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系列故事化单元教学策略探析

2018-01-22 06:29沙晓文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小学数学

沙晓文

摘要:形象化思维是小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但数学学科却以高度的抽象和理性为标识,二者的相差便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而需要明确的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其符号、概念、规律和原理均以生活实际情境为依托得以提取、演绎和归纳,所以,形象和感性乃实为其根源。由此得来的故事化数学教学便有了其立足之据与可观的预想效果。而单元内针对同一主题的知识排布具有紧密的逻辑和联系,且伴有生动化的插图,依托此,系列故事化单元教学则具有了实施生长的土壤。

关键词:小学数学 系列故事化 单元教学

小学数学教材并未明“单元”字眼,而是直接以主要学习内容命名概括与此有关的知识分支。但分支间必有关联,必有递进性的内容简繁梯度设计。利用此,教师便可参照教材插图创意性地设计与知识相结合的、具有情节发展的学习主题故事。以串联情境联系知识整体,以提出问题调动探究欲望,以培育思维延展情境分支。

1.情境串联,故事整体中联系知识整体

关于单元学习主题的故事设计应以单元内各节知识的内在逻辑递推性为参考,串联各节故事情境,以形成一个容易被记忆和调取的故事整体。此种形式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新颖有趣而充满吸引力的,而且形成了一种“以文促理”、“以感性促理性”的巧妙对换,即依托对故事整体情境的想象,加深知识理解,同时形成对单元主题知识详细、全面的调取和掌握。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主题包含有三小节,分别为“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看图比大小)、“分数的简单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简单应用”(分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变与不变)。我便以此主题第一页的插图“同学们郊游野餐”为主题故事设计起始点、大方向,进行根据每节知识的情节扩展。如基于“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故事大致如下:五一节,暮春初夏,冷热相宜,花草争艳而显出一派生机盎景。三(1)班的同学在周日便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启了植物园之旅......午餐时,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食物席地而坐。小茹拿出了两块面包,和小红说:“我们吃一个,一人一半。另一个给小明他们四个,因为他们没有带食物”(我在黑板上

画出面包被一分为二和一分为四的草图,同时引出 和 的概念,且可比较大小)......在本节与下一节“分数的简答计算”故事情节衔接上,我便将镜头拉向同学们午餐后的游戏上,即“午餐后同学们提议玩过家家的游戏,其中一组用泥土捏了一个大披萨,模拟着分给老师其中的 、分给班长 ......(画出草图,并引导学习分数加减)”。如此,情境的串联便自动将知识逐步进行了连接,学生对分数的表示、大小、加减等形成了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2.问题提出,情境依托中调动探究欲望

系列故事情境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以发挥学生主动思维为目的的提问环节提供了充足的素材、诱发动力等有利条件,因为发出于实际情境的问题总具有激发人探索欲望的能力。

例如:在上述第一点午餐后的过家家游戏情境展开中,我便融入穿插了这样一个问题:做披萨的小组一共有3个人,它们打算在分给老师 ,分给班长 后,再分给组内每人 块(画出草图)。

小明一眼望去:“呀,还有那么多呢,我去问问组长,能不能将剩下的披萨分给我们组呢”。在此,我便提问:“小明说的‘还有那么多呢到底还有多少,老师等人又一共吃了多少呢”。这便为同分母分数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教学打开了切入豁口。在此之后,同学们根据草图进行探索、猜想的主动性在故事情境问题需要解决的驱动下便愈加强烈。基于此,同学们便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形象化的思维,运用“8块中的2块”、“8块中的1块”等说法在明白分数分母和

分子的代表意义前提下得出“他们一共吃了6块,也即 ,剩下2块,以即 ”的结论。如此的依托真实“披萨块数”情境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在快乐积极的情绪态度下进行了学习,而且对抽象数字符号也具有了形象化理解。

3.思维培育,问题解决中延展情境分支

小学生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无限可能的创造力,但初涉数学不深的符号与理性思维依旧较为薄弱。所以,教师应借助其对形象和故事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在既定情境下、在问题解决中扩展情境发展可能性,同时借助此延展数学思维,建立感性与理性的连接点,促进思维成长。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简单运用”一节时,其对应的故事情境是这样的:“同学们下午准备去参观热带植物馆,馆内入口有三条路,其中两条很狭窄,一条相对宽广,为了提高前进速度,同时不影响后面行人的参观,老师便提议兵分三路,但是每条路上的景观不一样。这该如何分配呢”。针对此,我便让同学们对以下两种情况进行探讨:

(1)其中 走宽路,剩下的 走两条窄路

(2)其中 走宽路,剩下的 走两条窄路

待同学们开始探讨时,便会发现上述这些分数所应指向的学生总个数是不明确的。且当我给出个数为30时,其亦会发现15人走宽路,15人分别走条窄路,则必然有12、13的分别,个数不能完全等同,这便引出进一步的如“分数均分和不均分的问题”以及“分数、小數和整数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问题”等。此类问题发现的过程亦是学生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得到锻炼的过程,而整个活动皆建立在有趣形象化的故事情境之上,学生注意和兴趣的持久性亦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大型故事和单元数学内容的碰撞结合是对微露头角的情境教学法的扩展与创意性改编,具有偌大的实施探索空间,但其中蕴含着“以文促理”的思想具有与人的思维方式相契的真理性。

参考文献:

[1] 田玉红.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故事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66.

[2] 左达超.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与效用[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06):95-96.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小学数学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的移动”单元教学创新设计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