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早期教育课程发展趋向概述

2018-01-22 19:32张田润李慧慧徐千慧
未来英才 2017年23期
关键词:课程模式趋向挑战

张田润+李慧慧+徐千慧

摘要:本文主要以文献法来探究面对未来的挑战,早期教育课程呈现出的课程多元文化化、保育和教育相整合、课程全纳化、课程整合化以及课程个性化等趋向。面向未来,早期教育应通过不断改革和更新,使之能为人的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早期教育课程;课程模式;趋向;挑战

一、当代著名早期教育课程模式

当代著名的早期教育课程模式主要有瑞吉欧·艾米利亚教育模式、高宽课程方案、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发展适宜性实践、银行街教育模式和创造性课程等。

二、未来对早期教育课程的挑战

1、来自未来的挑战。

(1)来自科学技术的挑战。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将未来竞争力高低的干预关键点转向了教育领域,而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则日益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着眼点。为确保高质量的早期教育,美国在婴幼儿学习与成长标准化方面提出了改革举措,并促成其婴幼儿早期学习标准的形成[1]。

(2)来自社会关系变化的挑战。近些年来,社会的各种关系,尤其是家庭与儿童的关系发生了迅速变化。全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失业问题、对妇女和儿童权利的认同问题以及儿童受虐待问题等都对教育产生了影响。社会关系的变化,要求教育对此作出反应,要求教育更早地将不连续性引入儿童的生活,使他们尽早获得克服因社会关系变化而带来的适应困难的能力。

(3)来自人口流动的挑战。由于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人口的流动性和文化、语言的多样性不断提高,人口的流动性已不只是局限于一个国家的范围,而是发生在更广泛的国际范围之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加,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随其父母来到城市,由于流动人口收入低、生活条件较差,居无定所,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2、脑研究的新进展对早期教育课程的影响。20世纪脑科学的研究为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较为间接的理论支持,但是并不妨碍它对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产生巨大的影響力。 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在个体发育中存在着不同功能发育的关键期。此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大,发展速度特别快,具有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不断塑造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0-5 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教育必须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

3、后现代主义对早期教育的影响。受到后现代主义影响的学前教育,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费纳克斯教授认为,后现代主义教育是以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复杂性的世界观为特征的。以后现代主义为基础的课程重视文化差异和多样性,考虑到文化、语言、人种、性别、社会阶层、年龄、身体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学前教育接受不确定性、复杂性、差异性、多视角、历史的和情境的特异性。

4、对面向未来的早期教育发展的思考。面对未来的早期教育,应着眼于将儿童培养成有良好人格品质和有发展潜能的人。具体地说,早期教育应为儿童人格的建构播下种子,使之今后逐渐发展成为对世界充满爱心和具有自我认同感的人,成为既有独立自主性又有合作精神的人,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三、早期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

面对未来的挑战,早期教育课程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向:课程多元文化化、保育和教育相整合、课程全纳化、课程整合化以及课程个性化等。

1、课程的多元文化化。文化与教育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多样的文化导致多元文化教育的产生,多元文化教育的开展又保护了文化的多样性。儿童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是与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紧密相连的,社会文化的多样使得幼儿园课程也呈现出尊重多元文化差异的趋势。西方很多国家的早期教育课程都慎重地考虑文化多样和文化平等的观念,强调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并将多元文化理念注入和渗透到课程内容及课程活动中。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各国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尊重其他文化并善待差异,是保证文化平等和文化多元的前提,也是构建课程体系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多样性的文化元素大大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为更多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2、保育和教育相整合。日本“幼保一体化”通过政府主管机构及幼托服务提供者的整合、师资培训及任用的整合、设备标准及设施的整合、教保服务内容的整合,以及相关立法保障和财政经费的支持,试图实现“幼稚教育”与“托育服务”两个制度和两种机构的整合。1997年日本大藏省、文部省和厚生省研究幼、保二元合一与设施共享等问题,推动二元渐趋整合[2]。

英国政府20世纪90年代末启动了全面整合学前儿童服务体系的改革进程,试图走出一条全面整合学前儿童服务体系的道路。1998年 的 政 府 绿 皮 书《应 对 保 育挑 战》(Meeting The Childcare Challenge)提出,托幼机构提供的服务要改变保育和教育分离的状况,将“保教一体化”作为拓展学前儿童保育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的国家战略发展重点[3]。

3、课程全纳化。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于 20 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它的内涵是指“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全纳教育不只是关注残疾儿童,或者只关注为被分离的特殊教育寻找一种替代方法。全纳教育鼓励决策者和管理者注意教育系统内部的障碍,考虑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又如何可以消除。……全纳教育成为21 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纳教育理念提出伊始是针对特殊儿童遭受普通教育歧视、排斥等教育不平等的问题而言的,但是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全纳教育的研究早己超越了特殊教育的范畴,进入到普通教育领域。

在全纳教育环境中的普通幼儿,能快速地解读特殊儿童的需要信号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其社会帮助技能水平远高于在传统普通教育环境中学习的儿童。课程全纳化可以培养所有儿童的社会感,促进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的社会融合。隔离会使儿童变得恐惧、无知、并且容易形成偏见。课程全纳化可以帮助儿童减少恐惧、建立友谊、增加尊敬和理解。endprint

全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全纳社会和实现全民教育。教育全民化的发展及其努力为全纳教育思潮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全纳教育与全民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全纳教育是实现全民教育的必要条件,一个教育体系只有实现了全纳,才能真正实现全民教育的目标。”

4、课程整合化。课程整合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幼儿园整合课程既是课程发展的国际趋势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表现,更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以及学前教育性质的客观要求。

课程专家Beane (1998)认为整合课程包括:经验统整、社会统整、知识统整和课程统整。认为课程发展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着眼点,由师生共同合作依据实际情形设计课程。比恩指出,统整课程是课程设计的理论,它旨在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共同合作,跨越学科的界限,以认定的重大问题或议题为核心来组织课程,并促成個人和社会的统整。

Robin Fogarty提出了十种整合课程模式,并将这十种整合课程模式分为具体科目整合、科际整合和学习者整合三大类,其中具体科目类整合包括分立式、联立式、巢穴式;科际整合类包括关联式、共享式、网状式、线串式、统整式;学习者整合类包括浸入式、网络式。

吕耀坚指出课程综合是未来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同时课程综合引发了对学前美术教学的新的思考与认识。作者从系统理论、儿童发展理论、美术学科特征等视角提出了学前美术教学设计的七条原则: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开放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及师幼协同性原则,为课程综合化背景下的学前美术教学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5、课程个性化。个性化教育是指一种重视个性、承认差异、发挥自我、注重学生潜能发挥、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和素质全面提高的创造性教育。个性化教育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并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同发展。个性化教育实质是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重要依据,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以及个性充分发展、人格健全为目标的教育。

西方现代个性教育思想主要凸现于新教育思想、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中。 新教育思想于19世纪90年代开始在英国产生,后来又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新教育思想从各方面批判旧的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主张建立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学校,强调儿童个人的自由和发展以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活的联系。

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儿童中心取向和教育实验。明确关涉儿童个性的主要是“个别教学”的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存在主义者认为,教师对学生发挥的作用应该是“生产性”而不是“复制性”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教学进度方面,存在主义主张都要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可整齐划一。

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中也存在着对个性关注的思想,杜威强调的是“个性的变化与可塑性”,他对儿童的个性也十分关注。他的“做中学”实际上是强调的是主体性的发挥。

在日常生活中,蒙台梭利主张“儿童自我服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也体现了其主体性思想的一面,同时,她还强调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布置相应的设施,这也是对群体差异性的关注。

瑞吉欧的方案教学尽管没有直接提到儿童的个性,但其中对于儿童兴趣的尊重,他们的小组工作、深入研究、纪录、图像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指向儿童、教师的差异性与主体性,这些均关涉着个性化教育。

四、结语

面向未来,人类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人类驾驶自己命运的希望在于当今的教育。早期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面向未来,早期教育应通过不断改革和更新,使之能为人的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去适应和改造变化多端的世界。知识性质的变化,使教育不再将价值放置于知识的传递和积累,而是将价值放置于知识的共同建构和创造,放置于人文精神的加强,换言之,教育要让儿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教育不仅要将人培养成为成功的人,而且要将人培养成为幸福快乐的人。

参考文献

[1] 赫红英,楚琳,史大胜.美国婴幼儿早期学习标准的内容、特点及影响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4(05):58-64.

[2] 曹能秀.近10年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差异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1(09):8-13.

[ 3 ] C u r r i c u l u m a n d S t a n d a r d s FrameworkⅡ[EB/OL].http://pandora. nla.gov.au/pan/99103/20090505-1614/ csf.vcaa.v-ic.edu.au/es/lies.html,2009-05-06/2011-03-07.

[4] 英国学前教育考察见闻[EB/OL].http:// www.pep.com.cn/xgjy/xqjy/zwyj/ gwyj/201008/t20100823_703666. htm,2010-12-03.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模式趋向挑战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