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8-01-22 06:29张梦婷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教育意义生本理念智慧课堂

张梦婷

摘要:网络的普及、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在这样的大数据时代下,利用信息的便利性帮助教学活动的精准设计与实施的智慧课堂,逐渐成为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改革的新方向。智慧课堂智慧课堂带给学生学业的精准测评也愈来愈被关注和接受。智慧教育便是在此信息化时代必然被选择的教育新模式。本文将通过研究已经践行的智慧教育模式下不同典型课型的初中语文课例的有效模式和些许问题,以期总结归纳出智慧课堂于帮助学生良好发展的价值。本文以研究智慧教育模式本身的实效性、稳定性和长远性出发,挖掘出有助于智慧教育模式下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对于“生本理念”中教师教学模式、学生思维方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智慧课堂;生本理念;语文课例;教育意义

一、智慧课堂实施的价值

智慧教育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教育理论为核心,以信息设备为依托所建立的一种利于教育改革潮流的新的教育模式。

(一)智慧教育对教师教学的意义

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是教育资源的传播者。智慧教育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了深度结合,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教师在课堂上需更多地将教学重点放在“授之以渔”上,将教学目标放在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上。在智慧教育中,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也早就从一味追求学生学业水平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更多的关注学生们的成长。随着智慧教育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顺应发展成为奋斗在一线教育的“智慧教师”。于教师而言,智慧教育将会赋予大家更大的挑战。教师们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学科素养,不断汲取智慧教育中带来的信息知识,开发自己的潜力,然后不断挑战自身,坚持智慧教育实践,塑造个性,融合课堂,做好“智慧课堂”的领跑者。

(二)智慧教育对学生学习的意义

信息化时代,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强,渠道广。在这大好的社会背景中,智慧教育模式恰好是一种能够更好的利用学生此时的特性的有效手段。智慧二字,不简单着眼于能够利于科技信息手段去学习,而是学生能够将它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帮助自身无论于生活或者学习上的成长。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学生的“死板”让他们成为了只会做题的机器,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终成为“小时了了,大时未佳”。而现在的课堂,学生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主导者,智慧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成就“智慧学生”。智慧教育更多的是能够培养学生一种新型的锻炼思维的能力。

二、智慧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的挑战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年跨度大,知识点分散,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那么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中,开展长时间的智慧教育就具有极大挑战。

(一)教育目标的偏离

学生在六岁至十六岁这段时间,正是出于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初中阶段又与青春期重合。以初中为例,初中面临着中考升学,课堂智慧化的最大的挑战便是将学业测评归置于其中。课堂上使用高新技术,当然是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使课堂更为生动活泼,可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往往以图新鲜为主,这当然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那么,教育的目标也就有所偏离。

(二)数据的死板

智慧教育深入课堂,往往以数据的整合为先驱。现下的智慧课堂的数据平台皆以统计为主,如统计某道题的正确率,或者是某位学生的正确率。但是教师决不能简单的通过这些数据就判断学生在这一堂课或者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所以,这样看智慧教育数据平台在灵活性上还需改善。

(三)市场的紊乱

智慧教育所依托的智慧平台太多,校企合作是目前践行智慧课堂的最多的方式。然而,在大数据的整合情况下,校企往往衔接的不够紧密,如产品的优化,数据的处理,教学效果的反馈等等。

三、智慧教育下的语文课例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不同于理工类学科,强调的是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的培养,以理解为主。

(一)互动性

语文这门学科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多时候师生的沟通不及时不准确,教师无法准确的根据学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学生也会因为不能及时理解教师的活动安排而导致语文学习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一在针对比较客观知识点的学习上,例如文言文的学习,互动性十分必要。在初中阶段,课改大纲中虽简单要求学生能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即可,但是在扫清文章障碍、理清文章脉络这一部分还是很有挑战性的。比如在《愚公移山》和《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我均采用了学生利用课下注释理解文本的教学手段,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水平,我基于智慧课堂的“互动性”,借助智慧平台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的形式,迅速建立简单的文本反馈平台。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文本的疏通之后,利用手中的反馈器,及时反馈给我。利用客观题的反馈和数据的统计,我就能了解课堂上的这一活动是否具有有效性,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调整余下课堂的节奏。而学生利用这一反馈,也能不知不觉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文本。

其二在针对主观文本理解上,例如抒情类文本的学习,互动性能帮助教师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散思维。比如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文章的教學上,为了让学生能够把握到文章从头至尾不断递进的悲壮氛围,我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建立学生端与教师端的联系,将设置好的活动发给学生,学生也将活动反馈利用联系传送回教师端,然后全班学生同老师一起慢慢走入文本之中。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与老师互动,更与其他同学互动,在互相观测对方的理解之后,更方便自己理解文本,体会悲壮情怀,使课堂长久氤氲在合适的语文氛围之中。

(二)公平性

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时时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变化,也不能凭一己之力做到完全的公平对待。但是,智慧课堂却是一个公平课堂。平台很客观的去判断每位同学应得的答题机会,平均的分布给各个同学。在语文课堂上,我常常利用“公平挑人”的功能,随机抽选同学进行问答。更多的是,学生的反馈可以隐藏掉同学的姓名,那么不会影响教师带着“主观情绪”去看待这一反馈的同学。语文是一门主观情感更胜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上必定更需要公平性,方能帮助学生教师更好的做好语文学科的学习和教学。

四、智慧教育利于“生本理念”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校园智慧形态

智慧教育不能仅存在某一个学科或者某一个年级,全校整合资源形成完善的校园智慧形态才是可行之策。一全校教师皆须有学习使用智慧教育模式的必要性。教师们的终身学习不断进步方能是学生的典范,也能与时俱进,这样学校才会有合适的氛围发展智慧教育。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全面考察合适的智慧形态,结合本校的学情,选择合适的智慧教育道路。

(二)优化整合教学学科资源

有效结合信息技术和各学科资源,基于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有的学科需要做实验,需选择更多的图像视频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的学科需要活泼的课堂,帮助学生更乐观积极的学习,需利用平台构建更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有的学科需要学生于实战中总结经验,即需平台拥有强大的题库跟云平台提供学生跟教师相关资源。

(三)创建结合学情的个性化学习平台

每个学校,乃至每个年级或者每个班级都需要有自己个性的智慧化学习平台,而不是一味使用同一个课型、同一个案例。新课改要求还课堂于学生,践行“生本课堂”的理念,智慧平台需根据不同的学情要求去不断更新个性化学习平台,建立长久的跟踪机制,才能明确智慧教育之于普通课堂的有效性。

五、结语

信息化背景下,只有不断革新新的体制、新的模式、新的资源、新的学习平台以及新的校园形态,方能成就“智慧教师”、“智慧学生”、“智慧学校”。

参考文献:

[1] 李冰冰.信息化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研究[M].江苏师范大学,2014.(9)

[2] 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 2012(12):5-13.

[3] 陈琳,孙梦梦,刘雪飞.智慧教育渊源论[J]. 电化教育研究,2017(2):13-18

猜你喜欢
教育意义生本理念智慧课堂
浅谈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让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乐课堂
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的开展研究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优化对策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