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阅读教学探析

2018-01-22 06:29谢刚学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习惯阅读教学思维

谢刚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多元化数学教学开始走入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兴趣是引导其热爱数学、主动思考的最好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是每个数学老师必须认真思考的事。本文提出了小学数学阅读的教学内涵,对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提出了学理分析,并针对小学数学趣味阅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阅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相关阅读材料的运用,认为数学阅读是可有可无、可讲可不讲的内容。但是,在深度探究了这些阅读材料后,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些阅读材料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并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内容丰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教学资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趣味阅读资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数学课堂注入新鲜活力。

1 数学阅读教学的内涵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数学的阅读同语文阅读一样重要,数学阅读分为浅阅读和深读两种,浅阅读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深读则是需要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发现数学信息、探求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阅读就是通过数学文本获取数理知识、理解数量关系、感知空间结构变化的过程。数学阅读教学,即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对于文本获取数学信息的智育活动。

2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学理分析

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没有掌握良好的数学阅读方法,对于一些应用题的信息看不懂题目条件、看不出逻辑关系,这些都说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弱。同时很多教师也不重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只重视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学理分析。

2.1 从认知情况分析来看

数学阅读教学符合小学生实际认知规律的发展。其思维主要呈现出具体性和形象性等特点,求知欲强烈,受学习经验和内容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还不够强,学习方法方面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学习习惯还处于塑型时期。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

2.2 从小学数学特点来看

小学数学的内容比较简单,贴近生活,数学的学习让小学生对数字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一般都是直观教学,教学选取简单的、联系学生已有经验的内容,数学知识大多需要详细的文字解释。小学数学的知识点适用于阅读教学,同时通过阅读教学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3 小学数学趣味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从兴趣出发,培养阅读习惯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需要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字符号作为数学中的阅读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奥秘,通过数学阅读来感知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阅读带来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例如,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需要从教材中的例题出发来进行讲解,通过让学生阅读例题,发现相关的信息,并通过关键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有用的信息,并养成一边阅读一边做标记的習惯。数学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不是在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需要长期的坚持。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为学生搜集一些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数学材料,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对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辨析分化,从而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式,实现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使课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3.2 提高认识,正确阅读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习的前提,阅读不仅仅是局限与对文字的赏析,还包括对数学中一些符号、图表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方式来阅读,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内容,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由来。学生要学会从教材出寻找问题的答案,实现课堂以读促写,以读促探的教学功能,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让学生体会数学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符号本身的阅读,而是在阅读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探究新知。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能形成鲜明对比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找出阅读材料中存在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紧密的逻辑思维,从而也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学,以辩证的角度合理推理数学问题。

3.3 启迪思维,保持热情

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思维应用的能力。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活动来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开展对知识的探究,从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得出问题的答案之后,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进而会促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保持积极的思维态度,期待课堂的开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可以供学生学习的部分,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养成爱问、好学、会问的学习习惯。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进行多次阅读,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再仔细阅读,通过反复的阅读可以解决自己在刚开始阅读中所不理解的问题这也体现了阅读对于学生学习所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将设置的问题划分层次,使得学生在每一个层次中都能启迪思维,保持思维的灵活性,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阅读,开展趣味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技巧和习惯,真正体现数学阅读的价值,同时,也让数学课堂与教材有机地融为一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厉小康.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4(02)

[2]陆宏.关于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几点看法[J].数学教学通讯.2014(03)

[3]马长青.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6)

猜你喜欢
习惯阅读教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