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词提升学生的素养

2018-01-22 06:29秦文文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古诗文课堂教学

秦文文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它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到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古诗词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学常识和历史,而且能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好古诗词,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有义务探索和在课堂上去实践的。

关键词:古诗文;课堂教学;语文素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所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它对人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学习古诗词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学常识和历史,而且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在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力争做到的。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好古诗词,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我是这样做的。

一、披文入情,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学习古诗词应注重从语言文字入手。

《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精炼,尋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对话,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领悟到了“问”字所蕴含的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文语言的精炼之美。

二、启发想象,捕捉诗词的形象之美

古诗词言约意丰,善于运用意象、勾勒意境来抒情言志。学习古诗词,通过想象,捕捉形象,品味诗情画意。

《小儿垂钓》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学习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小儿形象和动作的词,借助插图让学生在心中勾勒出小儿外形轮廓,再探讨为什么诗中写“遥招手”而不是“遥摇手”?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诗中的小儿在想些什么?”用这些问题把《小儿垂钓》中的小孩专心、认真钓鱼的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我从“遥招手”这个小动作出发,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调动生活体验,感受充满天真的童心和童趣的儿童形象。

三、通过吟诵,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

《诗大序》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吟诵,可以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教学《江南》,我让学生跟着《经典咏流传》的节律唱古诗;教学《早发白帝城》,我让学生打节奏诵古诗;教学《春晓》,我让孩子学古人读古诗,在学习《咏鹅》时,我让孩子们边唱边演古诗……不论选择哪一种,孩子们都在诵读中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之美。

四、再绘诗境,体会诗词的意境之美,

赏析古诗词,根据诗的意象空白,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再绘诗境,可以体会到诗的意境之美。

在教朱熹的《春日》“无边光景一时新”时,我紧扣“新”字,让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写一写在春天来临的时候,“一时新”是怎样的景象?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的“无边光景”,每个同学对“一时新”的感受都不同,根据自己对这意象的想象,运用语言进行画面再创,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诗境。

五、旁征博引,探求诗词的哲理美

明朝徐祯卿《谈艺录》开篇道:诗理宏渊,谈何容易!古诗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使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古诗,既充满着诗情画意,又闪耀着哲理的光辉。《题西林壁》给人们以启迪的哲理是:对任何事物,只有全面观察、了解,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可这一哲理孩子们不一定能一下子理解,于是,我就引出盲人摸象的故事,还有“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等这些孩子耳熟能详的经典句子,让孩子理解诗理,并受到心灵的启迪。

“书田菽粟皆真味,心地芝兰有异香。”儿童时期文化启蒙将决定人一生的精神价值取向,而古诗词对人的心灵、情感的熏陶与升华,个性、人格的健全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搭建一座热爱古诗文学习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古诗词的精韵,传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作者:王国维,《人间词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

[3] 作者:陶文鹏编,《王维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 作者:王世光,《“想象”何为》。

[5] 作者:肖莉,《简论中国诗词中的意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9月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古诗文课堂教学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