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晒晒太阳”

2018-01-22 06:29陈友清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晒太阳课文内容

陈友清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但语文教学改革重形式,轻内容,让语文教学从一个误区走进了另一个误区,从“填鸭式”走进“满堂问”,“全分析”,语文教学变得越来越复杂,其实无论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还是从学生的思维因素特点考虑,语文教学就是要求简单化,特别是小学的语文教学,适当的积累,少点分析,多点童趣,多点孩童的生活气息,这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度整理,其中之一就是要把语文教材带出课室,让语文教学“晒晒太阳”,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关健词:晒太阳;生活意义;生命价值

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从未停步,特别是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各种教学理念和手段的实施让人目不暇接,其中“自主、合作、探究”,在刚开始时,作为课改“旗帜”高高飘起,这个提法本身没有什么问题,这应是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但我们在课改的过程中,却主要把它当成了教育教学的手段。关于自主学习,课改要求在课堂上主导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变成了课堂上的“主持人”,并强调必须弱化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的角色,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还要体现在师生关系上,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的标配,结果大多在课堂上为合作而合作,探究学习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更无从谈起。

我们应该注意到,近年来的语文课程改革,主要重在教学理念和手段的改革,这些在“应考”的指挥棒下又显得软弱无力。另外,我们的课程改革很少对我们语文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作相关的调整,一学期、一本书、讲练,练讲,这样的语文课程,教出的学生,分数不低,而对于我们的语文教育则是一种伤害。而更加难以改变的现状是,把“应考”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学的依据,这种“应试语文”不但使语文在学生眼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而且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目标的实现变得遥遥无期。

要改变这种情况,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么我们能怎么做呢?我觉得首先应是改革语文教材,改革语文教学内容:多点童趣,多点孩童的生活气息;少点语言技巧分析,少点语法讲解与练习。让我们的学生走出课室,走进生活;让语文,去外面“晒晒太阳”。

一、根据课文内容,观察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美。

对于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教学内容通常要求学生,通过课文的描写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当然,伴随的现代化的发展,多媒体的使用,教学鲜活了点,但并不能代替学生亲身去感受大自然,莫言在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讲故事的人》中提到小时候放牧的经历,在大自然中,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倒影。而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停留在课堂讲解分析,学生洗耳恭听的层面上。这样使学生获得的只是课本知识,学生的直接的感性积累相当有限;这样不但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是不太有益。因此,要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陶冶自己的情操。我们有《找春天》之类文章,我们就不要留在教室里找了,我们可以带学生去学校的花园里找找,在学校四周的田里找找,或者利用春游的机会,让学生去收集这些方面的感性材料,我相信学生会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春天。

二、根据课文内容,实地采风,了解民间风情。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间文化始终与民族文化相伴随,而每个地方都有其不同的风土人情,民俗风貌。我们的教材应该根据各年级同学的特点,编排了一些有关名胜古迹和一些民间传说故事的课文。在学习这些有关名胜古迹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了解本地一些具有特色的古迹,例如:在教《赵州桥》《长城》等这类描写名胜古迹的课文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亲自带着学生去观察我们周围较为古老的建筑,了解这些建筑的建造特点和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学习语文课本的兴趣,还会加深对本地一些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又例如:在教学《西门豹》《女娲补天》等一些有关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的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询问他们的长辈或者采访一些对本地风土人情较为熟悉人士,从他们的叙述中了解一些民间故事,通过适当的整理,在课堂上同学们一起分享搜集到的当地民间故事,学生找到的不乏一些有趣的民间故事,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学习的气氛非常浓厚。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了解当地一些民间故事,也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而我们的语文课程,还是重在分析课文的描写和叙述上,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教材难免产生陌生感。

三、根据课文内容,组织社会调查,感受时代脉搏。

我们的社会瞬息万变,如果我们只是把我们的学生关在学校,关在家中,或者挂在网上,我想我们的孩子将对我们的社会变得冷漠,对社会发生的事变得麻木和无知。我们要让孩子多一点关心社会,那么就要他们多一点亲身了解我们的社会,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亲身去做一些社会调查。

四、根据学生特点,参加劳动实践,让学生感悟生活。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劳动,让学生去感受劳动的滋味,体会劳动的快乐,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贴近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体会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这应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劳动无疑为学生的思想成长,为学生的继续学习,积累难得的生活经验。可以这样说,有的知识课堂上是永远也学不到的,而且劳动获得远不止知识本身。让学生去田间劳动,让学生感受劳动艰辛,感悟收获过程,体验农民苦乐。

让学生多一点接触大自然,多一点感知生活环境,多一点了解社会生活,多一点体会劳动实践的滋味。这样的语文学习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人格素质的塑造都起到重大影响,我们的语文课也会因此而闪烁着生命的灵光。让我们的语文去“晒晒太阳”吧!

参考文献:

[1]《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才智》 2012年02期

[2]《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快乐成长》《(教育教学研究)2008年05期

[3]《语文教学低效原因剖探析》《语文学刊》2006年24期

[4]《論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西南大学;2010年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晒太阳课文内容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晒太阳的猫
漫话民间故事
爱晒太阳的猫
漫话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