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2018-01-22 06:29郝青璞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高效率小学策略

郝青璞

摘要: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高效性学习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稳步前进、良性循环的过程,而不是毫无创新的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小学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勇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顺应教学改革潮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对小学课堂教学高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高效率;策略

引言: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下面我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1 培养学生主动认知能力,巧妙安排合作学习

主动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如何去主动认知、主动探究、主动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课堂效率,更应该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积极加以引导,例如,在学习圆的直径、半径复习课时,可以把它变成《橡皮泥上的数学问题》。可以在课前叫学生准备好橡皮泥和小刀,在课中有学生将橡皮泥拧成一个球,用刀一分为二看它们的直径、半径是多少;有的学生将圆的大小直径构建圆形建筑,甚至有学生将橡皮泥拧成圆放在圆柱中求阴影部分的体积、表面积这一系列问题,可以分为小组进行讨论研究,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动手实践,课堂整体氛围空前活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间巧妙地形成了合作学习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对知识点有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点做了铺垫。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国标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年、月、日”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生日快乐”的音乐,从而引入主题———“年、月、日”,使得学生迅速进入数学学习的最佳状态,认真听教师讲课,教学效果良好。

3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热情而真诚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要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创设情境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是高效教学活动的关键。因此,要想营造出更热烈的学习氛围,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若教师不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单向性,降低教学效率。小学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学,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以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在“加减法运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开展口算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会更为充分地掌握运算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表扬比赛成绩优秀的学生,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以此激发其他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5注重课堂反馈的有效性

课堂反馈是检验一节课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它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能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增强课堂实效性。课堂上要及时收集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越及时越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调整。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从学生的目光、表情、态度来了解;也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最后五分钟给学生提问释疑;也可以当堂提炼少量的涉及本节课重难点的练习题给学生做,教师根据检验结果及时补充讲解。无论哪种形式。只要及时得到反饋,就能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注重课堂有效评价,关注全体学生发展

现阶段,对小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和评价,大部分小学教师并未引起重视,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小学生不能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所以,在新形势下,小学教师应对课堂的有效评价予以重视,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小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

以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为例,小学生对此章节的知识点理解较为困难,故很难提起学习兴趣。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只重视结论教学,忽视了过程教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让其认真听讲,及时反馈。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熟练掌握“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乘以这个数,然后再相加两个积,其结果不变”的结论。教师应要求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掌握分配律的推导过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归纳总结意识。

7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批改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教师可以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有利于调整教学内容的进度;学生可以从作业检测中了解对所学内容掌握程度,确立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式方法。教师从作业批改中获取的信息,不仅具有促进和调节学生学习的功能,而且具有对教师的教学的参照和导向作用。

结束语: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主战场,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更是一门极强的艺术,而这恰恰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施树玮. 探究小学课堂教学的“稳”与“变”[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8(11)

[2] 洪艳. 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J]. 新课程(下). 2014(08)

[3] 邓秀仙. 校园足球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可持续性发展分析[J]. 科技资讯. 2018(09)

猜你喜欢
高效率小学策略
如何获得高效率的学习状态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小设疑与高效率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种高效率单级PFC变换器的LED照明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