制小实验、小魔术,应用软件Camtasia Studio 8在各种电影、纪录片中剪辑相关物理知识点的视频。在教学课堂中插播“微课”,这样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或者把这些“微课”上传在QQ群文件中,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周末自行下载观看学习。努力让学生觉得物理是一门好看、好玩、好学的学科,让家庭作业不再是学生最烦恼的事,而是最有趣的事。

2.2.2 有“微课”,学生课堂学习变得更有效

物理課中教师会有很多实物演示实验,但是毕竟演示器材尺寸有限,尽管教师想尽办法,让实验现象尽收学生的眼底,但是总会有部分学生反映由于座位较远或者较偏,看不清老师的实验现象或者实验数据,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于是,教师将可视性差的演示实验录制成清晰的微课,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这样就增加了演示实验的可视性,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老师的演示实验。而且教师讲到细节的部分,还可以通过回放、暂停讲解,让学生学习抓住重点,不留疑点。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会漏学,而且学得仔细,关键知识点可以反复理解。

学生也如是说:“有了‘微课老师不再‘偏心。”

另外,教师在分析实验的数据和数学图像时也可以用动态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注重物理理论、规律形成的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让学习内容根深蒂固。

2.2.3 再现课堂学习过程,让自主复习“昨日重现”

“课堂实录”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其大而全,但是冗长,难以在移动学习中直接运用,而且学生没有这样的耐性。据调查,在网络课堂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是10分钟内。

“微课”短小精悍,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内容片段式地呈现。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不需要考究时间、地点、环境,只要有电子设备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回顾、学习,没有看懂的还可以回看细节,抓关键点学习。使得学生复习知识真正成为“昨日重现”。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中,课堂教学还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不一定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好、理解好。这样,“微课”就可以起到“解惑”“巩固”的作用。

3 合理利用“微课”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教学不能因“微课”而“微课化”。

物理学科的探究实验,能够让学生做的老师“绝不动手”;能够做实验的,教师绝不以“微课”代替。“微课”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要与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环境相结合;“微课”要精心准备,要以学生的发展性需求为宗旨,切不可将“微课”作为(下转第22页)(上接第19页)表面工作和教师教学的捷径。要将“微课”合理地与教学相结合,杜绝滥用。

只有这样的深刻认识,才能够将“微课”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真正让学生占领学习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张媛媛.浅谈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5):47.

[2]周海忠.教学的碎片化概念在微课教育领域的应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栏目编辑 刘 荣)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实践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