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研究

2018-01-22 06:29韩秀娟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新课改

韩秀娟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密集期,也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初中语文作为初中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担负起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优良品质的重要作用。在新课改要求下,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引言:

情感教育是当代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新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1]。初中语文是一门情感色彩浓厚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在情感上与学生形成共鸣。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一般以情景化方式进行导入,教师肩负着情感传达的重任,即在课文作者与学生学习之间建起情感沟通的桥梁。理解作者创作意图,深入领悟所要表达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同时,初中语文也是一门开放性极强的学科,学习内容极为广泛与繁杂,一般还没有标准统一的固定答案,这就要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以情带文,以情表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情感价值的综合发展,使师生双方在充满感情的氛围中达到心灵相通,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但就目前来看,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受制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导致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全情投入新课讲授。这种情感教育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难以感受到古辈先贤的高尚品格,达不到“见贤思齐”的教育效果。由于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充分,导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出现了偏差。教师对新课标的研读和感知力不充分,在教学中依然过度偏重基本知识讲解,将情感教育与德育教育一样,束之高阁。这种情感教育的偏差导致教师难以与学生在教学中形成情感共鸣。

此外,初中语文教学十分注重展示自我,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这个“自我”一般都是教师本人,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权很少,地位也很被动,长此以往,学生容易滋生厌倦情绪,甚至对这门课应付了事。这归根结底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其实,课堂从来不是教师一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课堂,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情感流淌在师生互动的教育教学中是新课标对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考核。

二、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建议梳理

1、借助教具,创设情境,营造情感氛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一般以文字的形式体现。这种单一的情感呈现方式不利于学生体会语文课本中的丰富情感。通过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等教具,结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具体章节,运用音乐、视频、动画等多种手段,营造与课文情感相近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创作情感。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有关春天的歌曲,先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春天的气息,再通过这篇散文的朗读,以及有关春天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通过教师的进一步讲解,使学生感悟到作者跳跃而充满活力的笔触,表达对春天的憧憬和向往之情。在师生共有的认知基础上,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精准导入,直击心底,架起情感连接。一堂课能否超预期进行,主要是看课堂开始10分钟的导入阶段。当教师所讲的内容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时,就会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这离不开对情感教育的倚靠。一方面,教师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语调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示范性朗读表现快乐、悲伤、焦虑、愤怒等情感要素,进而感染学生情绪,快速融入课文情景,指引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应该时刻注意与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主动联系。找到课文与学生的情感契合点,更容易把学生带入课文学习。例如在学习《论语十二章》时,教师可以联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阐明文章道理。对于学生而言,相似的生活经验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教师进一步开展课堂教育打好情感基础。

3、体验为先,实践为重,培养情感输出。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是学生深入认知课本知识,养成良好品德品质最直观的一种情感体验。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的相辅相成都是基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二次消化与吸收。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逐步培養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对课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了解与分析,在德行出众的前辈实例指引下,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在保证初中语文基本教学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实验活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特定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深层次的获得特定的情感体验。在丰富学生情感的同时,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创作情感与学生情感的共鸣。以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为例,可以在下雨天,组织学生听雨声、观雨丝,看雨滴打在树叶上,地面上,感受“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缠绵思念,在感官实践中培养情感输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渗透是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学生情感认知的重要方式之一。借助多样化的教具,引人入胜的导入,营造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氛围。同时要加强对“学以致用”理念的贯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体验中,加深对课本情感的理解,从而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品质。

参考文献:

[1].张春燕.浅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职教论坛.2018(06):51-52.

[2].何文刚.浅谈李商隐与中国的传统诗词[J].中学语文教学.2015(07):50-51.

[3].席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78-79.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语文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