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欣赏 感悟美丽

2018-01-22 06:29李伟林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探索教学方法

李伟林

摘要: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是一门培养小学生艺术素养,陶冶小学生艺术情操的重要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不再是简单地教导学生美术常识,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提升自身品味。然而纵观当今小学美术课堂,小学美术教师对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定欠缺,由此,本文对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教学方法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读者提供思路。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美术教学;教学方法;探索

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激发小学生的美术感受能力,为小学生学习美术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环节,对小学生的艺术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丰富美术欣赏课的内容,培养小学生感悟美的能力,并发自内心爱上美术,从而培养起健康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不断向符合素质要求的优秀儿童发展。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美术欣赏形式

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除了要合理设置课堂内容,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外,小学美术教师还应通过各种素质教育倡导的新型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欣赏中来,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欣赏美术,并逐步养成在生活中观察生活之美的习惯[1]。

一方面,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小学美术教师可给予学生释放活力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绘画或表演的环節,让小学生的大脑和身体同时投入到美术课堂中。欣赏美术作品不仅是“看”,更重要的是欣赏其中的深刻内涵,而这些内涵有时光凭“看”这个简单的动作是无法全面理解。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在为小学生讲解完作品后,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情绪临摹画作,并在其中加入自己的理解;或是根据美术作品中的情绪或作者的经历进行小型情景剧表演,让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融入作品的情绪中。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形式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不断投入到小学课堂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欣赏课上充分利用这些手段,丰富课堂内容,使小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迷人的动画片》这一节内容时,小学美术教师除了带领学生欣赏课本上的木偶、泥塑和剪纸等动画素材之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播放一段简单的动画,并为学生解析动画制作过程,让学生对动画的形成有直观的认识,从而让小学生养成在观看动画片使挖掘其中美术知识的习惯,提升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使欣赏美术成为学生的潜意识行为,融入到其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鼓励学生自主欣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服务角色,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并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美术欣赏课却缺乏这种意识,导致学生一味听教师授课,内心没有产生自己的想法,这对美术教学课堂来说是一项致命的缺点,因为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学生对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2]。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在欣赏课上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其看法进行正确引导,使其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收获乐趣,并进一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例如,在欣赏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张汉平的《南美水仙》这幅作品时,教师首先可为学生介绍这幅写生作品的由来,并讲解该作品中疏密有致、刚柔并济的线条所反映出的作者熟练的美术技巧[3]。而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看法,除了美术技艺上的展示,从作者的作品中还能看到什么。此时学生会产生千奇百怪的想法,教师可不必急于纠正,而是肯定学生认为其美或丑的想法,并告诉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本来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其中体现的是一种尊重的思想,而只要带着尊重的心去欣赏作品才能看到隐藏于表面的深度内涵。鼓励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上发挥主体作用,就是要让学生不被固有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抛开别人的论断,用自己的心去欣赏作品,在欣赏中不断提升艺术素养。

三、引入相关艺术情境,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艺术作品从来都不可能是脱离于创作者而单独存在的,每一件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心血的汇聚,其创作的动机与创作时饱含的情绪,都是在对该作品进行欣赏时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内容。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单纯地为学生讲解美术作品中的要素可能无法充分引发共鸣,导致欣赏课的课堂有效性大大降低。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的相关知识,在欣赏课上为小学生搭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情境,将作品与背景有机融入其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代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深刻地赏析作品。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彩墨游戏》这一节内容时,有对张大千所作名画的赏析环节,教师可先为学生介绍张大千的生平故事,让学生了解张大千生活的动乱年代里发生过怎样的事情,并通过将教材中的作品与其所作其它作品进行对比,来梳理张大千的心路历程。将背景介绍完后,教师再将学生的目光转移到课本上的荷花图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张大千的了解来解读其创作这幅画时的感情,并从画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细节,比如从荷叶灵动的身姿中感受到张大千的超凡脱俗与不为外物所累,或是从昂扬生长的荷花身上看到创作者对美好明天的希望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欣赏课堂可选用多种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教师可在备课时充分挖掘作品内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利用有限的时间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的力量丰富学生的艺术感受,或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思维的碰撞,以完善其艺术欣赏能力;在欣赏作品时,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使学生代入其中,从而提升其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云涯.基于审美能力培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欣赏课开展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34.

[2]南统建.如何引领学生在美的世界里遨游——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30):50-51.

[3]孙永军.小学美术欣赏课的价值及教学方法[J].甘肃教育,2018(06):122.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探索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