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 谈体育教研组发展之路

2018-01-22 06:29龚芹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教研教材

龚芹

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教研团队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我校体育教研组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组教师分工合作,以发展学校体育工作为己任,努力提升教学理论素养,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落实教研活动,加强团队建设。

1.坚持理论学习

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学是盲目的、肤浅的。利用教研活动开展理论知识学习是我校团队建设的一贯传统。我们坚持学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教学刊物中关于学校体育特色建设、学生身体素质发展途径研究、篮球、足球、田径的教学方法与案例等内容。我们了解到国家与社会都非常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现阶段我国大中小学的学生体质下降现象非常严重,因此抓好课堂教学,发展我校特色项目,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2.做好教材分析

现目前我们课堂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体育教材、重庆市出版的体育锻炼纲要、《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三部分组成。因此我们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三种不同的教材。分析三种教材的共同之处,找到各个教材的特点,结合学校及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材分析。并根据教材特点,制定适合我校学生的具体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3.开展课例研讨

教学过程是一个检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我们的成功与进步,也能看到我们的失败与不足。因此,课例讨论是执教者与参与者共同提高的过程。针对我组教师执教研讨课的过程,我们进行热烈的讨论。如何设计开课的小游戏,如何检验小游戏是否合理,如何分层教学,如何保证课堂的运动量,如何有效放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讨论的话题,年轻教师在这样的讨论中一次次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4.加强教学反思

我校的教学要求是“功在课前、精在课堂、思在课后”。正是这样的教学要求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善于做自我反思与自我提高,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一节课结束,我们从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安全预案、课堂练习密度与强度、学生的参与表现等方面积极反思,从多方面观看自己的课堂,及时作出教学反思,对下节课做出有效地教学设计,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着眼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怎样的教学过程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呢?这是我组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在优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运动兴趣,养成锻炼习惯。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提出,要将体育课上成既有趣又有效的体育课,不要采用单一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主动参与是我们理想的目标。

新老师在快速跑教学中用一张报纸做道具,全课采用游戏教学法,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年龄特点,又在游戏中有效地传授了快速跑的动作技能。整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从捉尾巴——顶着报纸跑——春种秋收——打气球等游戏内容的串联,利用一张报纸贯穿始终,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掌握了快速跑的技能,又科学巧妙地发展了体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了锻炼习惯,较好地实现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有些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一旦赋予兴趣的元素,它就会变得很有生命力。例如在提高学生腰腹力量的教学中,长期采用的练习就是仰卧起坐。如今我们结合现代体育的一些元素,“平板支撑”学生们也敢于接受挑战。再根据腰腹力量练习的要求,设计仰卧举腿、仰卧两头起、俯卧一头起、俯卧两头起等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练习兴趣,练习效果不言而喻。

(二)培养意志品质,促进适应能力。

体育课有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其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体育课上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最有效的项目就是耐久跑。在本学期初,我们重点发展了学生的耐力素质,摸索到提高耐久跑能力的一些方法。

1.数量阶梯变化,消除畏难情绪。以50米乘8为例,开始练习时每次只跑15米乘2,逐步递增到15米8;然后又从30米乘2递增到30米乘8;最后从50米乘2递增到50米乘8的完整練习。通过跑的距离与数量的变化,学生一步步克服了畏难情绪,从不适应到到适应,对耐久跑的害怕心理逐步淡化。

2.场地循环变化,保持良好心态。每次都选择相同的场地练习,会让学生看到这个场地就联想起跑步时难受的状态。因此耐久跑每次练习尽量选择不同的场地,有时是篮球场、有时是足球场、还有时在跑道,不一样的练习场地,情绪和心态都有所不同。在轻松的状态下能保持较好的练习状态,对发展耐久跑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3.节奏递进变化,掌握正确方法。耐久跑节奏的把握是提高耐久跑的重要方法之一。从单个计时到完整计时都引导学生关注呼吸节奏与跑步节奏,体会节奏变化时体能的变化,再到体能变化时意志力的变化。一步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极点的出现,掌握克服极点的方法,掌握冲刺阶段加速摆臂的方法。正是这些方法的掌握,学生的耐久素质提高了,意志品质也得到了极大的磨练。

(三)提高技能技巧,形成体育能力。

课程标准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技能技巧的提高,才能形成体育能力,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例如,健身街舞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之一。但从技术动作上来看,对协调性、灵敏性的要求较高。我校骨干老师执教的“酷炫节拍”一课,以时尚音乐为主流,“大容量、高密度、小强度”的练习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练习热情,通过斗舞、展示、创编等组织形式,使学生逐渐掌握了动作要领,提高了街舞表演的能力。老师通过一系列的舞蹈编排与学习,让学生轻松愉悦地体验、展示、小组合作、相互竞争,不仅提高了运动技能,更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达到了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体育教学与教研的发展之路,不仅要发展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更要发展教师的集体教研意识,用集体的智慧来带动教育教研的发展,这样我们的体育专业化发展之路才可能走得更远更稳。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教研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