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体会

2018-01-22 06:29张慧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一年级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张慧

摘要:小学学习过程中,语文学科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所以,小学教师及家长应加强对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视。阅读除了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同样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而且一年级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最好阶段。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期间,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对策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语文;一年级

阅读能力与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效果存在紧密联系,同时也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学生由最初几个汉字构成句子的阅读至数万字文章的阅读并对其中情感的体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中[1]。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其阅读基础较差,总是带着新奇的态度阅读。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对这一阶段的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以便未来更好的学习。

一、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讲,其最初的学习由拼音开始,由拼音向汉字识记过渡需要一个过程。一年级学习期间,学生刚刚与汉字及文章接触,在该阶段对小学生阅读习惯进行培养,有助于学生热爱读书,提升其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书籍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要想将书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则需要小学生与教师一起努力。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期间,教师除了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量的重视,同样需要注重学生获取的知识。带领小学生到书店或者图书馆购买自己喜爱的书籍,利用自主阅读法激发并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教学期间,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学习及接受状况提出要求,严禁太高。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选择,并支持其读完,然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及感受。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发展特点,建议小学生阅读基础类的科普书籍或者童话故事,使小学生主动阅读,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主动阅读期间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有效结合思维训练与阅读

阅读行为除了对文章中文字的阅读,同时也需要与文字互动,主动思考阅读内容。阅读行为通常与思考行为有关。阅读教学期间,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有助于小学生阅读期间探索自己的阅读方法,以此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需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对不同思维训练进行设计,有效结合思维运动行为及阅读学习行为,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授《小松鼠找花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将自身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期间讲解课文,而不是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讲解。通过学生阅读代替教师讲解,学生阅读期间,发散学生思维,让其主动思考,促进了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提高,丰富了课堂活动。课堂开展初始阶段,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让其对小松鼠找寻花生所在位置进行思考。结束阅读,分组讨论,让每位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活躍课堂氛围,主动思考相关问题,通过该方法,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2]。阅读的目的是将有关问题解决,找寻其中的信息,而不是单一的阅读和认字。有效结合思维训练及阅读教学活动,促进了小学生文字感悟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阅读质量。

三、有效结合看图训练与阅读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讲,同抽象思维能力相比,其形象思维能力更好。而且图片的吸引力较文字更大,在理解方面,小学生图片理解能力显著优于文字。要想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则需要将小学教学期间图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科学、合理结合看图训练与阅读教学,其可以将教学过程中以形象化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3]。课文学习期间,利用文章中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对文字内容进行分析和了解。阅读开展前,分组讨论图片内容,能够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和好奇心。例如在教授《夏夜多美》这一课时,首先由教师带领学生观赏文章中的插图,然后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所看的场景,通过形象生活动的图片,有助于学生更准确的描述,发挥自身想象能力。在此期间,教师再次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四、有效结合说话能力与阅读

如果将人类比喻为计算机,那么要想运作计算机则需要思考与阅读的支持,而计算机信息的输出则是说话,由此可知,语言与阅读存在紧密联系。现阶段,课堂活动开展期间普遍存在一个规律,也就是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课堂活动中较为活跃,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重视程度。例如,在教授《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其涉及较多的对话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担任自己喜爱的角色通过声情并存方式将自己对小壁虎的情感表达出来,利用集体活动方法增强学生自信心,并对其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此外,通过表演方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的场景,更好的体会小壁虎的情感,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期间,通过开展阅读能力教学有助于小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增强,同时也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主动阅读并喜爱阅读。阅读教学开展期间,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实际发展特点、兴趣爱好等对教学方案进行选择,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进而对阅读兴趣进行培养,推动小学生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异奇. 基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 都市家教月刊, 2016(4):96-97.

[2] 丁枫源.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育策略探析[J]. 考试周刊, 2017(8):37-37.

[3] 马冉. 如何加强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说话练习[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7):34-34.

猜你喜欢
一年级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看偶像养成类真人秀 如何养成“叙事文本”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