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走进高中语文课堂

2018-01-22 06:29王丽娜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课堂

王丽娜

摘要:随着《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文化综艺类节目的热播,中国传统文化以崭新的姿态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我们不禁要反思我们的课堂语文教学出了什么问题,导致学生的文学素养愈发欠缺,提笔忘字、书写潦草、辞不达意等等问题困扰着很多一线教师,使我们每每面对学生问题时都苦不堪言,批改作文更是让人头痛,很多学生的作文连修改都无从下手。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课堂

当课业负担袭向每个学生,学生的所有闲暇时间都奔波在各个补习班,根本无暇阅读;由于升学率的压力,老师教学时也过于功力,根本不会下功夫去挖掘诗词和古文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

面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高中的语文课堂也应该利用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成为符合“立德树人”要求的合格人才。

在实际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首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挖掘古代先贤思想的精髓和人格的魅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的文言文单元精选了三篇极富思想性的文章:《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授课教师可以利用这三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和教化。

《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的慧眼识英,郑伯的知错能改,晋侯、秦伯的审时度势,尤其是烛之武的忠肝义胆、智勇双全都描写得入木三分,仿佛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闪现着前人智慧的灵光,晋侯那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就可以作为很好的思想教育的范本,对学生进行“仁义”教育,让学生去深入探讨何为真正的仁义,进而去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

同样,《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慷慨赴义、大义凛然,《鸿门宴》中刘邦的大智若愚,张良的运筹帷幄,樊哙的粗中有细也都对学生有很大的触动。在《鸿门宴》的教学中必然会涉及项羽人物形象评价的问题,学生在对其“优柔寡断、刚愎自用”和“光明磊落”的争鸣中会对人物有更全面的了解,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历史人物,并延伸到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日常交往中能够做到更好地接人待物。

此外,高中教材中还有诸如《陈情表》《项脊轩志》等篇目,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拳拳真情感人至深,借此可以在学生中开展感恩的教育,使学生能够从古代文化中汲取力量来感悟亲情,涤荡心灵。

《张衡传》中洋溢的民族自豪感,《庄子·逍遥游》中的汪洋恣肆的论证,《赤壁赋》中的博大、豁达的心胸,《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先国家而后私仇的大度无私,《劝学》中对学习过程积累——坚持——专心的精彩诠释,《师说》中对从事之道的讲析论证,无不精彩绝伦,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便可以让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大放異彩、深入人心。

其次,利用诗歌教学陶冶学生情操、涵养学生心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精选了很多篇优秀古代诗歌,从《论语》《离骚》到魏晋风骨、《孔雀东南飞》到《长恨歌》和《长相思》,篇目覆盖各个朝代,篇幅、类别各异,可谓百花齐放。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更好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离骚》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该诗虽是节选原诗的一部分,但学生理解上去难度很大,很多生涩的字词和大量语义相近的句子,让学生在背诵和填写理解性默写题时苦不堪言。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就诗讲诗,简单通译,然后就要求学生背下来,但如果我们能够全面铺开屈原的生平经历,深挖他的思想核心,把诗歌文字背后诗人的那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心疾首,那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无奈纠结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结合起来,把所有诗人选取的意象分门别类地串联起来解读,那诗歌呈现给我们的将不再是孤立、生涩的字词,而是立体鲜活的诗人形象,将这种形象深埋心中,所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可以在诗歌中与古人思接千古,可以感受古代文化的惊人魅力。

李白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蜀道难》、《将进酒》和《梦游天姥吟留别》都体现出他那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不畏艰难的狂放,他的自信、他的乐观激励了多少面对困境一蹶不振的学子;杜甫忠君爱国、忧国忧民,他的《登高》《登岳阳楼》都写出了一个垂垂老矣的爱国诗人对国运没落的深重哀痛,个人处境的困窘从未让诗人放在心上,国家的衰亡才让诗人夜不能寐,不能不说对学生极具教育意义。

而李白和杜甫也深受高考命题人的青睐,其诗篇多次进入语文高考试卷,所以,有教材延伸到课外,由点及面地进行拓展,既能使学生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也能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对学生的古诗词教育,不是比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之类的文化综艺类节目来得更直接吗?

再次,利用名著名篇选读,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人教版必修教材的课文中选择了《林黛玉进贾府》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两篇有代表性的优秀古代小说。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关注课文呈现出来的人物性格之外,还可以通过视频教学和资料补充来给学生介绍其中包含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家族文化,更重要的是可以与高考试卷中的文化常识常见考点中的人名称谓联系起来,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能指导高考答题,一举两得。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体现在所有古诗文中,也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当代的人,经常会在繁杂的生活压力下迷失自我,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不断在古代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习近平主席在公开场合发言时曾多次引用古代名言警句,并赋予了它们时代的内涵,唤醒人们重新关注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承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资源来使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生根发芽,开出绚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施昌曙.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高考(综合版),2015(10):248.

[2]李杰.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思考[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0):184.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