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趋势”

2018-01-22 06:29杜立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趋势犯罪

摘要:近些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下降趋势,但有些类型的犯罪却在增加。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很多,原因也很多,很难对未来的趋势作出预测。但可以肯定,如果在基础教育、监护制度和社区综合治理上没有大的改观,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留守儿童犯罪、校园冲动型犯罪、女性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涉毒违法犯罪等,很可能呈增长趋势。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受到社会关注。从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看,近些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下降趋势。

2018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和犯罪特点司法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7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连续9年持续下降。其中,近5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下降幅度较大,平均降幅超过12%,2016年降幅更是达到18.47%。[1]

经法院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确实少了,所以“犯罪数量下降了”,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两个问题:一是检察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不捕率、不诉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不起诉,当然就没有了后面的审判了。另外,那些不够刑事责任年龄的犯罪怎么算?很多完全可以列入犯罪的校园暴力事件却通过和解的方式“解决”了,这类犯罪是否也下降了?二是犯罪“质量”却在上升,恶性犯罪不见减少、以前不涉及的犯罪现在也开始涉及了。2016年5 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发布会,在通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30年的有关情况时披露,以同学间欺凌弱小和敲诈勒索为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件呈上升趋势,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等恶性犯罪案件增多。[2]

因此,为了预防和减少犯罪,还是有必要对未成年人犯罪趋势做一个判断。

校园冲动型犯罪将有增无减

最近这些年,发生在校园里的“激情犯罪”越来越多,起因大都是一些小事:开玩笑过火了、走路不小心碰撞了、大扫除把垃圾甩到别人身上、洗澡穿错了拖鞋、在教室里说话声音大了等等,为这些在成年人看来的小事(孩子不认为是小事),一些同学就大打出手,甚至持刀相向。

这些因琐事引起冲动造成的校园暴力事件,在有些地方甚至已占整个校园刑事案件的20 %至30%。

在当今中小学竞技教育的体制之下,“好学生”的压力超大,“差生”饱受冷眼与歧视。他们都处于青春期,精力旺盛、容易冲动,又不善于控制。因此,他们都可能因为一点小事而发生冲突,酿成严重后果。这是我国校园暴力的特征之一。

女性犯罪越来越暴力

女性相对温柔,虽然也有红颜一怒的情况,但毕竟不多见。但近些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女性未成年人犯罪率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同龄男性。

女性未成年人所实施的犯罪,很多与早恋有关系。有统计显示,36%的校园暴力案件起因都涉及早恋问题。

近些年来,充斥着暴力色彩、渗透着江湖义气的社会文化和以社会黑恶势力的生存方式为代表的生活文化所构成的暴力文化大行其道,青少年深受影响,导致少女暴力犯罪五花八门,有些手段很残忍,雇凶杀人、投毒纵火、虐待女同学长达10多个小时……从案件性质上看,团伙作案、恶性案件增多;从起因上看,多数由小事引起,与男孩相比,她们更任性,其心理障碍不可忽视;一些影视片中的“大姐大”形象,也容易成为某些女学生模仿的对象。

留守儿童权益缺失

很多社会学者认为,父母对子女的亲情教育是现代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个功能是除父母之外其他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亲情教育最大的作用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幸福的。“留守儿童”在成长的最關键的几年中生活在没有或缺少亲情关爱的环境里,亲情纽带被割裂,会导致出现心理问题,造成性格缺陷,并形成一系列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现象已经出现三十多年了,然而,我国的法律法规却没有针对这一群体的利益做出反映,比如建立“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教育方面的法律也没有针对“留守儿童”作出强烈反应,比如建立“留守学生”寄宿制、设立专职(或兼职)的辅导员或心理咨询人员,学校与家长建立定期联络制度等。这些,有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做,但法律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因此不能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完备的制度和体系。要减少这方面的犯罪,就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包括政策的、法律法规方面的),给这一群体以更多的关爱和保护。

涉毒

国家对禁毒工作非常重视,禁毒教育已广泛开展,但我国毒品形势依然很严峻。2006年6月,多家媒体披露陕西西安市民警在一家宾馆里抓获30多名青少年吸毒者的新闻。两个辍学男孩过生日,邀请朋友聚会,结果35个赴会者里有32人吸食了“K粉”,这些人的平均年龄才17岁,其中有几个是在校中学生。这样的事在当时不大常见,所以轰动一时。如今,类似的新闻多了,吸食新型毒品的青少年快到“一抓一大把”的地步了。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毒品预防教育已经走进中小学课堂。但是,毒品形势也在变化,新型毒品来势汹汹。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许多学校尚没有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重大和深远意义。很多学校领导觉得只要我们的在校生没有吸毒就行,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教育更多的意义在于学生走出校门之后。

面对新型毒品的势头,学校(主要是中学)是否真把这个教育当回事?很多老师对新型毒品一知半解,怎能引导学生洁身自好?家长们对新型毒品又了解多少?该怎样与处于青春逆反期的孩子沟通?众多娱乐场所藏污纳垢,有关部门该如何监管?

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很多,原因也很多,很难对未来的趋势作出预测。但可以肯定,如果在基础教育、监护制度和社区综合治理上没有大的改观,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留守儿童犯罪、校园冲动型犯罪、与网络有关的犯罪、女性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涉毒违法犯罪等,很可能呈增长趋势。

参考文献:

[1]见2018年6月2日《光明日报》

[2]见2016年 5月28日《京华时报》

作者简介:

杜立,男,原《中国中学生报》主编,高级编辑,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趋势犯罪
趋势
Televisions
初秋唇妆趋势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什么是犯罪?
未成年人网络购物合同之效力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