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气象科普工作现状与建议

2018-01-22 15:22屈婧武芳徐焕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建议现状问题

屈婧+武芳+徐焕

摘要 气象科普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進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分析六安市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发展思路,提出气象科普工作建议,以期为六安市气象科普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象科普;现状;问题;建议;安徽六安

中图分类号 P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216-01

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1]。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一方面可以减轻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实现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另一方面有利于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因此,气象部门应了解社会民生热点,大力推进气象科普能力建设与资源共建共享,以满足公共气象服务需求,提升气象科普能力。

1 六安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

1.1 气象科普知识宣传

六安市气象局在每年的科普宣传日、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重大科普或纪念活动日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气象科普知识宣传。主要通过散发宣传材料、制作横幅和展板等方式为公众解疑答惑和传播气象知识;向农户发放《气象知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中国气象报》等气象科普资料;为中小学师生介绍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流程、天气预报制作方法并让师生体验天气预报的制作与播报,以提高公众防灾减灾能力。

1.2 多渠道传播气象信息

目前,六安市气象局每天通过已建成的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平台、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微博等多种形式发布气象信息。在遇到复杂天气时,滚动发布全市天气情况通报短信,市、县气象局预报员不间断制作、传送天气实况及预报信息,并与降雨密集区附近乡镇的气象信息员保持联系,随时关注当地雨情和灾情。同时加强与与其他部门联动,如在2017年7月底的台风应急响应过程期间,六安市气象局不定时发布局地短时强降水信息,加强会商沟通和部门联动,共同做好地质等灾害防御工作。六安市气象局加强与国土、水利、防汛等部门的联动,充分运用各类方便快捷的联系手段,使决策机关及早把握重点、全力做好防台风防汛救灾工作,为获取抵御强台风气象服务工作的全面胜利打下了基础。

1.3 基地和场馆科普教育

目前,六安市台站将影视中心、地面观测站、天气预报会商室等作为科普教育场所并定期向市民开放。通过邀请市民参观气象台站,向市民介绍天气预报制作流程、人工影响天气原理以及气象站仪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等,使市民了解气象服务工作内容,提高自身气象科普知识水平,有助于气象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1.4 气象科普进校园

近年来,六安市一直重视校园气象科普工作,定期组织中小学生现场观看气象预报的制作、气象科普专题片、气象科普展览;不定期邀请专家为中小学举办专场气象科普讲座;开展气象知识问答比赛、气象观测等丰富的气象科普活动;帮助学校建立“气象观测站”。通过一系列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的能力。

2 存在的问题

2.1 指导思想有待更新

目前,大多气象科普的工作为气象部门主导,科普内容和方式均由气象部门单独决定,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科普活动常常无法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兴趣。晴雨、温度等气象信息已无法满足农民的需要,目前农民需要专业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和可操作性强的防御措施的指导,如提供关键农时季节气象预报以及有灾害性天气预报及应对措施。因此,如何指导气象科普工作的开展,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2.2 气象科普权威性不足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因而导致公众接收的气象信息来源不统一、缺乏权威性,同时也影响了公众对气象部门发布信息的准确性评价[3]。复杂天气来临前,部分微博、微信公众号为了增加噱头,断章取义,发布与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严重不符的有关天气灾害的消息,挑战气象科普工作的权威性,违反了《气象法》的相关规定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2.3 科普覆盖面窄、内容单一

目前,气象科普工作局限于大型宣传活动和网络科普专栏,普及面较窄,无法覆盖气象防御能力弱的广大农村地区。气象科普宣传设施、展牌及台站对公众开放的时间短,宣传面窄,导致宣传受众很有限。现实中气象灾害出现时,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仅仅靠发放一些书面资料以及现场咨询理论气象知识作用微小,防灾救灾更需要的是模拟演练和情景再现。

2.4 校园科普局限性

校园科普宣传活动只有在每年的“3·23”、防灾减灾日等纪念活动日走进学校,导致学生无法接受有效的、连续的气象科普知识体系。此外,校园科普宣传范围有限,只在少数选地的学校内进行,且校园科普活动不乏走过场的形式,导致校园科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5 气象科普人才缺乏

目前,六安市科普队伍主要集中在气象工作的业务人员(下转第219页)

(上接第216页)

和气象学会的工作者,业务人员由于忙于业务与科研工作,难以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开展气象科普工作。此外,业务人员大部分不是专业人员,文字功底薄弱,敏感性不够,导致科普效果不理想,影响科普事业的发展。

3 建议

3.1 重视对青少年的气象科普教育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气象科普教育活动,建议以教育部门为主,会同气象、科技等有关部门,对校园气象站仪器设备配置、维护等业务进行专业化指导,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增强学生气候环境保护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3]。

3.2 实施农民气象科学素质行动

农村是气象灾害多发区与重灾区,应重视农村农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关注农村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气象科学素质提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通过对乡镇信息员的培训,再由他们向村民宣传,普及气象科学生活知识,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4]。

3.3 实施气象科普信息化工程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气象科技传播力度,做好气象科普工作。通过制作动画片、网络游戏、宣传片、气象科普专栏、专题等方式,精准推送气象科普信息,不断满足公众气象科普个性化需求[5]。

3.4 实施气象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加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优化气象科普设施布局,增强气象科普教育功能,让公众通过现场参观、亲身体验等生动、直观、有趣的方式,了解气象科普知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参与气象科普活动对气象科普设施和场所的需求[6]。

4 参考文献

[1] 祝燕德,胡爱军,熊一鹏,等.经济发展与天气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4-9.

[2] 杜尧东,陈新光,王广伦.广东“三农”气象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广东气象,2006,28(4):1-4.

[3] 杨武,陈玥熤.重大气象灾害天气过程新媒体服务的思考[J].广东气象,2015,37(3):66-68.

[4] 官昌贵,左雄,何泽能.提高公众灾害意识,增强公众应对气象灾害能力[J].经济研究导刊,2010(5):236-237.

[5] 张波.新形势下发展公众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5,9(9):214.

[6] 丁建武.新形势下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思考[J].气象软科学,2010(1):70-74.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议现状问题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三代人的建议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