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2018-01-22 06:29秦世宪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语文方法教学

秦世宪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新课标》的实施客观上要求教师采取有别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策略。所谓阅读教学策略指的是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方面的策划与选择,它要解决的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该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策略呢?结合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

一、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对语文新课程影响颇大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离开个体的主动建构,学习毫无意义可言。建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旧知识的理解是以旧经验为基础建构;另一方面,新知识的摄入又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是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再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达到与文本发生交流、碰撞、对话和理解,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那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情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教师一般重在灌输有关课文的背景、分析、评价和结论,学生大多处在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位置,这样的阅读教学失去了它应有的生活情趣和人文魅力。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例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前,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或几次)冒险经历,回想在自己的冒险活动中父母的反应及态度,进行交流评价。然后水到渠成地追问学生:“如果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的家庭,情况又会怎样的呢?”

又如在《真正的英雄》教学中,首先,我让学生讲讲从身边、电视、电影等听闻的英雄故事,并让其发表对“真正的英雄”的看法。学生发言后,再引导:“看来不同的人对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就有不同的看法。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总统里根对真正的英雄有什么看法吧。”

以上两个教例的共同点就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俗语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读者是千差万别的。《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阅读教学理念上的一大进步。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的现象。所以,要使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之于教学实践,必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方的课堂气氛,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

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笔者在这只是谈了几点肤浅的个人看法与尝试。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效度,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探讨和实践。

猜你喜欢
语文方法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