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模型的网约车行业分析及发展建议

2018-01-22 06:29刘枫沛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SWOT模型网约车

刘枫沛

摘要:网约车是如今人们出行方式中重要的一种,它的出现不仅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效率、提高了生活品质,更为社会创造出新的职业选择。但在发展过程中,网约车也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使用SWOT分析网约车平台的优势、劣势、市场机会和行业威胁,并提出相关建议,认为网约车行业应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加强信用管理,推动企业和行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网约车,SWOT模型,网约车行业战略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出租车“打车难”、“打车贵”、“服务态度恶劣”等问题频频出现。在此背景下,乘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网约车迅速发展起来。然而,在滴滴一家独大的情况下,网约车行业垄断程度过高,同时近期网約车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如何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网约车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网约车的发展历程入手,通过SWOT模型分析网约车行业的各方面问题,对其发展提出建议,力图探索一条网约车健康、科学发展之路。

一、网约车发展历程与现状

网约车,即网络预约车辆,最早于2010年诞生于美国旧金山(Uber公司最早运营这一业务)。作为一种共享出行方式,网约车是共享经济的代表性商业模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模式的普及,网约车行业发展迅速。通过手机 APP预约车辆十分方便快捷,目前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出行的首选。可以说,网约车从根本上颠覆了人们的出行模式。

自从2012年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分别在北京、杭州上线以来,我国网约车行业经历了资本热捧、烧钱补贴、政府管制、并购重组、行业垄断等各个阶段,期间发生了“滴滴、快滴合并”,“滴滴收购Uber中国”等里程碑事件,目前已经形成滴滴一家独大,神州专车、首汽约车、嘀嗒拼车等平台并存的局面。

从模式上看,我国目前网约车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自营和非自营两类。其中自营模式主要指神州专车、滴滴专车、首汽约车等专车模式,即由平台提供运营车辆,司机为平台全职员工;非自营模式主要指快车、顺风车等业务,即网约车平台仅作为信息中介,个人用户在平台注册为车主并向顾客提供服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通过手机APP联系传统出租车的模式因与传统出租业务相似度较高,网约车平台几乎无收益,因此不属于本文研究范畴。

相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已有8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营业执照,网约车APP在一线城市的渗透率超过40%,网约车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人民币。但是,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网约车行业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一方面,整个行业集中度和垄断程度过高;另一方面,近期发生的几次乘客、司机安全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担忧。因此,通过SWOT模型对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很有必要。

二、基于SWOT模型的网约车行业分析

优势

首先,网约车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不同于传统的出租车行业运营方式,网约车实现了运营车辆与互联网的融合,使得打车更加方便快捷。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信息交互,乘客可通过APP可与驾驶员进行快速、一对一的联系,网约车的出现解决了“打车难”的问题。而传统出租车效率低下,司机将大量时间花在了无意义的巡游上,乘客也花费了很多时间在无尽的等待上,网约车平台效率更高,最快仅需几秒钟即可匹配到附近车辆,最慢也只用等上几分钟,它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其次,网约车行业发展符合时代趋势。一方面,网约车的出现创造了一种新的共享时代商业模式,该行业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包括司机、客服、平台运营人员等,是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网约车的发展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理念,共享出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劣势

一方面,行业的安全性令人担忧。近年来,汽车平台网络上的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其中滴滴平台的问题最大,从郑州空姐遇害案,到乐清女孩遇害案,再到贵阳司机遇害案,几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远去,这些事件滴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暴露出滴滴平台监管不足,监管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同时,由于乘客投诉未能及时得到反馈,引发社会各界对网约车行业的质疑。网约车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受到用户们的认可,在社会舆论的渲染之下,人们开始对滴滴产生质疑,对平台的不信任甚至蔓延到了整个行业当中。事件发生后,滴滴更是直接取消顺风车项目,撤去原顺风车事务部主管职务。虽然进行了一定惩治,但效果甚微。目前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导致用户体验不佳。相比于传统出租车行业,由于网约车平台注册为车主相对简单,司机的素质参差不齐。我们无法保障每一个乘客或者司机都是彬彬有礼的,车上不文明现象自从网约车出现时就出现,虽然有一些相应的管制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

机遇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网约车的普及创造了巨大的机遇。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80200万,2018年上半年新网民数量达到2968万。与2017年相比,增长率为3.8%,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令网约车行业占据了网络的先天优势。加上即将到来的5G趋势,网约车行业还将有怎样的突破性发展,我们难以预测。在城市的交通出行模式不断更新的今天,人们对于高品质、更便捷、更环保的网约车出行需求非常大。因此,网约车平台的潜力和发展空间非常大。同时,近几年政府政策的支持,也给网约车行业发展带来一定机遇。

威胁

在网约车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也经历了改革,使得交通运输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且随着行业垄断的形成,网约车的价格偏高,价格优势被削弱。当下,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人仍不在少数,因为其安全系数较高,价格低廉,令更多乘客心仪。此外,共享单车、自助取用共享汽车等新型出行方式的出现,也对网约车构成了一定威胁。此外,作为新兴行业和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与网约车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并不健全,也是网约车行业面临的威胁之一。

三、行业发展建议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监督,对网约车行业进行规范管理。网约车作为为了迎合消费者个性化、高质量化的出行市场需求所产生的行业,政府应该包容、辩证的看待这一事物。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关规定,使得市场监管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合理化,逐步提高該行业的进入门槛。另一方面,政府在市场监管方面也要做到位,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严查网约车不合理的市场行为。

第二,加强监管,保障乘客、司机安全。在监管方面,应加强车辆信息与真实车辆匹配的监管,对司机应有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使网约车在安全方面达到乘客可以放心乘坐的心理预期。同时,要利用好网约车公司对车辆及司机的一整套管理机制以及网约平台,加强大数据管理、完善报警机制和应急防控措施,使发生危险时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客服人员,为乘客、司机提供更好的人身财产安全保障。

第三,加强信用管理,完善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通过建立完善的评分体系,加强信用管理,对素质低的乘客进行提高客单价、禁止乘车等处理,引导乘客行为更加规范;同时,对于有不当行为的司机,也要提供相应的惩戒措施,共同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同时,除了平台自身的规范外,政府还要加强对行业整体的考核。近期,交通运输部出台新规考核出租车服务质量信誉,网约车也纳入了出租车考核体系,要求评分低的驾驶员应接受培训等。新条例的出台,将促进网约车行业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网约车行业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侯登华. 网约车规制路径比较研究——兼评交通运输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6):96-103.

[2]刘宇. 小名“吉利”的“曹操”专车,神在何处[J]. 浙商, 2017(7):68-69.

[3]冯金小, 赵艳华. 基于SWOT分析提升滴滴出行车主用户体验[J]. 软件, 2017(12):262-266.

[4]李坤, 郭贵祥. UBER滴滴打车并购SWOT分析[J]. 中国商论, 2017(27):181-182.

[5]李允尧, 何佳荣.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专车业态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 商学研究, 2016, 23(2):21-25.

猜你喜欢
SWOT模型网约车
共享经济税收征管挑战及对策——以网约车为例
对网约车地方立法若干法律问题的几点探讨
常州中小型企业经营战略研究
网约车合法化能否根治“黑车”乱象
基于SWOT模型下的政府审计制度创新探讨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及对策研究
当前“互联网+”形势下的出行变革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国外是如何管理网约车的
烟台地区中小企业融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