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2018-01-22 06:29陈斌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数学课中学生情境

摘要: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开展的探知新知、解决问题活动,实际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支撑活动。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开展的探知新知、解决问题等各项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致使学生学习失去兴趣。近年来,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现行教学纲要内容,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尝试和探究,现将教研收获进行简要论述。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古今中外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不是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产生浓厚的强烈的兴趣。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取得成绩,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培养有用的人才,就一定要解决好学生的兴趣问题,学生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培养学生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师要有过硬的知识储备。

正所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学家曾说过:“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要想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过硬的数学专业知识,还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用我们的个人魅力去感染每个学生。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肩负着教育下一代人才的重任。在当今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可谓是一日一个样。如果我们教师还仅仅停留在用粉笔在黑板上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不充实自己的大脑,大部分学生会“吃”不饱,会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而多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它进入课堂,超越了传统教育教学的视野,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的密度和容量,能创造出使知識、学问来源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情感是人们解决问题、克服苦难、主动进取的“助推剂”。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作为支撑。而初中生内心情感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善于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设置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主动“投身”教学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诚然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上课的第一分钟我们就要开始着手。要想上好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就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特别的导入方法,就是情景导课,设置悬疑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是悬念法。导入新课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设计导入法要特别注意思维的启发性和导入的趣味性,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师的教学要有艺术性。

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一堂课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分钟。教师要注重课堂艺术,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能否完成既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如果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仅仅是教师的讲,没有学生的思和练等过程,学生就很容易疲劳,就会会走神。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使每节课都是高效课堂,就要求我们教师加强教学艺术,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让学生被我们的教学艺术所吸引,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学好数学课,让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陪伴学生一生,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只有学生爱学、会学,学生才能真正有所学。

参考文献:

[1]如何高效学数学(初中版) 作者:周继光 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7.5.1

[2]数学教学之我见【J】班贵芹 吉林教育 2009.5

[3]探究式教学对培养数学思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吴勇明.江西师范大学 2004.9

作者简介:

陈斌,男,汉,1982年6月生,宝鸡市凤县凤州初级中学教师,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猜你喜欢
数学课中学生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有趣的数学课
护患情境会话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网红”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