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8-01-22 07:23张建芬
未来英才 2017年23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积极性自主学习

张建芬

摘要: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學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学习习惯;积极性;提稿;自主学习

习惯对于完成一个长期的带有重复意义的工作,或者学习过程是相当的重要的,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孩子有一段时期,吃饭是需要人喂的,但是,你会发现,有些小孩,很安分的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吃饭效率很高,而有些小孩,东跑西窜,往往是饭都凉了,可是还没见底,这样就会造成小孩体弱多病,影响到智力身体的一系列生长发育。数学学习中的种种习惯,就像这吃饭的习惯一样制约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种种,直接的表现就是成绩的不理想。从我的教学活动中,我总结了数学学习中的三个比较重要的学习习惯。

一、“做”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的理解赖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加深。这里我强调的“做”不单单是指学生要在课堂内勤于做老师给定的练习,以及课后完成家庭作业,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多做多练,而是指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设置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利用教材提供的现有资源,创设有趣情境,加入猜想,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应用意识,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课本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围绕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创设自然界与社会中的自然现象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境,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如:因为“数怎么不够用了”?学习了小于0的数——负数;通过“有趣的七巧板”,了解了平行线和垂直线; “去括号”这一节课的学习,就是从探讨“小明是怎样计算火柴的根数的?”的问题开始,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思考、表述、交流、比较,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有成效地学到了“去括号”的知识等等。学生在探索问题的活动过程中,要提取、分析、整理相关信息,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知识的概括来自个人的深层理解,这样的知识由于融入了个体特定数学活动场景中的特定心理体验,对数学学习者本人而言是鲜活的、有生气的,是能够灵活加以迁移的,而不再是呆板、惰性或很难迁移到复杂的实际问题情境中。

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借直觉所作出的似真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科学发现的先导,又是问题解决的一种手段,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尤其是几何证明题,以及函数题中,常出现需要学生进行设想的地方,在着手解题之前能够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再创造”。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寻求真理、探索秘密、创造的欲望,自我主动学习潜能,学习过程就是这种潜能自主发挥的过程,在合适的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欲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现实”不同,自然“再创造”的过程也有差异,每个学生采用的是不同的方式方法,经历的也是不同的尝试、困惑、坎坷,获得的是不同的发现,学到数学知识、方法,学会寻求“做事”的一般规律,“画出了各自独特的思维轨迹”。使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从“做”中“学”数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反思”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在当前风风火火的课改实验中,如何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教师应重点反思的地方。我要求学生准备了错题本,有三个用处,一个是摘录易错,常错的题。二是摘抄今日知识点,第三个是学习方法查漏补缺。有一个要求,及时。易错题的摘录能有效防止类似错误的重犯,并且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思维方式上的缺陷,这是数学教学上屡试不鲜的好方法。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后来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是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东西,所以摘录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助于他们知识重组,抓住重点。

三、“寻疑”

我们的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探索数量关系、探索规律的问题情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创设环境,创设问题情境,设法满足学生渴望学习的天性,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欲得”的境地,引起学生的好奇,诱导学生在思考中寻疑,从概念的理解中、从定理的分析中、从数学公式的剖析中、从解题的方法中去寻疑,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去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对周围环境与实物产生直接的感知、发现,创造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数学概念、意识、规律在自主探索中生成、发展,在合作交流中有机会分享和巩固。

数学是人类建构的思维系统,抽象于现实生活,数学知识的掌握,必须经历思考,思考的入手点就是寻找疑问。在课堂上加入寻疑过程,要准备好问题的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采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才会产生新的疑问。要准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主动学习的习惯,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上课记笔记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阶段复习的习惯 ,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等等,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这样的一些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陈燕.驾驭良习驶向成功——浅谈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2013(3).

[2] 陈虹陶.浅谈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3(6):109-1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积极性自主学习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